“那师父,您能不能说一下接下来的修炼过程,大概什么时候能筑基?”张璐问道。
“我已经对筑基不筑基无所谓了,反正就一直这样炼,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有人找我治病我就治,没人找我治病我就练功打坐,对了,你有空接我那大哥过来住,我给他调理一下身体。”
“您还不会放弃修仙了吧,以前您很有紧迫感的,老想着筑基的事……”
“我发现想不想一点意义都没有,无端消耗心力而已。
难道我一想就能加快进度?反而消耗了神,又要补漏。
所以修炼应该就是不思不想,顺其自然。
当然这个不思不想不是真的不思不想,那样会成为傻子的,正确说法是不妄思妄想,比如我作为一名普通打工人,一个月3000块钱工资,却天天想着发财,那就是妄想,最后结局大概率是欠一身债,但是我工作脑袋空空不思不想会被炒鱿鱼,工资也没了。”
“呃!师父您讲话越来越玄了,我慢慢听不懂了,还是喜欢您当初和我讲得特别直白那种。”
“当初我教你的是方法,比如你有一条鱼,我告诉你怎么做好吃,所以你听起来就容易接受。
现在你没有鱼,我和你说鱼怎么好吃怎么做你就难以想象它的好了,所以不是我的问题,是你思想跟不上了。
我接下来的修炼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心静减少内耗,慢慢的气血就会充盈。
现在很多人都想修炼,甚至都在修炼,没事就站桩、打坐,甚至还在修炼‘秘法’。
事实上的结局都不大好,许多都不得好死。
既然这样,还不如不修炼呢,做个普通人不也挺好。”
“对,师父您就从没让我修炼过,只是偶尔让我练练武功锻炼身体,这是为什么呢?”
“我和你说过吧,修炼不是说打坐才叫修炼,不是说有心法才是修炼。
修炼的基本功就是让自己内心平静,天天想着修炼有成之后如何如何,那还怎么平静。
现在的人太努力太勤奋了反而不适合修炼。”
“师父,您越说我越糊涂了,为什么太勤奋反而不适合修炼……您明明就是勤奋的代表,没完没了的看书背书实践。”
“你没见我修炼这么久没什么结果吗?
这样吧,我详细和你说说我走的弯路。
要说看书我自信不比任何人看得少,我记忆力还特别好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一般的书我只会看一遍过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当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就能找到前后矛盾的地方,所以我看书一般只看一遍。
哪怕像佛经,我看一遍以后,许多经典句子就能一字不漏背出来。
所以我才能和不同年龄的人聊天且能说得上话。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我的知识看似丰富,却没有经验作为支撑。
也就是说知识虽然记在我的脑子里了,却不是我的东西,我的脑袋更像一个仓库,圣人把他们的知识寄放在我这里而已。
要说到修炼,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在书上看过,却无法使用。
我说的使用不是从我嘴里背出来,而是从我的行为表现出来。
我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古人修炼要闭口不言,因为嘴巴这东西会说话。
比如你问我怎么修炼,我能用我的嘴巴讲出一大堆大道理,如果你让我喝上几杯,我更能讲。”
“听到这里我好像明白了,就是说修炼不是用嘴巴修的,别看一些人很会说,实际上毫无修为。
他们仅仅是看过几本书,比较会背书而已,实际上修炼一事一无所知,喝了几杯酒,更是吹得飞起。”
“我在说我自己,你不要对号入座。
学以致用,最终目的还是要会用,而不是会说,那就成了背书大赛了,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引经据典都是大圣之言。
圣人说的话之所以是对的,那是因为是在圣人的嘴里说出来的。
一个坏人天天嘴巴里讲着仁义礼智信,他也成不了圣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人看几本小说没有经过辩证就敢给人开方,还大量使用附子,说李可老先生就是这么用的!
有些人看几本丹经就敢给人上课教人修炼,迫不及待的忽悠几个人赚点学费。
有些人看了几句心学或者佛经就以为自己悟了,到处指点众生。
这些人说到底就是在背书而已,如果照书背也不要紧,最怕是曲解书的内容。
说到底都是心性的问题,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
修炼本身是一件孤独的事,是很个人的事。
修炼不只是修炼今生今世,也是在修前生后世。
修炼也不只是修这个物质世界,更是修炼精神世界。
修炼的目的就是借假修真,最终超脱,如今还如此迷恋这世界的一言一语,一针一线,让各种欲望把自己捆绑得更加紧,那还怎么超脱?”
“哦哦,所以真正修炼之人应该像师父您这样,找个房子自己住,从不去凑热闹,别人来了也不是什么人都接见,不会拿着大喇叭到处去‘普渡众生’,也不是引经据典去批判反驳别人,意见不同一笑而过。”
“包括境界和追求也没必要追求,像我和你讲过的修行的境界划分,这在远古也是没有的。
是五柳派定下来,后来大家见好用就以这个作为境界的标准了。”
“师父,我感觉您越来越通透了,虽然我不懂修炼哦,但是您给我的感觉是越来越自然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看这个天地自然,也就人在瞎折腾,一点也不像天地万物那样,该干嘛就干嘛。
或许您这样才是对的。”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也不在乎。
那些修净土宗的人,大多数字都不会,更别提看书背书了,人家照样许多人修炼有成。
再看满嘴之乎者也的儒生,没有一个人能修炼到圣人之道的,唯一的王阳明龙场悟道,还得从佛家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