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孙丙和徐庆已经下工返家了,
玉姬又添了一副新的碗筷,乖巧地去前堂暂坐,把相处的时间留给赵元父子。
月色照亮了一方天地,
老吃货赵元默默地吃着卤味,又品尝了半碗白酒,眼角一抽,缓缓放下瓷碗。
“没想到......我儿竟有如此运气,偶然得到了一本美食秘籍,误打误撞,拯救了赵家!”
“王都头此人也算义气,一介武夫,居然愿意为你出头。”
赵元感慨道。
看着月色下气度不凡,谈笑自如的赵灿,赵元忽然道:“我儿.....好像跟平日有些不一样了。”
“父亲可是说我成熟了?”
“是.....不像之前那么痴迷读书,懵懂无知了。”赵元感慨万千。
赵灿笑道:“人都是会成长的,父亲不在,我独立支撑赵家,误打误撞开了窍而已。”
“祖宗保佑!”赵元抚须一笑,对此时的赵灿很是满意,他倒没有太多的怀疑,历史上这种突然开窍的例子数不胜数。
父子二人又交谈片刻,
赵灿对赵元的举止交谈越发满意,他忍不住问道:“灿儿,如今你已行冠,且灵敏聪慧,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赵灿心中一动,望向目光灼灼的赵元,试探一笑:“父亲可是有安排?”
“算是吧!”
赵元轻抚颌下三缕长须,沉声道:“昔日你懵懂无知,为父对你无甚要求,只求你平安康健,那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可今时不同往日。”
“你既已开窍,聪慧异常,或许可以继续学业,参加科举,壮大赵家门楣!”
“科举?”
赵灿心中一动,脑海中竟是第一时间浮现了王默的身影,忍不住笑道:“父亲,我与王默并列垫底,父亲就如此相信我能高中!?”
“那是之前!以后也别跟那个浪荡子来往了!”赵元恼怒道,俨然一副王默带坏自家孩子的表情,
许是觉得此话不妥,
赵元斟酌了一下,语气柔和了不少:“王默是真的驽钝,不开窍。但是我儿不一样,生来就是有福气的,参加科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儿若是高中,一旦榜上有名,东华门唱名,就算没有一官半职,那也足以让赵家光宗耀祖。”
“再不济.....也不至于让王提举那等贪官胡乱非为!”
赵元循循善诱,对赵灿参加科举一事很是在意。
赵灿陷入沉思,
赵元的意思很明显,今日赵家遭祸,乃是因为没有靠山,但凡家中有人当个一官半职,也绝不会如此。
王都头能帮的了一时,可帮不了一世!
自己当官,才是正道!
可参加科举,又岂是一件易事!
据赵灿历史系的前女友所说,宋朝科举乃是封建时代的巅峰,
宋朝对参加科举学子的身份并无太大限制,就连商人之子也可以参加科举,
每三年一次解试,省试,殿试,
故而参加者宛如过江之鲫,
一州之地举办解试,高中者即可赶赴东京开封府,参加礼部组织的省试,合格者,最后才能参加皇帝亲自组织的殿试。
从千万人中杀出重围,成为最后那寥寥数百人之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赵灿不知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他最初的想法,是继续自己熟悉的经商事业,然后搬迁到南方安稳地渡过余生。
毕竟....距离北宋灭亡只剩下七年了.....到时候,长江以北,都将成为金人的领地,治下汉民,将沦为亡国之奴,生不如死。
数十年后,更残暴的蒙古铁蹄将再次践踏北地.........
可这些话,赵灿不能说。
他看着一脸期待的赵元,心中叹了口气,罢了,反正经商和学业两不耽搁,一起上手就好了!
正准备点头答应,赵灿忽然笑道:“父亲.....若是保护赵家,不如让我去学武?”
“学武?”
赵元脸色微变,竟罕见怒斥道:“糊涂!好男儿谁会学武!万般皆下品,读书才是正道!你若是学武,去当那武夫,老夫宁愿希望你还是以前的书呆子,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赵元的话很重,怒气冲冲的样子不似虚假。
这让赵灿颇为诧异,
总说北宋重文轻武,可亲自到了这个世界,赵灿才知道,这个重文轻武到底轻到了何等程度。
连平民尚且如此,又何谈士大夫,北宋朝廷呢!
赵元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前世的他虽然是个商人,可心中依然热血未凉,最敬佩的就是保家卫国,为国默默奉献的军人。
没有军人,何谈国家安宁?
没有军人,哪来百姓安康?
重文轻武......太坑人了!
华夏数千年血性,自此一朝沉沦!
君不见靖康之耻,开封沦陷,皇族成为两脚羊,百年积蓄洗劫一空,中州百姓沦为亡国之奴!
崖山之后,更是再无华夏!
一段段记忆浮现脑海,
赵灿忽然觉得,自己有必做些什么,
他看着目光灼灼的赵元,轻轻点头:“且听父亲的,孩儿明日就去私塾恢复学业。”
“好!”赵元欣慰一笑,
此事就此定了下来,
父子二人又寒暄片刻,
接下来,赵元将再次执掌赵家粮铺,为赵灿科举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而赵灿,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安心备考,准备参加今年秋天的解试即可。
“对了!”赵元忽然指着桌上的白酒道,“此物虽然味烈,却依然有不错的市场,为父准备再开一间酒铺,售卖白酒,吾儿以为如何?”
“可!我也是这般想的,此事可由徐庆负责。”
“好!”
赵元抚须一笑,很是享受月色下父子二人为赵家前程谋划的氛围。
夜深了,
赵元终是年纪大了,抵挡不住困意,回宅睡觉去了。
月色下,
赵灿抬头凝视着头顶明月,将碗中白酒一饮而尽,喃喃道:“烈酒方能驱寒.....乱世当用重典.......”
“宋朝......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