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经济作物在这里并没搞出什么名堂来,没怎么赚钱,有的甚至还亏了。这一来就让有些人怕了,后面的他们就都不愿意加入。“种地本来就不是做生意,别人怕亏也是正常的嘛,老百姓弄点钱多不容易。”
玄月理直气壮的说。没想到他这才在村里做几天,出去转了几圈,竟然就还有了这样的同理心。“种地和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做生意甚至还可能有人为的原因,但种地大多是看天的。有时候不管你多努力,老天不作美一场暴风雨,或许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种地的人应该更不要害怕才对。”
杨晓燕倒是理解他说的这些,只是种地这种事本来也就没谁敢保证,因为他们都是露天种植,又不是大棚的。即使大棚种植也不一定扛得住自然灾害,总之,很考验人的心态。就看你敢不敢拼,如果有勇气就赚了,但如果总是害怕,也就只能是躲在后面,总看到别人成功了,才会想到假如踏着别人的路子往前走的,一般也就只能是在后面喝点汤。当然能喝上汤的或许都还是好的,弄不好就可能是味都闻不到了。毕竟什么都有饱和的情况,经济作物如果不是能吃的,就只能是销出去,一旦卖不出去,那也就是堆积在这里成了废品。所以一般是最开始那么几个人搞很挣钱,跟风的多了,饱和了那就不赚钱了。杨晓燕的建议是大家都不要走同一条路。比如说她让他们栽了果树的,就尽量不要在种别的经济作物。而中了别的经济作物的,也就没有必要再抢着也来栽果树。同样,养殖方面的她也是一样安排的,养鸡鸭的,她就不介意再养猪养牛了,都专业地做一样,这样既能把自己的专业做好,也能够避免做的人太多饱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