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安静的乔迁之喜

第五百六十八章 安静的乔迁之喜(1 / 1)

且说,洛阳的世家子弟入狱,当罪名被记录下来之后,他们还要被押运到长安城,此刻已经在路上。

  十四岁的李孝义提着一把横刀策马在一支队伍前头。

  这里是潼关以东的一个官道上。

  跟随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长安来的壮汉。

  为首的人提着一把柴刀,他打了一声唿哨,身后众人人手皆数散去藏匿在官道两侧。

  那提着柴刀的壮汉带着李孝义走向另一头,“小将军说了让老夫看着你。”

  “你怎么……”

  来之前李孝义听程处默的吩咐,众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也是不能问的。

  那柴刀壮汉笑道:“某家是最早跟随程小将军的人,你且放心,这是第一次走远了特意交代某家带着你,人手散出去这才与你说。”

  他看着四周低声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柴刀壮汉笑道:“护卫,出了潼关之后其他地方的兵马信不过,我们沿途都布置了人手,一定要将那些世家子弟正法。”

  见李孝义的目光盯着官道,这小子做事倒是用心,话语也不多。

  他又道:“听说当初程小将军一句话你就去军中待了近三年。”

  依旧没有回答这个人的话语,李孝义的目光还是看着前方。

  一队官兵拉着十多辆囚车正沿着官道而来,正当此时马蹄声由远而近。

  眼看百余骑是要来劫囚,李孝义刚要冲上去就被柴刀壮汉拉住了。

  他不解道:“有人来劫囚,我们就这么看着?”

  话音刚落只见官兵后方又冲出去一支兵马,这支兵马训练有素,大陌刀在月光中寒光阵阵。

  李孝义诧异道:“卫府兵马?”

  只见这支官兵,与前来劫囚的兵马冲在一起。

  半个时辰过去,只是百余人的陌刀队就扫平了来劫囚的兵马,押送囚车的官兵简单收整了一番,继续前进。

  柴刀壮汉小声道:“你小子要是当时冲上前,现在已经成了刀下的死尸了。”

  李孝义暗暗心惊,当时若是真是冲上去确实会是这般。

  “你以为朝中的人有多简单,难道他们想不到有这种事情,朝中早就安排了飞骑营的兵马护送,寻常劫匪根本劫不了囚,来多少人都是送死。”

  李孝义看着囚车队伍从官道上而过,他伏下身子,眼神中有失落和懊恼,“既然有人护送,为何还让我们来这里。”

  等队伍走远了,那柴刀壮汉才重新站起身,“一来确实是为了护送,不过接下来才是我们要干的活。”

  他说完打了一声唿哨,三五个身手矫健的人到了近前。

  他开口嘱咐道:“仔细看看,有没有活口,但凡有活口的抓起来好好盘问,他们是谁派来劫囚的。”

  “喏。”

  这是李孝义第一次跟着红烧肉帮做事,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

  与以往在街头小巷打架不同,就像是刚刚但凡自己冲上去,就可能丢了性命。

  远处有不少的死尸在月光下,柴刀壮汉低声道:“你要是怕了现在回长安也不会拦着你。”

  李孝义深吸一口气,“不回去,我继续跟着你们。”

  很喜欢这小子骨子里的硬气,说来他是宗室子弟,本不该和大家一样做个亡命徒。

  还是要按照程小将军吩咐的,该照顾要照顾,该磨炼也要磨炼他。

  找到了活口,与预想的一样这些活口知道的事情也不多。

  众人离开此地,去下一个地方寻找线索。

  柴刀壮汉又道:“跟着我们做事也要放灵醒一些,你要是傻呵呵的只能成天去卖红烧肉,干不了太多事情。”

  李孝义知道这话是对自己说的,他的心情很不好想和这个人打一架。

  听着四周众人的笑声,他加快了脚步。

  押送囚车的队伍出了潼关一路上就会顺畅很多。

  马周和孙伏伽在潼关的驿馆歇了两个时辰便继续赶路,眼下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这些世家子弟平安送到长安城。

  因此他们不敢多休息,就差睁着眼睛睡觉了。

  一路上叫苦不迭,也要咬着牙继续赶路。

  在骊山,新家正在准备饭菜,两位婶婶对新的厨房很满意,尤其是窗户口的一个轮子,转起来的时候油烟全部吸出了去,比长安城的小家好用许多。

  铁锅和铲子用着也顺手,多了很多新的厨具,县侯专门做了一个烤箱,就放在灶台的火边。

  婶婶的厨艺水平提升很快,张阳也能得闲看看洛阳送来的信件。

  李泰正逗弄着那五头小奶熊,“河间郡王与邹国公说是过会儿便来。”

  李渊笑道:“这个新家当真是你一个人建起来的?”

