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你说现在学中医的人那么多,真正学得会的人却很少,你作为过来人,怎么看这个事?
我这几十年来,不管师兄弟还是徒弟,甚至我自己都学过中医,后面都放弃了,开的方子几乎无效甚至吃下去头晕的更晕了,身体痛的更痛了。
这么多人也不是全都不懂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套知识,也不是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他们看风水算卦都没问题,一涉及到中医就不行了。
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除了你我还没发现谁可以短时间内就能治病救人人,你是不是天生就会的?”
“大哥,哪有什么天才呢,大多数都是后天学习来了,我虽然小时候见过我爷爷治病,也经常打下手,就我爷爷那个水平还是上不了台面的,都是口口相传的经验。
关于中医的问题,答案有许多,但是就目前这个国内的情况来看,吃药没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这个事可能和医生无关,和药方无关,可能和药材造假息息相关。八壹中文網
你想啊,平时常用的药材就那些,就算方子有问题,或者剂量有问题,它吃下去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点效果才对,平时我们路边拔几棵草回去煮水都有效果,没理由药材没有效果的。”
“药材造假很严重吗?”
“不是严重的问题了,甚至可以说,如今中医毁于中药。”
“兄弟,这话很严重,要知道现在中医发展不起来,大多数人认为原因在于把中医资格证管得太死,没办法培养新鲜血液,青黄不接,中医院又是西医的标准,西医的思维,所以没有好的中医大夫。”
“怎么没有好的中医大夫,许多老中医长命着呢,现在一百多人还在接诊的都不少,可是就是他们也束手无措,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开的方子也变得无效了。
我有个同事和我说过他师父103岁了,有一次给病人开吴茱萸汤,一开始用了3克吴茱萸,病人服用后没有效果,增加到9克还是没有效果,他一咬牙加到50克,还是没效果。
他就奇怪了,让病人拿药给他看,”
结果发现吴茱萸是假货的。
这老先生活了一百多岁因为这事差点被气死。”
“吴茱萸也造假?很便宜的啊!”
“要说假货最多还是数艾条了,你只要网上买3块钱以下的蕲艾,基本上都假,至于假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想不出,没有他们做不出。”
“哦?有什么是我想不出的,用草加进去?”
“用草还好了,用纸壳箱,就是快递那种纸盒,卖废品是3毛钱一斤,拿来和艾草杆子放到机器里打碎就包装成艾条卖。”
“这味道不一样吧,你徒弟给我那种艾条就有一种很自然的香味。”
“有个东西叫香精,什么味道调不出来。
你不见现在牛肉都是鸭肉做的,甚至狐狸肉做的。
艾条还是外用的,最多没效果或者吸多烟咳嗽,有些药是真能要命。
桃仁承气汤是活血化瘀的,我就用它治疗女科疾病,作用是活血化瘀;
而杏仁是治疗咳嗽的,作用是止咳化痰润肠。
现在就有连锁药店出售的桃仁用的是杏仁冒充的,如果女患者要用桃仁治疗瘀血造成的月经不调、闭经,给人家用杏仁,不但没有效果,可能引发其它问题。
甚至夏天喝的酸梅汤,酸梅都是假的,是用野桃醋泡后晒干的冒充品。
乌梅丸是张仲景的一张很厉害的方子,运用了1800年,疗效从没出过问题,可现在再开乌梅丸加味,却毫无效果。
还有像九成枳实都是青皮,这样枳实白术散的疗效,就大打折扣了。
用土地黄冒充大黄;用苏子代替菟丝子;用未成熟的野生葡萄,晒干后染色充北五味子。
除了刚才说的以假乱真,还有一种提取精华了的药材。
比如肉桂被提取了精油,只剩躯壳;黄连提取了黄连素、三七提取三七皂甙、川芎、人参、西洋参……都经过这一道‘加工’。
还有就是加重,比较著名就是冬虫夏草加水银,严重到国家发公告说冬虫夏草没有确切疗效,可见水银中毒了多少有钱人。
甲珠一克要十几块钱,掺盐或者加硫酸镁粉能增加一倍的重量。
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通草掺假者多用明矾、加重粉,质地干硬,味道有的涩、有的无味,有的掺假者将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掺在正品中卖。
真正的阿胶都不够达官贵人吃,市面上几乎没有,如今每个药店都有那么多卖,可见都是些什么做的!”
“都是些什么做的?”
