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随身博物馆 > 第二百七十七章有了,还是一双

第二百七十七章有了,还是一双(1 / 1)

安顿好姥姥坐下,张母转身去厨房安排饭菜。  “栓柱,长生!”

张母站在厨房门口喊道。  “小姑,你喊我们有事?”

栓柱和长生兄弟两个赶紧放下刀,在围裙上擦擦手,走了出来。  “你们奶奶来了,点名要吃你们两个炒的菜!”

张母笑着说道。  “啊?!小姑,我们不会炒菜啊!”

“那我不管,你们奶奶可是说了,你们要是炒不出来,就你爹收拾你们。”

张母脸上带着揶揄的笑。  完全就是调皮小姑姑,挑逗小侄子。  如果张俊平看到,一定会吃惊,老妈居然还有这么调皮的一面。  “小姑,您饶了我们吧!我们在后厨可是一点都没偷懒啊!不信你问师父。”

长生哀求道。  在张父张母的撮合下,柱子,栓柱,长生成功的拜了俞师傅为师。  正儿八经送上拜师帖、拜师礼,磕头拜师的入门弟子。  拜师收徒也有好多种。  虽然不像小说里写的,分什么外门弟子,内门弟子,真传弟子,亲传弟子。  但也差不多,有记名弟子,入门弟子,入室弟子,嫡传弟子。  前面说过,入室弟子那是要吃住在师父家里的,能学到真本事。  嫡传弟子其实就是入室弟子中的佼佼者,能给继承衣钵的人。  入门弟子虽然差了一级,可只要用心学,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柱子,栓柱,长生只是俞师傅入门弟子,不是张俊平的面子不够大。  实在是现在的社会不比从前,俞师傅家里也住不开那么多人。  不是谁都能像张俊平一样,壕无人性。  “我怎么有你们两个笨蛋侄子,你们不会,你们师父不会啊?  想给你奶奶炒什么菜,让你师父指点着你们炒,现学现卖也不会?”

张母上前一个赏了一个脑瓜崩,恨恨的说道。  “可是……”栓柱和长生犹豫道。  师父在旁边指点着放什么佐料,怎么控制火候,什么时候出锅,倒也能做出来。  可是,也只能保证能吃而已,和真正的厨师肯定没法比。  “可是什么?你奶奶她能分辨的出你们炒的和你们师父炒的有什么区别?”

张母又赏了两人一个脑瓜崩。  “哦!我知道了!”

*2  栓柱和长生不敢多说别的,怕再挨揍,他们三十来岁了,孩子都好几个了,再挨揍有些丢人。  可对方是小姑,又只能干挨着。  跑进厨房,和师父嘀咕了一会儿,终于同意指点他们做几道适合老人吃的菜。  张俊平和两个徒弟陪着姥姥说着话,喝着茶。  张丽红则是回到吧台,继续工作。  这个点正是忙的时候,吧台离不开人。  不一会,张父张母一块进了包间。  难得老娘来了,张母也放下工作,陪着老娘一起吃饭。  又等了半个多小时,菜陆续端了上来。  一共六个菜。  “妈,这些菜都是栓柱和长生做的,您尝尝!”

张母笑着说道。  “嗯!我尝尝我大孙子做的菜。”

姥姥笑着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豆腐。  张俊平看了,这就是鲁菜中最普通的家常豆腐做法:烧溜豆腐。  豆腐炸的有点老,不过这么短的时间,能做成这个样已经不错了。  其他的几个菜,也都是家常菜的做法。  太复杂的菜,不是师父在旁边指点几句就能做出来的。  那得有扎实的基础,经过多次练习才可以。  “奶奶,怎么样?”

栓柱紧张的问道。  “嗯!挺好,比你妈做的菜还好吃。  看样子,我这两个孙子没白跟着师父学。  我可告诉你们,好好学!你姑给你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们要不好好学,看我不电话让你爹来收拾你们。”

姥姥满意的笑着说道,还不忘提醒两个人别骄傲。  吃完饭之后,姥姥擦了一下嘴,“行了,你们忙吧,别在这伺候我了,平子咱们回家包包子去。”

“好嘞!咱走着!妈,给拿一块五花肉,我们包包子用。”

张俊平笑着搀起姥姥往外走,还不忘提醒张母给拿块肉。  饭店的猪肉用量很大,一天最少消耗两头猪。  都是侯三那边直接去下面乡里收购上来,自己宰杀的。  红星农场占了大头,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红星农场也没吃亏,张俊平给他们弄了不少的钢筋水泥,扩建猪圈。  张俊平把姥姥扶到车上。  夏国祥拿着一块最少也有五斤的五花肉,跟在后面上了车。  “爷爷奶奶再见!”

李文娟和夏国祥冲张父张母摆手道。  “爸妈,走了啊!晚上回家吃包子!”