  张阳将信件收起来,“花了不少心血,用了四年时间。”

  “很不错。”

李渊目光扫视四周,“要是有几个宫女来伺候便更好了。”

  李玥端着茶水递上,“皇爷爷又说笑了,夫君就不喜生活起居被别人伺候。”

  李渊喝下一口热茶感慨着,“这小子也真是,讲究起来比朕还要执拗。”

  李玥笑道:“夫君的癖好向来古怪。”

  说着话,李渊看了一眼张阳,“你现在还想着要将茅房建在卧房边上吗?”

  “本来用来做厕所的小房间成了家里的衣帽间,就算是我现在还想这么做,也没有空间了。”

  李渊抚须道:“可能你的家乡是这般,可这里是关中,还是要入乡随俗的。”

  张阳点头道:“太上皇说得很对,确实要入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

  女儿用脚踩着拼图,她被这个拼图折磨了两天,她一直都拼不好。

  正在用小脚踩着拼图发泄着。

  这脾气随了她娘。

  媳妇也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衣钵,早早地开始了学龄前辅导,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儿,这才一岁就这般辅导未免也太早了。

  张阳叹息一声,作为孩子的父亲也很无奈。

  本来想着女儿要是继承不了她母亲的衣钵也就算了,简简单单过一辈子也挺好。

  以前媳妇口口声声这么说,现在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她反而成了最着急的一个。

  女人心果然想不明白。

  也劝过她,一时间也劝不住,夫妻俩没少闹矛盾。

  “姐夫,信上怎么说的?”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看着曲江池清冽的池水,“马周与孙伏伽已经出了潼关,一路上遇到了三次伏击,两次夜袭,倒也是有惊无险。”

  李泰咬牙切齿,“这帮人真是大胆!竟然还劫囚。”

  张阳笑道:“无妨,现在他们劫囚,来日我们可以秋后算账,更容易要挟他们。”

  “青雀,你姐夫有时说话做事不着调,秋收算账这话倒是没错,与其说当面算账,不如秋收算账能够得到的更多。”

  “哈哈!”

张阳出声笑道:“太上皇这话好像是在说我越活越通透了。”

  “你这不是通透,是更加狡诈了。”

  “就当您是夸我了。”

  只有远离长安,李泰才觉得自己距离那些朝中暗斗与权谋更远一些。

  朝中太复杂了,父皇越来越可怕了。

  就让太子在长安痛苦,还能看个热闹,李泰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不多时,张公瑾与李孝恭也到了。

  看到满满一桌的饭菜,李孝恭朗声道:“你小子家中的便饭这么丰盛吗?”

  李玥领着小清清行礼,“见过王叔,见过老师。”

  小清清咬着手指,皱眉看着李孝恭。

  “这便是你和张阳的女儿?”

  李玥笑道:“正是。”

  李孝恭蹲下身看着这个小娃娃。

  小清清对这个满脸胡子的人很是害怕,她躲到母亲的脚后跟,“不好看。”

  闻言,李孝恭笑道:“这孩子的眉眼与这小子长得一模一样,以后也是个眼尖不肯吃亏的人。”

  这话李孝恭说得没错,从张阳刚刚进入朝堂开始,夫君便一直跟着王叔做事,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叔是最了解夫君的人。

  “嗯。”

李孝恭点头重新站起身。

  李玥对小清清道:“还记得你爹说过的话吗?”

  听到母亲严肃的话语,小清清委屈地撅着嘴唤道:“见过郡王爷爷,见过师公。”

  这声爷爷让李孝恭开怀大笑,“好好好!但凡以后谁敢欺负你,老夫就去拆了他家的庙门。”

  “那以后有人欺负我爹怎么办?”

