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七十二章 潼关之战(一)

第七十二章 潼关之战(一)(1 / 1)

三个人都沉默不语。  他们没想到,被称为大唐双杰的封常清和高仙芝,竟然会败得如此惨烈。  潼关岌岌可危。  虽然他们在唐廷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但他们心底里仍旧将自己视为唐廷的臣子。  “唉。恐怕长安危矣。”

卢奂最先打破了沉寂。  “哥舒翰还是老了啊。”

张晓轻声叹道。  潼关驻守了约二十万唐军,但这些唐军却早已未战先怯。  封常清和高仙芝,与安禄山在洛阳城西相遇,大败退回潼关。  李隆基闻言大怒,便派遣宦官前往潼关斩杀了二人。  安禄山的部将崔乾祐领兵进至潼关城下。  双方互相扔了大概上千个手雷之后,便偃旗息鼓,开始了相持。  潼关城防坚固,崔乾祐一时间也难以攻破。  但此时只是崔乾祐的先头部队而已,安禄山真正的主力部队还没有到。  哥舒翰年老,潼关的城防大多委之于御史中丞田良邱。  “唐室危矣。”

张晓忍不住说道。  如今他们也只有感慨了。  三天之后,苏苗来到三人的住处。  “落弟,请三位大人去玻璃工坊。”

这些时日,苏落也一直都在玻璃工坊。  因为三家村的第一面镜子,即将出炉。  他就一直凑在玻璃工坊之内。  “苏县侯,又要给我们看什么好东西?”

张晓进来的时候,便高声喊道。  苏落见到二人,轻笑道:“只是个小玩意儿。”

说话间,他便摆了摆手,就见两个工匠抬过来一个架子。  三人瞧过去,面色大惊。  因为竖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面镜子。他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身影。  “这难道是镜子?”

卢奂惊讶的问道。  “是的。这是用玻璃做的镜子。”

苏落轻声笑道。  张晓、卢奂。卢奕三个人,面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而他们的神情也都清晰的出现在玻璃当中。  “神奇。竟然比铜镜还要清晰数倍。”

张晓叹道。  “此物真是用玻璃造出来的?”

卢奂问道。三家村的玻璃杯子,他们三人都见过,但他仍旧难以想象,这个镜子是通过玻璃造出来的。  毕竟这都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三位大人,觉得这镜子可以卖出多少银两?”

苏落问道。  苏落原本打算将玻璃镜子当做奢侈品来用的,毕竟这个时代的铜镜,无论打磨的多么的光滑,比起来玻璃镜子来,仍旧显得非常模糊。  “一百两银子?”

张晓试探的问道。  在他眼中,一百两银子就是一个天价了。至少他是买不起这样的镜子,  当然对于卢奂、卢奕来说,这一百两完全是微不足道。  苏落看向卢奂、卢奕,想要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个玻璃镜子虽然比较新奇,但是一旦懂得原理之后,成本并不算高。至少比铜镜要低上很多。  他之所以请来三人,就是想要看看他们对这个镜子的接受程度。  毕竟赚钱,还得是从那些达官贵族的手中才能赚的更多。  “五百两吧。”

卢奂说道。  其实他对此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他觉得若是五百两银子,他或许还能够接受。  苏落听到二人的话,微微点头。  宣政殿,李隆基的心情出奇的好。因为安禄山派去进攻潼关的军队,被哥舒翰接连两次击退。  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这是难得的好消息。  即便是太原,如今仍旧被安禄山的叛军围困,丝毫没有任何解围的迹象。  甚至郭子仪已经数次派人前来请求支援。  而今据长安近在咫尺的潼关,却接连击溃安禄山的叛军,这可是难得好消息。  “诸位臣工,对于哥舒翰的上表,可有什么看法。”

杨国忠自从安禄山谋反之后,虽然每每夸耀自己的先见之明,但是形势危殆,他从来没有在军事上有所进言。  而今哥舒翰两次击退叛军,反而使得他的胆量壮了许多。  “陛下,如今潼关两战两捷,正是士气雄壮的时候,正该一鼓作气,与叛军决战,将其一举击溃。若是如哥舒翰这般逗留潼关之内,岂不是坐失良机?”