张俊平打了声招呼发动汽车,离开知味斋。  回到家,张俊平开始剁馅,姥姥则带着李文娟和夏国祥两个人择荠菜。  荠菜吃着好吃,可是收拾起来也挺麻烦,要择掉上面的枯叶,根茎。  还要清洗好几遍,控干净水之后,才能剁进肉馅里。  张俊平先用刀把五花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才开始剁肉馅。  双手持刀,两把刀在案板上飞舞,五花肉渐渐的变成了肥瘦相间的肉馅。  一下午,四个人分工协作,终于在四点多的时候,肉馅调好了,面也和好了,只差包了。  说实话,包水饺还行,包包子张俊平还真是不会,不过他会擀皮。  张俊平擀皮,姥姥带着李文娟和夏国祥包包子。  这俩小家伙也不好,包的难看不说,还慢,姥姥包三个包子,他们包不好一个。  不过,这又不是在饭店里打工干活,自己家里,自然无所谓,任由两个人边干边学,玩的不亦乐乎。  五点半,一大盆荠菜肉馅,已经消耗了一多半,这时邱文燕下班回来了。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还包了这么多包子?”

“今天一早把剩下的几个艺术家送走,我就给大家放了一天假,算是补上前天的休息日。  上午和姥姥说起荠菜的事,就和姥姥一块去地里挖了不少荠菜回来。  你会不会包?会包抓紧时间洗手包包子。”

张俊平笑着说道。  接着又对纯属打酱油的夏国祥吩咐道:“祥子,你别包了,你去点火烧锅吧!”

“好的,我这就去烧锅!”

夏国祥麻利的答应一声,长处一口气,跑去点火烧锅。  包包子他是真的没有这个天赋,李文娟已经学会了,包的有模有样,他包的还是歪扭七八的,一下午没少被李文娟嘲笑。  邱文燕洗了手,走过来准备和大家一块包包子。  包包子她很在行,在家没少帮邱母包包子。  只是,邱文燕刚坐下包了没几个包子,闻着荠菜肉馅的味,突然一阵恶心。  赶紧起身,跑到外面呕吐起来。  张俊平赶紧起身,跟着来到外面,轻轻拍打着邱文燕的后背,“怎么了?”

“不知道,刚才闻到荠菜肉馅的味道,突然感到恶心。”

邱文燕吐了一会,感觉好点了,才开口说道。  这时李文娟端着一杯水走了过来,“师娘,喝口水漱漱吧!”

“好,谢谢你啊娟子。”

邱文燕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然后吐出来。  如此漱口几次,才把剩下的水喝了下去。  “没事了,我好多了。”

邱文燕拍着胸口长处一口气道。  “燕子,你身上多长时间没来月事了?”

姥姥也从屋里出来,笑眯眯的问道。  “我……我算着这几天就该来了。”

邱文燕红着脸说道。  好在夏国祥不在,不然姥姥这么问,可就有些尴尬了。  听到姥姥的话,张俊平心里一动,一把抓起邱文燕的手,三指压住寸关尺。  滑脉!  “燕子,恭喜你,你要当妈妈了!”

张俊平也是一脸的惊喜,兴奋,“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

“真的假的?”

邱文燕也是一脸惊喜,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是真的!我的医术你还不相信?  你的身子经过我的调理,月事已经很准时,你算算这都迟到几天了?  我也是给忽略了!  姥姥,燕子有了!”

张俊平兴奋的大声道。  “好,好啊!你们老张家又要添丁了。  快扶你媳妇回去歇着吧!”

姥姥笑的满脸褶子都绽开了花。  “恭喜师父,师娘!祝师娘给我们生个小师弟。”

李文娟拉着邱文燕的胳膊说着讨喜的话。  “师弟师妹都一样,你们先干着,我一会再过来。”

张俊平扶着邱文燕回到房间。  让邱文燕坐在椅子上,又仔细给邱文燕号了一下脉。  算算日子,应该就是新婚之夜,种下的种子发芽了。  而且不是一颗种子发芽,是两颗也许更多种子发芽。  传统婚礼流程中的请期,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科学。  让女方自己挑选日子,这样就可以避开新娘的生理期。  毕竟,新婚之夜,在过去可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还有,后世科学研究证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怀孕几率更高。  女方定日期,可以定在排卵期这几天,这样就能够增加怀孕的几率。  这个可不是胡编乱造,古代中医虽然不懂什么是排卵期,但是他们能够通过生理期来计算出那个时间段更容易怀孕。  张俊平和邱文燕结婚的日子,正好就是邱文燕的排卵期,所以张俊平才能一炮命中。  当然了,这也和张俊平、邱文燕身体好有很大关系。  “没事,你身体挺健康!除了不能喝药酒之外,也不用忌口,想吃啥吃啥。  不过,到后面你可能要受点罪了。”

张俊平放心的笑着说道。  “受罪不怕,女人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

邱文燕满脸幸福的摸着肚子。  “我说的受罪不是指这个,你怀的应该是双胞胎,所以我说你后面要受点罪。”

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双胞胎?这你也能摸出来?”

