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诲和韩玫的如意算盘就是要制造外交事故,激怒钱镠,使他对朝廷口出怨言。眼看这出闹剧就要谢幕,安重诲不甘心,于是孤注一掷。 韩玫回来后,立刻诬奏一本,说钱镠割据称霸,目无朝廷,如果后唐使节对他曲意奉承,就会获得大量赏赐,否则就只能面对他的冷屁股;还说乌昭遇为了讨好钱镠,竟然向钱镠行三跪九叩之君臣大礼,还向钱镠称臣,更把朝廷的虚实尽数泄露给钱镠,只为获得一点赏赐而已。 钱镠确实给了乌昭遇大量的赏赐,而给韩玫的却很少,这是因为韩玫欺负乌昭遇,钱镠看不下去,所以才厚待乌昭遇而冷遇韩玫。 而韩玫则诬奏乌昭遇是靠出卖国家机密的卖国贼,把自己描述成不辱国体的苏武。 李嗣源大怒,于是不加复查,直接命乌昭遇自尽,同时下诏剥夺钱镠的一切在身官职,而以太师的名义退休,还把在中原的两浙使节等官方人员统统抓捕。也有说李嗣源并不知情,这一系列命令都是安重诲的“矫诏”。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钱镠如闻晴天霹雳,急忙上疏解释,其子钱元瓘等也各自上疏申辩。而这些奏章却被安重诲截留,石沉大海。 剥夺钱镠的管制爵位,勒令退休,朝廷虽然没派一兵一卒,但这一纸诏书的威力远远胜过千军万马。这就意味着,钱镠失去了对两浙地区的合法统治,两浙地区有陷入内战的危险。 当然,这种做法的风险也是极大的。因为钱镠可以借机自立,也可以向淮南称臣。后唐朝廷的这封诏书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钱镠已经治理两浙三十余年,政权极为稳定,群众基础深厚,并没有因此爆发内乱。钱镠完全可以自立,但钱镠高瞻远瞩,非常务实,没有选择称帝自立,而是非常务实地继续向后唐朝廷喊话。 在两浙地区,他名义上虽然只是国王,但实际与皇帝无异,没有必要再为了一个名义上的“皇帝”称谓而背负叛逆的政治成本。 随后的一年中,后唐内部生乱,安重诲被杀。长兴二年(931)2月,后唐再次派来使节,宣布恢复钱镠的一切官职爵位,并解释说此前是安重诲伪造圣旨、阻隔通信,现已被杀,希望恢复往日旧好。 李嗣源、钱镠在共同的利益面前,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次年(天成三年,932),钱镠病重,他召集群臣幕僚,说道:“我大限将至,可儿子们全都愚昧懦弱,难成大事。你们互相推荐一下,看看谁能接替我的职务?”
众将流泪道:“幼主钱元瓘仁爱孝顺,又立有大功,名望甚高,哪一个不愿拥戴他?”
此前钱镠已经明确表示过要传位给钱元瓘,而且也是经过“民主推选”的,如今只是走个过场,帮儿子铺路。群演注意配合。 钱镠将印信等象征权力的信物交给钱元瓘,对他说:“文武百官都愿意拥护你,你一定要用心啊!”
随后又着重强调,“不管中原王朝如何更迭,你都要记住:尊奉中原!”
3月底,钱镠病逝。享年81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后唐朝廷听到噩耗,辍朝七日。 死后能获“辍朝”待遇,是封建时期无比荣耀的一件事,因为并不是每个臣子都能获此殊荣。 以唐朝为例,一般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且“散官”不再其列,据《旧唐书》,整个唐朝享有辍朝资格的,也不过区区60人左右,包括魏征、狄仁杰、郭子仪等名臣。 而且辍朝的时间长短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一般是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七日。而“辍朝三日”的居多,其次是“辍朝一日”,两者加起来占了总数的90%。我们所熟知的房玄龄、杜如晦是辍朝三日,而魏征则是辍朝五日。 钱镠去世,李嗣源为其辍朝七日,这是至高无比的荣耀,够他在阴间吹一阵了。 太常礼院负责合议辍朝之礼,“辍朝礼”反应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同时也成为皇帝的一种管理工具,表彰忠君爱国积极分子。 礼制,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不是情绪表达工具,它不能如实反映君王的内心世界。例如杨师厚去世的时候,朱友贞为其辍朝三日,期间悲痛欲绝,以至于要偷开PARTY彻夜狂欢。 钱镠年轻时候长期征战,养成了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军旅习惯。比如他十分机警,一刻也不敢松懈,衣不解甲,每当要休息时,都要重新整理一下铠甲,始终保持战斗状态。 为了使自己时刻保持警觉,钱镠还发明了“警枕”,就是用一截圆木当枕头,木枕两边还坠有铃铛,这样一来,只要他稍微一侧头,脑袋就会滑下枕头,同时触发铜铃,然后就会惊醒。 后来,他用“警枕”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传来传去,就传成了钱镠从来不睡觉,最后还编出了“不睡龙”的外号。 “不睡龙”的传说一直传到了塞外。到了后晋时候,契丹使节出访中原,期间,契丹使节就无比好奇地询问钱镠的近况,“哎,‘不睡龙’现在还是整宿整宿的不睡觉吗?”
他们只知有“不睡龙”,却不知“不睡龙”已经去世多年。 钱镠的侍女有一项特殊工作,她们每两个小时换一班,在门外值班,只要有人奏报军情,就摇响铃铛,把钱镠叫醒,以便随时处理军务。 每当夜深人静,钱镠就会四处闲逛,随机把弹丸扔到墙楼之外,测试夜班岗哨的反应。 在“徐许之乱”时,钱镠趁夜色亲自攀爬城墙,居然未遇任何阻拦,登上城墙一看,站岗的哨兵正倚着警戒鼓酣睡,结果钱镠当即将其斩杀。 有诗赞曰: “寝宫风透敝帷单,警枕欹斜到夜阑。 直宿共知龙不睡,隔墙几度应铜丸。”
头一句说的是钱镠崇尚节俭,床上的帷幔破裂了,也不愿更换。 钱镠的正室夫人吴氏,也极为仁慈节俭。据说她曾要去奉国寺礼佛,钱镠给她预备了一百匹帛,以供布施,被吴氏拒绝。 钱镠与吴氏感情深厚,吴氏每年春天都要回临安老家一趟,而钱镠则留在杭州处理公务。某次,钱镠思念至深,于是派人送去一封情书,上面只有九个字: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对钱镠无比崇拜,写下三首《陌上花》。“陌上花开”一词得以流传至今。如今再撩骚或发朋友圈装文艺用到“陌上花开”的时候,别忘了,版权是钱镠同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