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来看,道衍说得很有道理。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孙儿能够安稳的住在这里,他甚至用一群跟随他征战四方的淮西贵族,将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统统剿灭。
朱允炆登基后,还能像朱元璋一样行事,最多也就是在朱允炆那个时代,将所有官员都收为己用!
这才是皇帝陛下的威望,在朝臣们心中根深蒂固。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朱家主是仁慈,是宽容,是愚蠢,是平庸,都可以接受。
所有的官员都会恪守自己的职责,不会有任何的逾矩。
到时候,他就可以整合朝堂上的所有力量,向藩王施加压力,逐步的削弱。
就算朱棣等人再不甘心,也很难与统一了大明的朝堂对抗。
只可惜,朱允炆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大臣都收为己用,而是把朱元璋留下的那些诸侯们都收了起来。
朱允炆的外甥继任后,一众藩王都对他不满。
不过,朱允炆毕竟是个正直的人,如果朱允炆出了事,一众藩王也会站在朱允炆这边。
有了这个消息,大明几百万大军镇守,朱允炆不是傻子,就一定能活下来。
虽然朱棣和其他藩王的实力很强,但当年的七个诸侯王藩国,也都被瓜分了!
朱允炆先是削藩,又废掉了朱棣等藩王,再加上他的势力,整合了大明皇族的力量。
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从外部统治内部,将所有的官员都收为己用。
最后,朱允炆被黄子澄和齐泰给骗得团团转!
既然只能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了。
不过在削藩这件事情上,其他的帝王都很谨慎,尽量用温水煮青蛙。
最终,朱允炆得到了黄子澄和齐泰等忠臣的忠告,开始了他的绝招,一开始就是单挑!
出手之迅速,出手之凶残,让在场的诸位藩王都是瞠目结舌。
朱棣想通了这一点,立刻就决定了叛乱,哦,应该说是推翻皇帝,带着八百多人,把自己的北平“打下”了。
随后,他们联系了宁王等诸位王爷,又将蒙古蒙古铁骑朵颜三卫接了过来,与朱允炆硬碰硬。
朱棣麾下的军队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可是在数万大军的围攻下,朱棣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不过,或许朱允炆也认为自己的军队可以轻易碾压朱棣,所以他对自己的军队更加有信心,所以在离开之前,他对耿炳文说道:
“别让我说你是弑父。”
那个时候,朱允炆还想着,趁乱杀了朱棣,把他杀了,别让他跑了。
要知道,朱高、朱高、代王朱桂、岷王朱高都被贬为平民,湘王朱柏更是被活活烧死。
要说他对舅舅和舅舅的感情有多好,那都是胡说八道。
但如果他把朱棣生擒活捉了,肯定会有很多人为朱允炆干这种龌龊事情。
不过,在战斗还没开始的时候,他这么说,就有些让人浮想联翩了。
难道朱允炆还有一点血缘关系,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别杀朱棣,要他的命?
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低,但如果真的有这种可能,下面的人也不会坐视不理。
毕竟下属都是下属,有时候做事不一定会有奖励,但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惩罚!
所以战争一打响,耿炳文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和朱元璋并肩作战过无数次,看到朱棣爪都有些发麻。
他很想杀了朱棣,但想起朱允炆说过的话,他还是忍住了。
可是在战斗之中,一方有所顾忌,一方无所畏惧,哪怕是占据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也无法取胜。
所以耿炳文才会如此落魄,最终,朱允炆将耿冰文给替换掉,取而代之的,则是李文忠之子,大明二代“战神”李景隆!
最终的结局不言而喻,大明“战神”李景隆出手相助,朱棣闪袭南京,朱允炆也是如此。
后来,朱棣重建了禁军,用朱元璋的铁腕手段,把文武百官都给煮了!
朱棣吃了药,朱瞻基就开始吃了!
连续两辈人,包括朱元璋在内,老朱一族的皇权,已经彻底的深入人心。
后来,虽然大明出现了“朱祁镇”这个第一战神,一众官员顶多只能再选一个天子,让老朱家族的天子在下面做事。
他没有说要摆脱老朱家族的皇帝,篡夺皇权,成为皇帝。
因此,按照道衍的推算,在建国之时,若不是继续用朱元璋那样的手段来收买朝堂上的大臣们,他也会这么做。
如果朱标以仁慈和宽容来对付朝堂上的官员,那么朝堂上肯定会有很多人趁火打劫。
到时候,朱标还在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大臣们篡夺皇帝的权力。
朱元璋早就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分封藩王,拱卫朝廷,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那些被册封的诸侯身上。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的二世皇帝竟然会被朱允炆取代。
所以,当皇帝被人取代(朱允炆已经被蒙蔽了双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问黄子澄和齐泰这样的“心腹大臣”,最后的决策也是由他们来做主,这样的事情说起来也无可厚非。)甚至,在这件事情上,还有其他的封疆大吏造反。
最起码,朱标成为大明二世皇帝之后,最多也就是被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取代,而不是将所有的藩王都推翻。
朱棣相信自己的哥哥朱标,虽然在他的推波助澜下,朱棣也不想让朱标叛变。
道衍并没有预料到所有的事情,他只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上,从朱标和文武百官的角度,猜测着接下来的发展。
但也正因为如此,道衍认为朱标的统治方法并不妥当,所以他一直在鼓动朱棣叛乱。
朱棣的心性和处事风格,和老朱很像。
朱棣听到“屠龙术”,想了想,轻轻颔首:
“这位师傅的屠龙之法,实在是太厉害了!”
朱棣在听到了道衍关于屠龙的大概描述后,也就释然了。
“七天后,燕学士教给我的《屠龙术》,会不会和你说的有什么区别?”
朱棣并没有隐瞒,因为燕长卿要传授他们的屠龙术。
毕竟,这些东西都不值得隐瞒,道衍本身就拥有“屠龙术”,又是“屠龙”的帮手。
若是将这一点告诉他,或许他会在听到“屠龙术”的同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杀戮技巧!
“我对燕大先生的屠龙术也很感兴趣。”
道衍微微一笑,手上的念珠微微一转。
虽然大明皇族的两次“隔空交手”,都是以失败告终。
不过,对于“屠龙术”,他却有着绝对的自信。
因为他看到了宰相元妃,而且还说了一句话:“何异僧!他的眼睛呈三角形,像是一头病态的猛兽,生来就是为了杀人,这是刘秉忠的风格。”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专心地研究“屠龙”的方法!
虽然不能说已经修炼到了极致,但也有了一些进步。
所以,他也很好奇,自己所参悟的“屠龙术”,和燕长卿“屠龙术”,究竟孰强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