“这有什么难得?滑脉,双脉象,这不就是双胞胎吗?  主要还是你家的基因好,带着双胞胎的遗传基因。”

张俊平抓着邱文燕的手,轻轻抚摸着说道。  生不生双胞胎,看的是女人,而且双胞胎也是能够遗传的。  “是啊!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我妈就生了玲玲和龙龙一对双生,我姥姥也生了我舅舅一对双。”

邱文燕恍然道。  “平子,我真是太幸运了,本来国家要求计划生育,我还以为只能给你生一个了,没想到一下来了俩。  不行,我得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邱文燕说着站起来就要出去书房打电话。  张俊平是正处级干部,按照相关规定,有资格在家里安装电话。  “先别打了,都这个时候了,咱妈要是知道了,肯定要过来,别折腾她老人家了。  等明天,咱们一块回去一趟,和咱妈报个喜。”

张俊平笑着拦住邱文燕说道。  “嗯!也是,那就明天再说吧!”

邱文燕想想张俊平说的也在理,也不再坚持,只是一个劲的摸着自己平坦的肚子。  安抚好邱文燕,张俊平又起身回到后院,继续包包子。  只是,他擀皮的动作快了不少,暴露了他亢奋的心情。  “我和你姥爷,又抱上重外孙了。”

姥姥满脸的喜色的交代道:“平子,你媳妇刚怀上,你晚上可不能再胡来了。”

“姥姥,我知道,您忘了,我懂医术的。”

张俊平笑着回答道。  李文娟在旁边听的满脸通红。  也许是看出李文娟的尴尬,姥姥没有继续说别的,只是动作麻利的包着包子。  “师父,锅开了!”

夏国祥还不知道,自己烧锅的这会功夫,自己多了两个师弟/师妹。  “知道了!”

张俊平起身,端起一锅盖包子,走进厨房。  锅盖是一种用高粱杆制作的厨房用具,在北方非常流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叫盖帘,有的叫锅抷,有的叫篦连,还有的叫双篦,都是一个东西。  包包子,蒸馒头,都要用到它,先把生的放到锅盖上面,然后端到厨房,放到锅里的篦子上。  包水饺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甚至都成了一种计量工具。  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家包了多少水饺?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种计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炫富,慢慢演变出来的。  在八十年代以前,家家都不富裕,哪怕过年吃饺子,也都是按个数。  于是就衍生出来这种炫富的对话。  邻居一问你家包了多少水饺?  我家包了五十个水饺。  家里八口人包五十个水饺够谁吃的?说出来也不好听。  于是干脆说:我家包了两锅盖。  这么一说,逼格就出来了。  一锅盖是多少?锅盖有大有小,大的能发七八十个,小的也就能放二三十个。  但是我不说锅盖多大,我只说我包了两锅盖。  这也算是一种生活智慧吧。  张俊平把包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的篦子上,然后盖上锅盖。  张俊平端包子的锅盖,之所以叫锅盖,因为他真的是锅盖,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锅盖,盆盖、缸盖。  直到后来,有了铝制锅盖,铝合金锅盖,这才把它替代下来。  “继续烧火吧!等锅开了,看一下时间,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张俊平对夏国祥交代道。  蒸包子一半是十五分钟就可以,不过张俊平用的肉馅是生的,所以才会特意多增加五分钟。  别看包子不怎么起眼,其实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早在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就有对包子的记载:诸葛亮南征,去面画人头祭之。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包子。  另外,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则提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其实,个人感觉徐珂这一段都是废话,宋朝时期,包子就已经大卖特卖,《水浒传》里就有人肉包子、肉馅馒头的描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还用他在书里专门说。  这也侧面证明,水文,凑字数,不是后世网络作家的发明,古人就已经开始水文,凑字数了。  扯远了。  张俊平出了厨房,洗了洗手,继续擀皮。  三个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一大盆馅全都包成了肉包子。  这边包完了,那边第二锅也已经出锅。  热气腾腾的包子,弥漫着一股香气。  发面包子,不光闻着香,吃着香,还好看。  刚刚还因为受不了荠菜味呕吐的邱文燕,早已经拿着几个包子吃的喷香。  “能吃就好,女人怀孕的时候,能吃是福!”

姥姥眯着眼笑着说道。  “燕子一看就是个有福的,比你哪会可好多了。你那会前面几个月,吃啥吐啥,可把我给愁坏了。”

钓鱼回来的姥爷,也笑呵呵的说道。  “姥姥,你也吃,这可是咱娘几个一天的劳动成果。”

张俊平给姥姥拿了一个包子,又给姥爷拿了一个,“姥爷你也尝尝这肉包子。”

“好,好!这包子看着就好吃。”

姥爷笑着接过包子。  “你们先吃着,今天我下厨,给你们露一手,给你们做个鲫鱼汤。再做个红烧鲤鱼。”

张俊平挽起袖子,拎着姥爷钓鱼的网兜走到水池子边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妖界软饭王 我收废品创业 我在1982有个家顶点 国师追妻太难缠 嫡女归来捡个大佬做夫君 我的老婆是顶流天后许青竹王周 修仙之我有游戏系统 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无错小说网 我的师父是美女 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