小清清又问道。

  “有人欺负你爹……”

  李孝恭犯难地挠了挠头,干脆不理会,“老夫饿了,张小子上酒。”

  小武和徐慧已经拿来酒水。

  张阳扶着老师坐下,肉菜端上桌。

  “今日天气晴好,往后的天气也会更好的。”

张公瑾面带笑意。

  “这吃食倒是讲究,不算油腻又不会寡淡,看来是为了我们这些个老家伙考虑了。”

李渊说着话。

  李泰自顾自吃着没插话。

  张阳勤快地给几位前辈倒酒。

  饭后,两位婶婶收拾碗筷。

  小武和徐慧要带着小清清去午休,她的眼神又看了看李孝恭,“郡王爷爷,您还没说有人欺负我爹,要怎么办?”

  李孝恭笑得很勉强,她又蹲下身用大手捏了捏这个小丫头的脸颊,“你还真是与你爹一样难对付。”

  小清清被这么一捏,捂着自己的脸不开心地跑入屋中。

  张阳拱手道:“孩子不懂事,让您见笑了。”

  李孝恭感慨道:“这孩子才一岁出头就这般机警,平时是怎么教的?”

  带着老师太上皇,李泰跟在一旁,要带他们参观新家,张阳对河间郡王解释道:“平时疏于管教了,我们夫妻俩都挺忙的,多数时候都是家里的熊带着孩子。”

  李孝恭抬眼看向池边的那头笨熊,它正伏在树荫下睡着。

  “它……它不是一头熊吗?”

  “对呀,它是一头熊。”

  “这……怎么带孩子?”

  “河间郡王有所不知,我家这头熊很厉害的,它可以看家护院,又能下河抓鱼,还能去抓一些小动物给家里添一顿肉食,而且还能耕地呢,孩子刚刚才会下地爬的时候,它便一直照看着。”

  李孝恭沉默不语,“当真?”

  张阳点头。

  “你的风水当真邪了。”

  李渊和张公瑾走入藏书阁,这里的书架多数都是空着的,家里用不上的书籍也会放在这里。

  眼前一个书架放满书籍,足足有上千卷。

  张公瑾从下往上看,“这些书都是你们夫妻俩人都看过的?”

  在这个精神生活不富足的当下,看书是个很好的消遣,当然对于一些典籍,张阳都是带着批判的目光去看,毕竟什么无为而治根本不适合自己。

  受过后世的教育,对张阳来说自己的思维早就被更先进的理念武装起来了,根本不会被这些典籍的思考与想法左右。

  “都看过了,有些书也看了几遍。”

  “嗯,人若是离开了书籍能够省下的就只有酒池肉林了,那样不好。”

张公瑾拿起一卷打开看着其中内容。

  “这生涩难懂的虞书,也能看懂?”

  “虞书五篇确实很难看懂其中意思,但我们搜集了不少注解,读起来便容易许多了。”

  张公瑾点头又将书卷放回原位,抬眼看去书架很高,在这里足可以放下上万卷。

  李孝恭对这些书没有兴致,他开口道:“你们夫妻俩人的学问也是了不得,还有你张阳一身本领也该后继有人,当著书留给后人研习。”

  李渊抚须笑着,“孝恭这话不错,有道是本领一代代传承,你有这般家业,也应当后继有人。”

  长辈为晚辈考虑能这么说是没错,张阳揣着犯难道:“陛下告诫过,我一身本领不能传给任何人,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为何?”

  “一个骊山已经很让朝中头疼了,眼前已是木已成舟,陛下不好阻拦,但往后不希望再出乱子。”

  李世民能这么说是洛阳闹出的动静太大了,皇帝有了忌惮就会这样。

  李渊面带怒色,“二郎怎能如此?”

  李孝恭看张阳反倒不恼,便劝道:“也不用生气,这小子肚子里有的是本事,他总会有办法的。”

  “河间郡王此言不妥。”

张阳做辑道:“我的本事都在脑子,不在肚子里。”

  “老夫听说胸有成竹的,没听过脑有成竹的。”

  张阳垂下眼神,今天庆贺乔迁之喜,河间郡王没文化,先不和他计较了。

  张公瑾注意到一卷布匹,看着其上一条条罗列的字,“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的家规。”

  李渊也瞅了一眼,足足十余条,“你们家规还真多呀,平时是拿来消遣夫妻生活,还是真有这般森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忽悠记 将军又叛变了 木子的北宋生活 血案迷踪 三国:从蛮荒种田开始 三国之统帅天下 盛明皇师 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最强战魂 我,女尊世界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