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凝扶着太后去了寿康宫。
“康宁,哀家适才演得如何?”太后问道,嘴角隐隐有些笑意:“你给哀家写的台词如此刁钻,哀家足足背了三天才背到炉火纯青……”
“咳咳……”元春接过太后的大氅,忍不住提醒道。
太后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喜形于色了,忙重新摆出端庄肃穆的神色——非常符合一个刚死了夫君不久的女子形象。
还压了压眼角找补道:“先帝若是知道咱们办成了如此大事,定颇感欣慰。”
王紫凝算是明白了,太后对先帝还真是没有多少感情。
可不是?“皇后”这种“职业”,千万不能对皇帝有感情。有感情,便很难心甘情愿帮他选秀纳妃,更难在自己年老色衰之后,鼓励他跟别的女人“开枝散叶”。
若是没有感情,仅仅当作一份职业来做,便轻松了很多。
如太后这般,便是把这份职业做到了巅峰。
当然,王紫凝看破不说破,也懒得思考先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愿意支持女性维权,只附和道:“可不是?先帝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华夏人尽其才,咱们又往前走了一步。”
太后点点头,又问道:“你想好了,真的让玉儿去当这个副校长?”
与科技大学由皇帝亲自挂名校长一样,科技大学分校的校长职位,自然也是由太后亲领。
但真正干活的,还得多安排几个人。
“不是我想好了,是玉儿想好了。”王紫凝叹口气道:“这丫头向来主意正,偏不想如寻常女子一般嫁人、相夫教子,就连她爹也说服不了她。”
皇后自然知道林黛玉之才,也知道早在“海西”那边的科技课本刚“拿回来”的时候,她便是第一个读者,后来科技大学学习所用的教材,更是她批注、改编之后的版本。
整个华夏,没有谁比她更适合这个职位了。
只是……
想想自家老公公南下之前传来的话,皇后也跟着叹了口气。
算了,反正皇帝还小,以后再说吧。
元春帮二人倒了热茶,听到在谈女子分校的事,便道:“姨妈,我太后娘娘商量了一下,想在宫里也办一间学堂,教太监宫女们读书识字,不知您意下如何?”
王紫凝一愣。
前朝可是有过祖制,不许太监读书识字,只不过后来这项规定就慢慢形同虚设了。本朝倒是没有这样的规矩,只是……
她曾看过一些史学评论,说朱元璋这个规定非常高明。如今元春想教太监宫女识字,好吗?
这个念头一过,王紫凝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亏她还是个现代人呢,竟有如此荒谬的想法?!读书识字根本不是太监乱政的原罪,真正的原罪是“太监”这种制度!
一个好端端的男子,被“去势”充入后宫,成为太监,做着低贱的工作,忍受各层主子和顶头上司的折辱,是个人都得疯啊。
可人总是有追求的,古代男人的追求不外乎两码事。
一是影响力,二是繁殖力。
太监已经无法追求第二项,唯有第一项。是故小太监一旦混成小头目,便容易欺负原本的同命人;若是能够掌握更大的权力……谁又知道他们这样心理失衡的人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
朱元璋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不允许太监读书。
毕竟“心理失衡的聪明人”和“心理失衡的笨蛋”相比,显然是前者的破坏力更大。
只是老朱却没有想过,“心理失衡”才是根本问题!
想要“虚君共和”可能还需一段路走,但如今起码可以跟明华商量一下,让这一批太监成为华夏最后一批太监!
元春见姨妈不答话,便问道:“可有不妥?”
王紫凝忙站起来接过茶,行礼谢过,才答道:“太妃娘娘此举甚好,若是宫女和太监学了知识,将来年龄大了,出宫之后,也能多一份安身立命的本领。”
“正是如此!”元春得到支持,语调都轻快了几分:“我的抱琴再过两个月就二十五岁了,到了出宫的年纪。她颇识几个字,还想着出去后,求姨妈赏个差事呢。
可她相好的几个姐妹,却不识字,出去后只能依靠家人,也不知道十几年没见的父兄是否可靠……我便想着能教多少是多少,总比睁眼瞎强些。”
王紫凝眼睛一亮。
大龄宫女!又懂规矩又会管事的大龄宫女!这份资源得好好利用起来!
她看向元春背后的抱琴,眼光明显热切了几分:“抱琴姑娘出来后,直接找我便是。女子分校正是用人之际,得姑娘帮忙,我又省了些心。
便是你那些小姐妹也无妨,先烦太妃娘娘教着,认些简单的字、会些简单的计算便好,女子分校虽去不了,但如今京都各幼儿园都缺幼师,他们稍事培训便能上岗。”
抱琴自是感激不已。
太后打着哈欠发话了:“既如此,不如康宁你说说幼师需要学些什么,直接让元春把她们培养成幼师,出去就能干活,你也省事。”
王紫凝:“……”
我亲爱的娘娘啊,你为何这么好?!
太后看王紫凝这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傲娇道:“不用谢我。之前说好的脂粉洗浴套盒,再加两套!”
“没问题!”王紫凝双腿一并,差点儿敬个礼。
元春却皱眉道:“宫女朝幼师的路子上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太监呢?太监总不好也去当幼师……”
王紫凝想了想,还真找出一条路:“太监的话可以多教些术数类的知识,他们出宫后可以给大户人家当账房先生,如今京都经济日益繁荣,各种作坊、店铺越来越多,这个职位缺口应该不小。
若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可以请陛下安排科技大学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在闲暇时间轮流入宫执教,也算给他们个实习的机会。
正好六部看不上他们这帮娃娃,他们前不久还提意见呢。”
双赢诶!
元春听了,豁然开朗。
太后一大早演了一出戏,这会子有些累,便休息去了。
元春事业心刚上来,拉着王紫凝便不肯放,非要跟她一起探讨“宫廷幼师学院”和“宫廷数学系”的具体培养方案。
谈到妙处,干脆差了个小太监去县主府传话,说康宁县主留宿寿康宫,不必等了!
王紫凝也不推辞,她此刻脑子里全是各种念头,若是不趁热打铁整理出来,很可能便会忘记。
呃……说到“忘记”……她是不是忘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