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现在怎么办嘛。”
李淑芬说道:“人家摆明了不会让我们把老爸的尸体带走,七百块钱一天,一个月两万一千块钱,苏明要是一直在哪里拖着,真拖到了两个月,四万多就没了,到时候他要是真的只给八万,甚至一毛钱都不给了,这四万块钱,谁来给?”
“到时候再说吧。”
“不能到时候再说,现在就要说清楚,免得到时候你们拍拍屁股走人了,我家还在镇上呢,这事必须得先解决。”
“你还想不想要钱了?”
“想不想要钱,这事都得先解决,免得到时候出问题。”
李淑芬又不是傻子,其他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就他住在五福镇,别人找不到其他人,还找不到他吗?李文俊说道:“能不能先不要内讧,当务之急,是得想办法,让苏明赶紧掏钱。”
“他掏不掏钱,咱们可以慢慢说,但老爸停放的那笔费用,必须要现在就解决,大哥,当初可是你提议让大家把老爸送过去鉴定的,没错吧?”
“不鉴定,没有鉴定报告,你拿什么找苏明要钱?你们当时不是也同意了吗?”
“那这四万多块钱,你们是不是也该解决一下?”
“你怎么老是四万四万呢?需要拖那么久吗?”
李文俊怒道:“你在家屁事没有,我们还得上班呢,哪有时间在这里耗这么久?只要我们想到办法了,三两天解决了,把钱拿到手分了,不就行了吗?”
“好,我先不说你们能不能三两天解决,就算你们真的三两天解决了,那这三两天也得给钱啊?不能我一家出吧?”
“哎呀,苏明的钱给过来了,先把老爸停放的钱给了再分,不就行了吗?”
“那要是要不到钱呢?”
“怎么可能要不到钱,再不济,也能要到八万。”
“你就推吧!”
李淑芬算是看出来了,这帮家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过来分钱的,指望他们掏钱?看样子是不可能了。她必须要盯紧一点才行,不然这几个把钱拿到跑了,她还得自己掏钱。“还是先来说说,怎么提前把钱要到手再说吧。”
李文俊看向其他人,“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照我说,火化就火化吧!火化了,还方便一下,虽然不是尸体了,但骨灰盒效果差一些,不等于一点效果都没有。”
另外一个男人说道:“淑芬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七百块钱一天啊,这要是放久了,得扣多少钱啊?干脆火化了,然后我们抱着骨灰盒跑到碧翠居去哭丧,效果一样。”
“那能一样吗?”
李文俊说道:“骨灰盒只是一个盒子,没什么视觉冲击力,可尸体就不同了,往哪里一摆,苏明要是不怂,我名字倒过来写。”
“现在不是尸体带不出来嘛,而且我觉得,我们那份尸检报告毕竟是假的,要是真把苏明逼急了,开始走程序,到时候尸体还在,不是给他们留证据了吗?”
“你以为烧了就没证据了?人家尸检部门没有记录?”
“至少不会每天花钱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依我看,实在不行,咱们去把尸体偷出来。”
李文俊的想法很大胆,很快就让其他人驳回了。哪有那么好偷?再说了,就算偷回来了又如何?人家那边发现尸体不见了,不会来找啊?国家可不是苏明这种个体户,稍微处理不好,是要坐牢的。一群人想了想去,聊了好半天,肚子都饿了,只能先做饭吃。老李头虽然是一个人住,不过国家的政策好,家里从来没有断过粮食,这帮兄弟姐妹都是在这里长大的,相互帮衬一下,简单做了点饭,一群人吃完了以后,又继续开始商量解决办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一群人说来说去,总算是想到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拉横幅!这巧妙地避开了要不要火化尸体的难题,不火化要给钱,火化了闹起来力度就小了。可拉横幅不一样,和尸体都没啥关系了,花个几百块钱,随随便便弄点横幅,在农家乐里那么一拉,帮农家乐免费做个宣传。张小玉这段时间在考驾照,没在农家乐里,但农家乐的主播多了去了,等到事情发酵,知道的人多了以后,肯定有不少人对苏明口诛笔伐。毕竟他们家死了人,死者为大,而且广大网友知其然你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就带偏了。到时候,苏明迫于压力,肯定会迫不及待地主动找他们商量解决办法,那时候主动的就是苏明了。走程序?想得美。这种事,他们不可能让它走程序,总之能闹多大,闹多大,闹到苏明急眼了,八百万基本上就有了一半,再闹兄弟一点,就算拿不到八百万,五百万总是有的吧?八个兄弟姐妹分下来,买车买房都可以,再不济,自己添一点,多大个事?一行人说干就干,到镇上花钱弄了一个横幅后,还花了几百块钱,喊了一场锣鼓。“咚咚咚咚……”敲锣打鼓的声音,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二郎农家乐,李淑芬抱着老李头的遗像,走在最前面,她老公牛犇拿出了一挂鞭炮点燃后,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成一片。钓鱼的钓友们看到这阵仗,跟苏明开玩笑道:“干啥啊鸡王,你这是准备结婚还是咋地?”
“不知道啊!”
苏明在水库里面,听到鞭炮声后,笑道:“我出去看看,谁他妈大白天放鞭炮,难道是胡三要给他女儿整满月酒了?不是已经整过了吗?”
胡闹的满月酒和胡三的婚礼是一起进行的,虽然以婚礼为主,不过好多年没有做过事的胡三,很多人回礼都给很多。“祝你们爆护啊。”
苏明笑着说完后,这才开着皮卡车缓缓来到了碧翠居,还没到就看到在碧翠居前的地坝上,李文俊和他兄弟拉着一条长长的横幅,横幅正前方,李淑芬抱着一张照片,双膝跪地,锣鼓在一边拼命敲打着,牛犇还在一挂接一挂地放着鞭炮。吵闹的场面,让好多人都在附近围观,但当他们看到横幅上的文字后,一个个不敢继续走进,就站在远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