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带着针线布匹等东西,大步来到王婶家。
王婶也看完热闹在家准备午饭,见苏云带着针线过来,手上的活也只好先放下。
王婶听闻夏婷婷和离,日后要独自养活四个娃。此番竟没有数落她,平淡的说了句“你来啦!坐吧!”
随后王婶拿出自家针线开始教苏云怎么缝制衣裳,“将布料按照良好的尺寸裁剪成两块大小一样的形状,然后再......”
苏云听得仔细,可是一动手就废,王婶手里的布已经裁好了,而苏云拿着这笨重的大剪刀,一剪刀下去,布居然卡在剪刀里面。
"唉,还是我来剪吧,这么简单都不会!"王婶的脸上满是嫌弃。
裁完布,王婶熟练的将两块布反过来叠在一起。
苏云也跟着照做,古代的农村衣服基本没有什么款式,做法也比较简单。不像现代那样花样丰富工序还复杂。只要线走得好,衣服也不会穿着扎皮肤。
王婶又耐心的教苏云穿针引线,这个倒是很简单。
苏云将针线穿好,可到了缝衣服的时候,苏云的两只手又好像不是自己的手了。
线走的一深一浅,长的长短的短。还歪歪扭扭的,布都给扎了几个眼。
王婶又示范了一次给她看,苏云感觉自己学会了,有模有样的缝着。
结果一针下去,扎歪了好长一段距离。
王婶又给她重新退了针,又放慢动作给苏云示范了两次。
苏云只感觉手里的绣花针都被捏烫了,一针下去还是歪的。
空气安静了下来,俩人尴尬的对视了一眼。
王婶气的差点吐血!赶紧喝了口水缓了缓..这要是自己家的孩子,估计她早就破口大骂了。
早知道夏婷婷这么笨,当时就不该答应她。可红烧肉都下了肚,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苏云不好意思的咧嘴笑着,脸上很是尴尬,甚至有点不想学了。可是答应了孩子们会给他们做新衣服,又咬了咬牙重新振作了起来。
王婶又示范了几次,可苏云丝毫长进也没有。完了!好歹自己当初也是个科学院的研究生,各种考试都应付自如。今天却在一根绣花针面前败下阵来!
"算了算了!这几件衣裳我帮你缝吧,你帮我去后山送饭吧!午饭我便不做了,你做好送上一碗上去就行,我等会热点剩饭随便垫一垫。"王婶不耐烦的抱怨着。
她活了半辈子就没见过连衣裳都不会缝的女人,教了半天走线全当屁放了。
王婶甚至都开始自我怀疑了,难道是她技术不到家?可王婶的女工在村子里不能说第一好吧,前三她还是很有自信的。
苏云舔了舔嘴唇,不好意思的开口道“那就麻烦王婶了,中午你就在我家吃吧!我这实在是学不会,只能劳烦你了!”说完就回自己家去了。
常霞见母亲回来,想着母亲都没吃早饭,还给苏云煮了个鸡蛋。
常霞小心翼翼的拿着鸡蛋跑过来递给苏云,苏云接过鸡蛋很是高兴。便摸了摸常霞的头“霞儿真乖,谢谢霞儿。”
在常霞的记忆里,这是母亲第一次摸她的头,也是第一次夸她。娘还说了谢谢她?
先前煮鸡蛋的时候心里也很害怕,怕母亲回家怪她自作主张浪费粮食。可想着小黄都可以吃鸡蛋,自己煮一个给娘吃应该也没事吧。
常霞心里暖洋洋的,“原来被娘夸的感觉这么好,真希望娘每天都能夸我啊”~想着想着,枯黄的脸上涌现出一片红晕,抿着嘴唇漏出俩酒窝。
苏云只是随口一夸,见常霞这么开心,先前烦躁的心情突然好了很多。
在现代来说,这大概就是双向治愈吧!苏云感觉,好像莫名其妙当了个娘其实感觉还不错?
李小川的鸡蛋还没吃,拿着鸡蛋从村头走到了村尾,碰见人就拿出来炫耀一番。
看到打水的常海,又准备上前卖弄,常海却转身准备回家了
“诶!你别着急走啊!你看这个鸡蛋,眼不眼熟?”
常海满头黑线,"鸡蛋都长一个样子,哪来什么眼熟不眼熟的?"常海撇了撇嘴嫌弃的对李小川说。
李小川像是没听到还在继续卖弄“你想不想学写字啊?想学?我教你啊!”