杨国忠说道。  哥舒翰虽然连续击溃叛军,但他对于唐军的士气非常担忧,而且潼关城险,宜于坚守。故此他上书给李隆基,称安禄山逆举,不得人心,当与他相持,数月之内,便可将其一举成擒。  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杨国忠所想要看到的。  在先前战事不够明朗的时候,他沉默不言,生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安禄山起事的名头,便是清君侧,而被清的那个侧,正是杨国忠。  李隆基原本对哥舒翰的上书,非常赞同。但是如今杨国忠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使得他一时间也有些摇摆不定。  他看向宰相韦见素,轻声问道:“韦相,你以为何如?”

韦见素本就不善军事,而今听到李隆基发问,心中茫然不知所谓。只是皇帝已经发问,又不能不答,便只好附和道:“臣以为杨相所言极是。臣观史书,曾言兵贵神速,又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臣以为战机难得,不可轻易坐失。”

李隆基看向骠骑大将军李嗣业,轻声问道:“李爱卿以为如何?”

李嗣业闻言,上前启奏道:“回陛下,兵家之事,首先要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百胜。如今哥舒翰虽是两番两次报捷,但叛军情势却并未书录其中。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探听陕郡之内的叛军情形,再做判断。”

宣威将军刘遵范亦上前说道:“臣以为李将军所言极是。如今陕郡内,叛军形势不明,不可贸然出兵,以免遭到叛军的埋伏。”

李隆基听到二人所言,心中思虑片刻,便轻声说道:“便依李嗣业所言,命哥舒翰严守潼关,另外派斥候侦查叛军形势,以为做下一步的判断。”

杨国忠心中虽有不甘,但却无能为力。  他回到府中,便寻来了龙武将军陈玄礼。  “杨相,唤末将前来所谓何事?”

“如今潼关情势不明,你且派去一只斥候,务必将叛军的情况侦查清楚。”

杨国忠说道。  他现在心中存有一丝侥幸。安禄山刚刚攻陷洛阳,定然不会派出大军前往潼关,更为可能的情形,只是派出了一支偏师。  陈玄礼从杨国忠这儿领了命令之后,便是亲自带着一队斥候,前往陕郡,进行侦查。  数日之后,陈玄礼便是回到了长安。杨国忠看到陈玄礼的汇报,心中大喜。  宣政殿内,李隆基在御座上,神色比之前更是好上数倍。  陈玄礼上前奏道:“启禀陛下,臣率斥候前往陕郡,仔细探查叛军情形。如今已经探明,特来向陛下报告。”

“你且说来。”

“崔乾祐共率贼兵约五千人,且都是些羸弱之兵,可迅击之。定可一举将其歼灭。”

这时高力士忽而走上前,在李隆基的耳边细语了一番。  李隆基听完大喜。  “即刻传旨哥舒翰,将兵进攻崔乾祐,务必将其一举歼灭。”

杨国忠闻言大喜。  通关,哥舒翰接到圣旨,面色一紧。  他虽然两次击溃叛军的进攻,但目前的形势仍旧十分危殆。潼关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士气并没有随着两次小胜而有所提升。  相反,潼关将士的士气,却是非常的低落。  勉强守住潼关尚可,若是出城攻击,则是必败无疑。  哥舒翰看向众人,乃轻声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大帅,如今圣旨已下,便当遵从圣旨,即刻出兵鏖战,将这伙叛军一举剿灭。”

王思礼高声喊道。他乃是骑兵总管,一向就是想要出城对战。  “王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叛军势头正盛,而崔乾祐也是沙场宿将,更何况安禄山狡诈阴险,岂会毫无防备?这定然是叛军的诱敌之计,大帅万万可中计。”

步兵主管李承光反驳道。  “你难道要抗旨吗?”

王思礼大声喝道。  李承光轻蔑的一笑:“难道你忘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还是乱命。”

哥舒翰止住二人的争吵,向御史中丞田良邱问道:“田大人,以为如何呢?”

田良邱素来不懂军事,且怯敌畏战,便轻声说道:“大帅,我以为李将军之言有理。安禄山阴险狡诈,不可轻敌,此番怕是安禄山的诱敌之策。”

哥舒翰闻言,亦是不住点头,乃问道:“只是圣旨已下,当作何区处?”