“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
伪品猪皮、狗皮、马皮溶解后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胶丝结片及黑渣。”
“听你这么一说,这市场就没真药了!”
“就算偶尔有真药,也不能保证药效。”
“有真药也不行?”
“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很多中药材都要经过炮制,才能发挥其特殊的疗效。
炮制方法有很多:炒、土炒、麸炒、醋炒、酒炒、蜜炙、钒制、姜制、蒸、锻、煨等,古代中医大夫使用的草药就是用这些方法炮制出来的。
半夏也是常用药,不过这味药有棘喉的‘毒性’,法半夏必须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当然还有其它种炮制方法,都很繁琐,现在的‘聪明人’不但用水半夏和虎掌南星冒充,在炮制上也适用‘高科技’。
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
一斤只能炒到7两,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
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圆片型的,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全蝎价格很贵,炮制用了50%的盐和泥。
姜半夏本来用生姜炮制,有的将半夏放在黄柏水煮成黄色。
……”
“既然外面卖的都信不过,那自己买新鲜的药材回来自己炮制,自己加工总可以了吧?”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比如现在网友很喜欢大剂量使用的附子,经常在网上吹嘘,这个说我用了200克,那个说你不行我都是用一两斤……
他们之所以还能活着吹牛逼应该要感谢种药材的人。
最好的附子产自是江油市,江油因此被称为附子之乡。
江油附子药效好是江油这个地方的气候环境最适合附子生长。
如今的江油附子,模样还是那个模样,药效却大打折扣。
当地在大面积人工种植的过程中,把附子从气候湿冷的高山上挪到温暖的山下,再加上化肥的作用,让生长缓慢的附子长得飞快,不但毒性没了,药效也没了,所以才能吃一斤到网上吹牛逼,自认为得了李老或倪老师真传。”
“哈哈,兄弟你这话和我说说可以,要是发表在网上会被喷子喷死。”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药材是一定要讲究产地的。
中医说到底就是用气的技术,药材的气不对了,药方就失效了。
以前附子是一味医生听到就怕的毒药,使用的时候小心谨慎,如今很多地方许多人把附子作为冬天的滋补品,熬汤炖肉全家人一块喝,已经沦为菜了。
当然,如果某天谁挖到一棵野生的附子,还拿来煮汤喝,哪怕煮几个小时,也可能全家丧命,这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毕竟虽然野生的药材少了,不代表没有了。”
“看来附子这一味药被废掉了啊,可惜了,都怪现在的人急功近利!”
“不只是种植问题,种植加炮制双重打压下,附子才变性得这么的彻底。
附子怕热不怕冷,因为耐寒,秋末冬初才开花,移栽后在温度和化肥的作用下,生长非常快到六月份就成熟了。
本应越冬后到第二年春天采收,变成当年夏天采收,这样一来,附子的功效全变了。
这么一个早产了大半年的附子就像早产的小孩一样要放到保温箱去小心呵护,否则就会很快烂掉。
做法是用胆巴泡,一斤附子能泡出一斤三两的盐附子,也就是增加了3两盐。
然后,盐附子或者胆巴泡的,有的要经过煎、煮、晒、烤,最后白附子还要经过硫磺熏,功效被再一次下降。
现在白附片、黑顺片已经没有过去那种麻舌的感觉了。”
“看来不是网友医术高,是附子不行了?”
“附子只是我举个例子而已,因为这个药如今多人使用,而且一些人很自以为是,他们本质不坏,都是中医爱好者,是中医的基石,虽然水平不高,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爱好中医却没能入门。
这帮人数量巨大,可以营造热爱中医的氛围,甚至是网络小说的流量担当,没有他们许多写中医小说的作者都得饿死。
如果没有他们中医更难,只是学中医学的是思维,不是四处抄秘方,秘方都在古书里,药材却在温室大棚中,脑袋拐不过弯来怎么学都学不会的。
如今绝大多数药材都面临着和附子一样的问题,像大兴安岭的黄芪、终南山的灶心土、云南文山州的三七、武夷山的葛根、九华山的忍冬藤、丹东的龙胆草、绵阳的威灵仙、内蒙古的甘草,长白山的野山参,云南的重楼,武夷山的八角莲,天台的乌药等等。
都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以及药材生长环境的改善,导致药效大大降低等等问题。”
“或许你说得对,中医或亡于中药,可是我们不是还有针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