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户(1 / 1)

“这老二媳妇哪里惹到你了,居然这么给人脸色?”

薛菱一俩人走后,在院子角落编着箩筐的李父,看李母许久都没有说话,便一脸困惑的向李母询问道。

李母手上的动作一顿,沉默了一段时间,这才开口问道:“老头子,你说我让泽儿娶一一是不是做错了?”

刚刚一一要拿钱给自己的时候,李母就有点不大舒坦了,这丫头好像总是没将自己当成李家的一份子,就生怕占李家一点便宜。

而听到这话,李父则是有点惊讶,但看李母心情不佳,还是迅速的回应道:“应该没有,老二好像还挺在意这媳妇的,你没发现老二娶了媳妇后,这家信都多了起来吗?”

李母停下手上的工作,认真回忆了一下,发现还真是这样。

“唉……”

意识到这一可能后,李母更愁了,不禁长长的叹了口气。

而李父发现自家老婆子居然更怪异了,这下是真的搞不明白了:“你又叹什么气啊,难不成你还真想让老二娶个不喜欢的,你这图啥呀!这老二媳妇虽说疲了点,但对咱们一家人都挺好,人总体还是很不错的。”

“你这老头子,啥也不懂!”李母暴躁的吼了一声李父后,瞬间又低沉下来,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一这孩子当然不错,但这丫头的心思好像就没放在泽儿身上,你说光对咱们好有啥用啊,过日子的不还是他们小两口。”

而听完李母的絮叨后,李父总算是明白李母的担忧了,但李父觉得对方就是瞎操心:“这有啥可担心的,他们现在就是相处时间太短了,俩孩子年纪都还小,特别是老二媳妇,这才刚满18岁,又是被家里宠着长大的,还是个孩子心性呢!”

看着李母一脸的若有所思,李父继续语气笃定的劝解道:“你也别瞎操心这有的没的,反正都结婚了,等慢慢磨几年,这感情也就有了,反正老二挺稀罕他这媳妇……老二那孩子的性格你还不知道,肯定错不了。”

李家院子外,薛菱一听完李父李母二人的对话后,放弃了进去的打算,默默转身离开。

薛菱一和李大嫂本来都快到猪场了,但她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样的做法不太对,既然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那肯定要赵李母这个当事人好好问问才对。

自己这样逃避,还怎么解决问题嘛!

但现在听完李父俩人的对话后,薛菱一觉得事情变得更棘手了,有些问题好像还真不是想解决就能解决。

……

秋收结束后,李家又恢复了一天两顿的伙食,这也是这年代的一个常态,只是比起别家,李家属于是顿顿能吃饱这样一个状态。

所以,等吃过早饭的薛菱一妯娌俩,下午从猪舍回到李家时,李家的口粮都已经搬运回家了。

这时候村里的主要口粮也是按照细粮:粗粮=3:7的比例分粮的,细粮就是旱稻谷和麦子,粗粮则是玉米棒子和高粱。

而土豆、红薯则按照4斤兑换一斤主粮的比例,换算成主粮。

晚饭后,趁着天色还没黑的这段时间,李家人坐在院子里,开始进行自家内部今年的分红。

薛菱一自觉这事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但想到下午听到的对话后,还是乖觉的坐了下来。

李母手上拿着一家人今年的分红,嘴上则解释道:“因为今年队里的收成还不错,所以工分也比往年值钱,一个工分能折合到1毛2。”

听到这,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事,但李家人的脸上还是不免带上了笑。

毕竟这往年,他们新河大队最好情况,也是就一个工分折合成1毛的工钱罢了,没想到今年地里的收成居然这么好。

薛菱一则暗自得意,她们第一生产小队今年工分能和往年拉开那么大差距,自己绝对可以算是最大功臣。

先不说,自己在秋收时,人为给生产队增加的产量,就连昨天队里拉到食品站的任务猪,也是在自己不停开小灶的情况下,才能在这短短时间里内长到二等猪的标准。

虽说这猪也就堪堪达到了二等的标准,但好歹这每斤的价格也比三等高了一毛多。

而李母则扫视了一圈众人,这才继续说道:“咱们家也没几个人,所以我跟你爹直接做主了,家里人的口粮钱就从家里的总工分中扣。今年队里收入不错,扣除队里全年分的各类实物的折款后,我们家拢共还剩383.5元的现金。”

李母口中的实物,包括生产队过去一年给社员分的口粮、菜油、棉花等,还包括过段时间队上杀猪时分的猪肉,以及过年前队上作坊做好后要分的粉条等。

而薛菱一听到这,不禁咂舌,这时候农民可真不好当。

乍一听,好像感觉这李家的收入还挺不错,但这前提是新河大队的每个工,也就是每10个工分可以值1块2。

但事实是,这几年大部分的农村,普遍每个工只值4-8毛。

当然,有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农副业发展不错,社员们每个工可以高到近2块,可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全国也没几个生产队可以达到。

所以,总体来说,新河大队的生产条件还算是很不错的,这也是当初薛伯父将侄女安排过来的另一原因,不然单凭薛母的建议,可不足以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再说这李家有4个成年劳动力,李父现在45岁,李母也才43岁,全家却只有李清清和李思瑶这两个小姑娘需要家里来养着。

而李家父子平日上工都是拿10个工分,农忙时李清源甚至还能拿到12工分每天,李大嫂之前下地也是拿8工分的狠人,李母农闲时因为要照顾李思瑶这孙女,所以早上基本不上工,但也是能拿5-6工分的。

但李家最终能分红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李家没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孙辈又只有李思瑶一个小姑娘,所以即使家里有个正在读书的小姑子,可一家人的口粮钱花的也实在不算多。

但试想一下,这要是李家孙辈再多两个男娃,李清清这辈再多个读书的孩子,或者家里多个老人,那算上这些人的口粮钱和学费、书本费,李家不说变成欠款户那么夸张,但基本可以断定就没多少分红了。

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男娃的饭量可是没办法拿那点基本口粮可以打发的。

再加上为一家人制衣服、买杂物的钱,还有平日的人情往来,这生活质量也就基本就跌到底了。

而这,也才是当下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李家——毕竟还是新河村的大户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新婚夜病娇大佬被夫人拉黑了 带空间穿成四个缩小版反派崽崽的后娘 叶小姐追妻火葬场 爹地快看妈咪马甲又掉了 娇妻似宝闷骚老公宠翻天 困情 校草大人麻烦离我远一点 重生娇妻在上八零老公脸红了 夫人的离婚协议又又又被撕了 撒娇影后太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