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三保太监!】 江夏的声音陡然拔高,这可是她的童年男神之一。 【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知道郑和的,反正我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郑和下西洋”, 但也就只是知道这件事, 真正认识郑和是在看少儿栏目播出的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有没有观众看过这部动画片?我那会看得可起劲了。】 【在看那部动画片之前,因为看多了电视剧, 在我的印象里太监不是像王振、魏忠贤等人那样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的大奸臣,就是电视剧里奉命毒害妃子的狗腿子, 直到我知道了郑和。】 【尽管古时候的太监大多都是被生活逼得没办法的可怜人,但大部分人谈论起太监时往往是带着嘲讽的口气, 对太监持的是看不起、鄙视的态度。】 【然而当所有人谈到郑和时, 他们却都会竖起大拇指——三保太监啊!我知道,咱们华夏史上特别厉害的航海家!厉害得很!】 - 郑和站在永乐帝身后,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光屏。 他从前只是燕王府中一个不起眼的侍从, 若不是燕王起兵,自己侥幸立功, 恐怕现在连站在朱棣身后、贴身伺候的机会都没有。[1] 作为太监,郑和很有自知之明, 从不仗着自己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功而翘尾巴。 开玩笑, 这皇城中行走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朝廷重臣,他郑和算老几? 本来他都认命了,就当个伺候人的太监吧, 好歹自己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 比起在皇宫里最底层的那些被天天欺负的小太监, 自己的处境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他怎么还敢奢求其他? 没人知道当他看见自己出现在光屏上的时候有多震惊, 他郑和原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吗? 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后世的人提起我的时候真的会竖大拇指吗? 他真的是后世口中特别厉害的航海家吗? 他可以是吗? 郑和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或许之前的他可以是,但是在看完视频之后他可不可以是,就要看未来自己的表现能不能让陛下满意了。 后人满意,可不代表陛下就一定会满意。 - 【永乐三年,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出海以宣扬国威。据《明史》所载,这支船队足有二万七千八百多名将士,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高十八丈的巨船。】 光屏之上,六十二艘巨船在海上驰骋,在世人眼中恐怖未知的海洋在这支船队面前好似一只温驯的小兽。 郑和带着船队一次次靠岸,又一次次起航。 各个番国的君臣在他面前跪下,恭敬地听着郑和宣读来自大明皇帝的诏令,脸上都是如出一辙的心悦臣服。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和船队屡下西洋。永乐年间,郑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宣德年间,郑和下了一次西洋。如果说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那郑和便是——不是在海上航行,就是在准备航行,几乎每次都是刚回大明没多久,就又开始准备下一次航行。】 【他的足迹遍布占城、爪哇、西洋琐里、等三十余国。每到一国,他便会宣读大明皇帝的诏令,向番国君主赐下大明的礼物。】 柯枝国内。 郑和带来柯枝国君请求朱棣赐给他的印诰,柯枝国君惊喜地挥着拳头,原地蹦跳了几下便跪服在地,大笑三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
[2] 【大明之威名远播海外,甚至重现了万国来朝的盛景。】 巨船靠岸,岸边看热闹的大明百姓伸长了脖子,准备看看这次三保太监又会带回来什么东西。 待船停稳后,成百上千名番国使臣陆续从船上下来,他们的衣着不同,但脸上都是一样的激动。 出使大明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好得的 这可是他们跟自己国内的大臣们争得头破血流才好不容易抢到的机会,谁不想来大明朝看看? 这可是随手就能赐下无数宝物、拥有强大船队的大明啊! 他们四处张望,眼中全是新鲜和好奇。 某些不是第一次出使大明的番国使臣面上矜持,心中暗暗嘲笑那些把激动表现在脸上的使臣。 真是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不像我,我可都是第二次来大明了呢。 带着这样的优越感,这些大臣仰着头从他们眼中的“土包子”面前走过,完全忘了自己第一次来大明时是如何心神激荡,几乎将大明当成了人间仙境。 一箱又一箱献给大明皇帝的礼物被人从船上搬下来。 有的礼物装在箱子里,有的礼物被人牵在手上。 一只长脖子的巨兽被人牵着从船上下来。 围在旁边的大明百姓瞪大了眼,这是何物?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郑和带回来的不只这一只异兽,还有两只他们从未见过的动物,一只似马非马,一只似鹿非鹿。[3]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那个脖子长长的异兽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麒麟!”
