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崇祯吓尿了(1 / 1)

就连崇祯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因为害怕刚刚那声惊雷,还是因为太过震惊于吴庆楠口中所说的,如此精准的灭国时间。

总之在刚才的一瞬间,崇祯皇帝猛然感觉到心脏一紧,两眼一黑。

随后整个人一个趔趄,险些向后栽倒。

幸亏是身后的太监眼疾手快,赶忙搀住了他,崇祯这才站稳。

太监焦急的喊着:“皇上,皇上!保重龙体啊!”

大殿外,大雨瞬间倾盆而下,雨点打在大殿外的汉白玉石上,发出了哗哗声。

同样被大雨淋湿的,还有大殿外围,那些已经显露出杀机的锦衣卫们。

一件件周身绣着四爪蟒纹的飞鱼服,被大雨打湿之后,立刻变得黯淡无光,完全丧失了往日的光彩。

此时,之前隐忍再三的锦衣卫指挥使王桐年,再也忍无可忍的上前一步,抱拳道:

“皇上,此人妖言惑众,请皇上即刻下旨,将此人碎尸万段!”

千钧一发之际,崇祯虽然表情十分痛苦,但还是勉强摆了摆手,示意王桐年不要追究。

王桐年无可奈何,只能咬紧牙关又退到了后面。

吴庆楠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心道,看来崇祯真的相信了自己的话,而且还被吓得不轻。

看着崇祯如此模样,吴庆楠甚至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发笑,心道:

如果我现在要是告诉你,按照我所知道的历史,在十五年后,你会吊死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下。

你会不会现在立刻派人,直接拔光了景山上的所有大树?!

刚才崇祯借着闪电的光亮,看到吴庆楠的表情无比镇定。

就像是一个人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淡然感。

只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让自己不得不相信,面前的这人所说的话,很有可能并非凭空捏造。

对于崇祯来说,也许这一天就在不远的将来,静静的等待着他。

崇祯此时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力气,只能咬牙坚持着继续问道。

“时间为何如此准确?!”

“回禀陛下。”吴庆楠此时反倒是一身轻松,又解释道:

“按照微臣的推演,此战再打三年,我大明百姓的赋税就会再翻三倍。

百姓赋税增加,就会纷纷揭竿而起。而后朝廷为了抵抗起义军,又会加增粮饷赋税。

朝廷进一步增加赋税,自然又会有更多百姓起兵造反。

如此周而复始,我大明最多再支撑十五年。”

吴庆楠的话,崇祯皇帝听到耳朵里,犹如万箭穿心一般,简直是字字诛心。

但最关键的是,崇祯竟然完全无法反驳吴庆楠如此简单的逻辑。

甚至找不出这其中的逻辑漏洞。

是啊,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再到汉朝的刘邦项羽,再到自己的老祖宗,洪武皇帝朱元璋。

这一代代英雄的出现,不都是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循环往复的结果吗?!

莫非真如吴庆楠这个武将所说,十余年之后,就是我大明朝的大限了吗?

不行,我老朱家的江山社稷,怎么能够毁在自己的手上!?

如果眼前这个人的实力,足以看到我大明朝的问题所在,那么这个人势必就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想到这里,崇祯的眼睛一亮,随即问道:

“既然爱卿如此判断,那么可有解决的方式呢?!”

吴庆楠想都没想,两个字立刻脱口而出:

“没有!”

崇祯又一次震惊了,此人处事为什么总是与常人不同?!

现在我大明的问题让你说了出来,就相当于跟我崇祯下了病危通知书了。

现在你跟我说没得治?!

岂不是逗我玩呢吗?!

莫不是活的不耐烦了,胆敢拿当今圣上寻开心?!

吴庆楠一想也不对劲儿,如果此时自己说完全没有办法,那就是自己没有了利用价值,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于是紧接着又补充说道:

“微臣虽然暂时还没有想出权宜之法,但是微臣知道有些事情,请皇上务必趁早解决。”

“哦?爱卿请讲。”崇祯一听有戏,瞬间又来了兴趣。

吴庆楠仓促之间作答,只能按照自己在自己世界中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硬着头皮回答道:

“首先,自然是查清朝廷之中克扣粮饷的行为,这样有助于解决军费超支的问题。

第二,我大明一定要注意和北方的蒙古搞好关系,开放互市,使其不能彻底倒向后金。

第三,不要杀袁崇焕将军。

第四,不要裁撤驿站。”

其实吴庆楠今日来平台召对之前,并没有提前准备这一类的条陈建议。

因为作为一个穿越者,至少在一个小时前,他还无意改变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更别提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因为对于他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几乎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但是事到如今,吴庆楠为了狗头保命,不得已走到这一步,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边对于崇祯来说,吴庆楠的出现显然是意外中的意外。

作为一个皇帝,他为了尽量避免朝廷中个人把持朝政,往往从来不会听信,任何一个臣子的一家之言。

但是眼前的吴庆楠不同。

他是个一眼便能够看透古今的人物,是一个一眼就能看透大明如今病症的人物。

如果说自己此刻,只当他是一个妖言惑众的疯子,一刀砍了的话。

那么万一以后我大明朝的命运,不幸被其言中,那么自己岂不是丧失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但是细细想来,吴庆楠所说的条陈建议却又禁不住推敲,尤其是最后两条。

如果说前两条还勉强算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去分析形势,最后又从中得出结论的话。

那么在第三条建议中,简直就是在堂而皇之的夹带私货,毫不遮掩的假公济私,想要保住袁崇焕的想法。

第四条就更扯淡了,最近驿站经费过于冗余,自己正想办法裁撤一些,他这个武将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而且就算退一万步讲,裁撤驿站,本来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又有何不可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神话版三国陈曦和蔡琰第一次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拐个王爷来生娃 迷踪谍影西方蜘蛛 五千年来谁著史 大宋工程师 水浒我为王 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 逆天狂妃带娃跑 大唐小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