“属下以为,大帅当再上条陈,将其中厉害说明清楚。皇帝英明睿智,自然知道大帅的难处。”

田良邱说道。  “田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就给皇帝上表章。”

哥舒翰急忙说道。  “尽是些无胆鼠辈。”

王思礼冷笑一声,走了出去。  哥舒翰闻言,眼神间划过一道寒芒。  李隆基手里拿着哥舒翰的条陈,眼神异常的阴沉。  “安禄山用兵已久,且阴险狡诈,此等情形岂能毫无防备。臣以为这定然是贼军想要以羸弱之师诱我出兵,然后再予以伏击。若是我贸然出兵,定然中了他的计谋。叛军乃是远道而来,自然力求速战。而官军可以据险而守,以当贼兵,何必以我之弱,而对敌之强?此乃是兵家之大忌。如今天下各道征兵剿叛,多未到达,不如暂代片刻,据险而守,且等待天下之兵汇集,到那时贼兵进图无望,必生内乱,且再出兵,当是一举而功成。”

“诸位以为如何?”

李隆基面色阴沉的问道。  “回陛下。如今有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条陈。”

韦见素说道。  “他们要说什么?”

“他们言称,潼关当以据守,不宜轻出。”

李隆基闻言,原本的恼火,登时熄了下来。  他对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颇为信服,今日听见两人的条陈,自是心怀犹豫。  杨国忠见状,便急忙上前奏道:“陛下,如今哥舒翰拥兵二十万,正可谓是兵多将广,就算是不能收复洛阳,也应当收复陕郡,难道我二十万官军,见四五千贼兵,都畏如蛇蝎么?若今日不出,明日不战,劳师费财,坐待贼敝,臣恐贼势反将日盛,官军内乱必生,到那时候怕是长安危矣。”

其后便有郑昂、窦华等人,接连上书鼓动出兵。  李隆基最终还是被其蛊惑,派出使臣催促哥舒翰出兵。  他竟然一日之内,派出了三个使臣。  哥舒翰接到圣旨,还没有将使臣送走,便又听到使臣前来传旨。  哥舒翰将诸位将领全都召集起来,无奈的说道:“如今皇帝已下三道圣旨,此番出兵乃是势在必行了。诸位可有什么计策?”

王思礼乃是上前说道:“如今贼兵不过五千,末将愿意率领一万士卒,前往剿灭贼众。”

“王将军,万一这是叛军的诱敌之策,又该如何处置?”

李承光问道。  “李将军向来值宿宫廷,想必是被叛军吓破了胆子。”

王思礼嘲笑道,“若是诱敌之策,一应罪过便由我承担。”

哥舒翰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我乃是大帅,岂有你承担的地步?”

“末将失言,请大帅责罚。”

哥舒翰摆了摆手:“如今当是寻个万全之策。潼关事关长安安危,不可不谨慎。”

田良邱说道:“大帅,我有一言,不知是否可行。”

哥舒翰闻言大喜,忙问道:“田大人有何计策?”

“大帅,如今出兵已是势在必行,而潼关又不可不慎重。属下以为,可派王将军领五万士卒前往出战,命李将军领五万士卒督守城池,着庞忠领十万士卒接应。若是叛军有诈,可即刻退回潼关据守。”

哥舒翰喜道:“田大人此计甚妙。”

哥舒翰领十五万士卒,出了潼关,行至灵宝西塬,瞧见叛军北控黄河,据险扎营。  于是他便命王思礼率领五万士卒充作先锋。别将庞忠引兵七万接应,自率亲兵三万,登黄河以北高阜,扬旗擂鼓,督阵助战。  “将军,唐军出潼关,逼近营帐。”

崔乾祐闻言大喜,乃高声说道:“唐军终于出城,擂鼓聚将,准备迎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慈烺:我不做亡国太子! 回到东汉末 有支军队叫北洋 朱慈烺:我不做亡国太子! 大汉逍遥王 暴唐 大唐驸马爷 朱慈烺:我不做亡国太子! 三国之黄天当立 黄巾贼周仓高邻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