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果然管用的很,林树才接过话说道:“咱们生产队记工员一直是你高会计叔兼着。”
“那怎么要重选记工员呢?”
林秋佳有些不解。
林树才边抽烟边道:“咱们生产队不算太大,我这个队长带头干活,咱们不像隔壁红旗生产队他们,队长会计都不干活还拿工分,不知道这伙人是怎么有脸面对乡亲的。”
提起这个林树才心里有些不忿,他们原来就是泥湖村,顺理成章改成了泥湖生产队。
可是隔壁几个村也不知道咋回事,改生产队的时候统统把名字都改了。
什么春风生产队,红旗生产队的,衬得他们泥湖生产队特别土。
一股子泥腿子的气息。
红旗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更是仗着自己当了官,直接就脱产了。
不干活,光指挥社员们干活,一年的工分也是满的。
林树才打心底里瞧不上这种人,这不是占社员们便宜么!
见林树才话题跑远了,林秋佳连忙把话题拉回来:“爹,那你的意思是……?”
“你高会计叔又要干活,又要干会计,还兼着记工员,太忙了干不了了。”
林树才抽完烟,说道:“所以咱们生产队明天要开会选一个记工员。”
说着林树才意味深长地看了林秋佳一眼:“记工员要大公无私,脑子灵活,关键是要认字,算术好,有文化。”
林秋佳眼睛一亮,再不懂她爹的意思那她可真就是傻子了。
“爹,那我要报名!”
林树才点点头,忽然想起自己这个傻闺女上次把民办教师的好工作让出去了的事情。
想到这里林树才就是一肚子气,自己闺女本来好好的,就是这伙知青来了之后,闺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也不知道着了那伙知青什么迷,净为他们说好话。
林树才怕自己傻闺女再把记工员的活让给哪个知青,于是又对林秋佳耳提面命一阵子。
李玉妹也把林秋佳拉到一边,有些不放心地交代道:“佳佳啊,你回去后要和华明好好过日子。”
“那个姓苏的知青小子……”
说着李玉妹有些欲言又止。
林树才是个男人,五大三粗的,没发现什么,可她毕竟是佳佳的娘,她觉得自家姑娘对那个叫苏程的知青有些不一般。
“娘,我现在就想和华明好好过日子,什么苏知青不知青的,和我有啥关系?”
林秋佳一双眼睛明澈清朗。
听到自家姑娘这么说,李玉妹彻底放心了。
“哎,好好过日子就行。”
…………
林明亮、林明军和林明辉出来送两个人,都有些激动地摸摸崭新的自行车把,眼神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佳佳,这个自行车,是不是很贵啊?”
林明军快人快语:“真好,我要是娶媳妇的时候能买上一辆自行车,嘿,那多气派。”
“你和妹夫可是咱们队里第一家买自行车的。”
林明军也就是羡慕一下,不论是工业券还是自行车券,那可都不是好弄来的。
城里人都弄不来,更别提他一个村里的农民了。
回去的路上,顾华明没有再骑车,而是推着车子,和林秋佳慢悠悠地往家走。
“佳佳,”顾华明叫住林秋佳,声音低沉坚定,还带着一丝磁性:“我答应了你爹,一定会对你好。”
“我会对你永远忠诚,永不背叛。”
林秋佳不曾想到顾华明会对她说这话,顿时愣了一下。
永远忠诚,永不背叛……
这种严肃而庄重的表白她还从未遇到过,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鲜明烙印。
林秋佳顿时心里像被什么敲击了一下,有些感动。
“华明哥,谢谢你,我也会对你忠诚。”
林秋佳轻声道。
顾华明听到林秋佳的话,忽然笑了,林秋佳直接看呆住。
不苟言笑的顾华明笑起来竟然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好阳光!
就这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满眼绿油油的麦苗,湛蓝色的天空,林秋佳心情一阵大好。
回到家中,家里人都去上工了,顾华明换下衣服也打算去。
“外面太阳太毒了,你别去了。”
顾华明看着自己小媳妇一身娇嫩白皙,舍不得让她去受累。
再说了,他媳妇在娘家都没有下过地,一直在念书,最多就帮家里干干活,做饭洗衣服喂鸡喂猪。
嫁到他家来反而要下地干活了,那不是说明他这个当男人的没本事么。
“可是楠楠去了……”
林秋佳也不想下地,但是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没事,你在家呆着就好。”
就她媳妇这样小胳膊小腿,吃饭吃几口就饱了的。
他现在虽然级别不高,但是也不一级工了。
去年顾华明刚升了二级工,工资也从35.5涨到了41.5一个月。
这个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他在单位吃饭每月要交9-12块钱左右的伙食费。
其余的衣服、鞋袜之类的,单位每年会发两次,他本来就节俭,省着也够穿了。
除了必要的费用,剩下二十大几块钱的工资纯养林秋佳那样小胳膊小腿的话,再多养几个也养得起。
他就乐意养着媳妇。
当然如果林秋佳知道了顾华明真实想法一定会翻个大大的白眼。
毕竟林秋佳的梦想可不是一个月四十多块钱的死工资。
“不要怕别人说闲话,等你成了记工员就没人会说你了。”
“你要是觉得在家没事干,就收拾收拾,做做晚饭,都行。”
顾华明扛着锄头大跨步走出去了。
顾家静悄悄的。
也不知道顾家的几个娃都去哪儿了。
林秋佳回到她和顾华明的屋子里,翻出来之前顾华明给的存折。
折子上是一百零五块七毛钱。
林秋佳挑了挑眉,有零有整的啊。
在这个以家庭为单位存款基本上都不足几十块的年代里,顾华明居然在给家里寄钱的情况下还抠唆出来了一百块的零花钱留给她。
看他年纪也就二十四五的样子,估计是一工作就开始存,才能存下来这么多吧。
毕竟她记得七十年代的工资普遍都很低,刚进去工作算是学徒工,发的还不算工资,应该算学徒津贴。
很多地方学徒工第一年月津贴只有17块钱。
第二年会多两块钱,第三年再多两块。
第四年考核转正后才给定级,这就是一级工了,一级工就会有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省省也尽够了。
也不知道这家伙攒了多久。
林秋佳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