常海知道李小川又在吹牛,不过说实话他也很想学写字,如果自己会认字,就能更好的照顾弟弟妹妹们了,如果能写字还能帮人写信抄书赚点钱,就能帮到家里。
“我想学!”常海郑重的回答。
李小川打了个趔趄冲着常海反问:“你不会真想学吧?这个很难的!老师说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读书的天赋的。”
实则是因为心里发虚,李小川只会背个三字经,都还写不完全,他没想到常海居然真的想学。
“我想学!”又是一声有力的回答。
李小川现在有些骑虎难下,只能故意为难常海一下了,开口就说要常海以后把自己的鸡蛋都给刘小川吃才行。
常海是个有自己盘算的孩子,孰轻孰重他心里清楚便答了句好。
李小川这下没有办法了,只好作罢,约定了每天打水的时候碰面教常海认字,就灰溜溜跑回了自己家。
一路上也没再炫耀了,低头耷脑的李小川拿出放在桌上的三字经,又看了起来。
而在家逗狗的苏云对此事并不知晓,总感觉这几天咕咕好像有点反常,经常望着后山发呆。
严重的时候连狗妈妈唤它吃奶都还在发呆,这小狼大概也是想妈妈了吧!
不知道此刻山里的领头灰狼已经确认自己儿子还活着的事情。而这小狼就在她家院子里...
起风了~好像要变天了!
苏云看样子怕是要下雨了,赶紧让常霞烧火做饭,好给王婶儿子送去。
中午是些清淡小菜,连着吃了两天肉,苏云心里有点发腻。想着孩子们爱吃肉,又拿了些腌肉做了道肉末茄子,还有一道青椒肉丝。
蔬菜都是现摘的倒也不麻烦,苏云照旧给小黄煮了一碗肉汤和着米饭,小黄太瘦了,还有两个小不点天天要吃奶,是得好好补补。
临近中午饭菜也已经做好,苏云让常海请了隔壁王婶子过来。
王婶已经做好晚儿的衣服了。苏云很是诧异的夸着王婶:“婶子你也太厉害了,这么快就做好一件了!”
王婶心里翻了个白眼~
这还算慢的,要不是方才教你浪费了一个时辰,第二件也本该做好了。
苏云高兴地接过衣裳,对着常晚比对着,这大小,很合身。
就连线头都提前剪干净了。王婶的手是真巧啊,若是缝个帕子什么的拿去县里卖一定卖的很好。只可惜苏云自己就不会这些了。
常晚看着新衣服也是目不转睛,两只鸡爪不停地摸着衣服。
这件是淡粉色,虽说只是普通的棉布,在她眼里已经是顶好顶好的了。
常海眼中满是羡慕,常霞也在幻想自己穿上新衣服的样子。只有常志气挂念着桌上的饭菜。
这四个孩子里,老大稳重,老二内向心思细腻,缺点就是贪吃。老三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老四太小,暂时还看不出来。
“妹妹过奖了,这都是些简单活计,算不得什么。”王婶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实际上心里却偷偷骄傲起来。
苏云给王婶盛好饭,又装了一碗饭菜用另一个碗倒扣起来,这是待会给王婶儿子的那一份。
王婶看着小黄的碗里居然装了一大碗肉汤和米饭,心想这夏家啥时候条件这么好了,狗都吃上大白米饭了?心里难免震惊,也不怪王婶这么想。
在古代的农村里,狗都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吃点剩菜剩饭就算好的了。更有甚者从来不给吃食,就喂点米汤,狗饿极了会自己去山上抓老鼠兔子吃,但是遇到成群的野狼也只有被吃的份儿了。
苏云看出王婶的疑惑,挠了挠头皮道:“这小黄也是可怜,当初机缘际会我从猪肉摊老板手里买了回来,前些日子上山刚好捡到了咕咕,咕咕还没断奶,想着给姑姑找个后妈呢!”
“什么?还是花钱买回来的!”王婶脸都僵了。
哪有人会花钱买狗来养啊?狗一胎就是生一窝,好些主人家嫌生太多吃的粮食也多了,好心一点的主人还会送出去,遇到那些狠心的直接就丢路边任由自生自灭了。
苏云有点不好意思,放在古代这种行为不被理解也是正常的。只好打圆场道,“买都买了,正好能看家护院!就当养着给孩子们当个玩伴吧!”
说罢便埋头干饭,逃避王婶那看弱智的眼神。
苏云几口吃完,提着篮子准备上山了。
此时咕咕摇摇晃晃的跟了过来,苏云也没有制止,想必走几步便自己回去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