待使臣牵着“麒麟”进入皇宫,大明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在奉天门等待。 看着传说中的神兽出现在眼前,百官俯首恭贺朱棣:“正是陛下圣明贤德才会有祥瑞降世,此乃大明之幸。”
朱棣故作淡定,挥挥衣袖让百官平身,嘴上谦虚地说:“祥瑞现世都是太·祖皇帝和各位大臣的功劳……” - “呵。”
朱元璋看着光屏上朱棣强压嘴角,竭力抑制笑容的样子,冷笑一声:“要么别笑,要么就笑出声。”
朱棣没说话,脚尖在地上跺了几下:不愧是我!祥瑞都出来了! 另一时空中。 嬴政打量着“麒麟”:这神兽会不会是在海外仙岛找到的? 他还在思索,江夏的话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当然,麒麟什么的当然是不存在的啦,其实就是咱们经常在动物园里看见的长颈鹿。】 朱棣:……上一句话撤回。 朱棣以为接下来还会听到江夏继续吹他的功绩,可是江夏却转了话头。 【郑和下西洋固然伟大,但在现在的我们来看,总是难免有些遗憾的。】 一句话,让郑和的心高高悬起。 郑和心中一紧:哪里遗憾? 难道是去的国家不够多? 还是带回来的稀奇物件不够多? - 【郑和船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历史课上的知识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一幅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幅局部地图,地图最左是非洲,最右为朝鲜半岛,欧亚大陆占据地图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则是印度洋。 江夏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标注出郑和七次航行的路线,他到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由灰色变为蓝色。 【而每次提到郑和下西洋,我的历史老师总会补上一句——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了近百年。】 【然后我们全班就会齐齐叹息一声:“明明一直都是我们领先啊……”】 【明明都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海上征途,为什么郑和的知名度比哥伦布低?为什么两人的航海会带给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结果?】 像是有人在刚才那张局部地图上划拉了一下,原本占据大半个光屏的印度洋突然变小,太平洋成为地图上新的主角。 而在太平洋的东侧出现了一片广阔的大陆。 至此,整张世界地图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各朝各代人的眼前。 那片大陆是灰色的,灰色象征的是郑和从未到过的地方,也象征着—— 那是一片从未有人探索过的地方。 - 嬴政呼吸一窒,他难得有些失态,不由自主地起身走近光屏。 原来,天下这么大。 他知道海外或许会有大秦人未曾到达过的地方,但他没想过在大秦以西、隔着一片汪洋、与大秦遥遥相望的竟是如此宽广的土地。 可惜…… 嬴政眸光一暗,依照大秦现在的造船技术,他们的船只怕是还没到这所谓的太平洋的一半就得散架。 造船…… 嬴政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墨家的消息了。 这次得见宝船,依着墨家人的性子应该会耐不住手痒,估计过段时间就会冒头。 嬴政看向一旁正在完善郑和宝船图的侍从,心下微定:迟早有一天,大秦能够造出能够远渡的船。 届时,目光所及,皆为大秦。 -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两人航海的目的不同吧。郑和下西洋是奉朱棣之命前去番国宣扬国威,所以他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海外已知的番国,而哥伦布出海是为了开辟一条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说起来,我以前答历史题,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一个答的就是指南针的传入。】 【对,咱们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再次促进了西方的发展。】 【既然是开辟,那他就不像郑和那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许是他们的上帝保佑,又或者是哥伦布是个超级大欧皇,误打误撞之下,他竟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也就是美洲大陆。】 一条红色的虚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后面的事咱们都知道了,西方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大量金银……】 【西方飞速发展,慢慢拉近与东方的差距,甚至到了后来赶超东方,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那么我们做个假设,不考虑任何因素,只是假如,假如郑和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会怎样?】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江夏口中的假设而飘起来。 大明船队飘洋过海来到一片陌生的大陆。 这里的人和他们从前见到过的番国百姓长得很不一样,他们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手语交流。 【仅代表个人,我认为大明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往今来,我们华夏崇尚的就是一个“仁”字。在近代以前,咱们华夏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从未仗着国力强盛欺负其他国家。】 【相反,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国家。譬如唐朝繁荣强大,无数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华夏学习,我们没有藏私,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让这些外邦来朝贡,也是多以赏赐这种和平的方式,总之就是一个Love and Peace。】 【郑和下西洋的几次航行里秉持的也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第一次下西洋途中遇见旧港酋长陈祖义,其实就是个横行霸道的海盗,他想抢劫郑和的船队,结果反被郑和收拾了。】 【永乐六年,一个小国国王想劫持郑和船队,郑和又反客为主,率兵把这个小国给破了,把小国国王、王后、大臣全都带回大明,朱棣还宽容地放他们回国。】 【永乐十年,苏门答腊刚刚弑主自立的叛贼恼怒郑和不给他赏赐,怒而发兵,最后的结果还是毫无悬念,郑和再次反杀成功。】 【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却从不主动发动战争,这样的郑和、这样的大明不会像野蛮贪婪的西方人一样奴役印第安人。】 【也许他会和原住民做些买卖,比如购买美洲有而大明没有的作物种子,像什么土豆呀、玉米呀……】 江夏放了几张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图片。 极爱吃土豆的江夏多放了几张土豆美食。 一张是一只手提着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原装土豆的图片,数颗隐藏在根须之下的土豆颗颗饱满。 一张是在炒锅里翻滚的土豆丝…… 【假如他提前把这些高产作物带回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大明人能免于饥荒之苦?】 【假如郑和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金银,明朝会不会开始重视海上贸易,大明的经济会不会快速发展,往后会不会不再有海禁?】 【大明会不会重视海军建设,能不能让华夏人早点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劳什子的闭关锁国有没有可能不再出现?】 【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近代史上的耻辱?】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讲到这里,我发现我偏题了,拉回来。】 - 偏题?偏什么题? 没偏题,一点都没偏题!再多讲讲啊! 朱棣在心里大喊:什么历史没有假如,我不是在认真听吗!? 假如本如的朱棣的那颗小心脏跟被猫抓了一样,江夏那话透露的信息太多了,问题是她又不说完。 什么叫“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怎么伸的?伸的哪只手? 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只要你说,我就找机会先把他们手给剁了。 海军建设? 海权? 一些新鲜的词汇让朱棣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又一个问号。 还有那什么高产作物,光是看那张刚挖出来的土豆照片,朱棣就知道这高产作物的产量肯定超乎他的想象,可是江夏偏偏不说完。 你不说,我自己找。 朱棣转头,发现郑和的脸上满是忐忑。 郑和本以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却没想到原来问题是出在朱棣身上。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登陆美洲,去做那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 郑和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是问题是自己去哪里都是陛下来决定的,陛下不发话,他想去也去不成。 “郑和。”
郑和从自己的思绪里抽离出来便听朱棣说道—— “朕觉得历史有假如,你觉得呢?”
郑和不可置信地抬眼,见朱棣那副郑重的模样,他高声回道:“有!”
从江夏的话里,他们彻底确定江夏并不知道他们这些古人能看见她的视频。 也就是说,在江夏的时空,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时空视频平台。 既然时空视频平台都是历史的“假如”,那他郑和去实现一个“假如”又有何不可? 他会让假如不再是假如。 - 【朱棣功绩之三——迁都北京。】 【历经数年筹备,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原来的就藩地北平,地处大明之北,靠近大明边疆。北方的瓦剌、鞑靼从未停止过对大明边境的骚扰,比起原来的京师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就显得很危险。】 【可是朱棣还是毅然选择迁都。】 光屏中,朱高炽正在劝阻朱棣,让他改了迁都的想法。 “没得商量,你老子我非要迁都不可!”
“迁都?说得轻巧,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你知道要征召多少民夫吗?嘴皮子一碰就要迁都……” 见朱棣还是不改主意,朱高炽语气缓和下来:“爹,以前你是藩王,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是应该的,但现在你是皇帝,北平对你来说太危险了,万一哪天被钻了空子,说不准你就睡了一觉,鞑靼就打到家门口了……” 朱棣站起来,快步走到朱高炽道:“什么叫以前是藩王就该镇守边疆、抵御外敌?老子以前没当皇帝的时候就没怕过什么鞑靼,难不成现在当了皇帝就得躲在皇宫里当缩头乌龟不出去,等着别人来保护我?”
“笑话!老子告诉你,老子迁都就是要打那群鳖孙!他们不自己打过来,老子亲自打过去!”
“要想打进我们大明,先问问咱让不让他们过!”
这只是电视剧中的片段,并不能代表朱棣迁都背后的所有想法。 【不管朱棣为什么迁都,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大明皇帝的居所由远离边疆的南京变为了长城旁的北京。】 【大明的皇帝都未再迁都,以天子之尊亲守国门,直到大明灭亡。】 【后人称之为——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