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伯数月内就从边关一介武将,晋升为京师公侯世家,这速度是不是有些快了?”
听着成敬念出封赏圣谕,一名官员小声嘀咕了一句。 多少官员忙忙碌碌一辈子,封侯拜相四字却遥不可及,就算石亨守卫京师有功,这封赏着实有些太过了。 “只能说陛下真是出了个大价钱。”
另外一名官员语气讥讽的回了一句。 论战功,让石亨跨入勋戚门槛,已经称得上是天大恩赐。 想当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尚书这种文官巅峰身份,亲身前往麓川毒虫瘴气之地,耗时五年足足打了两场战役,才被太上皇朱祁镇封为靖远伯。 石亨何德何能,能凌驾于王骥之上,率先步入侯爵的门槛? 毫无疑问,当今圣上这般大肆封赏,就是为了收买石亨,以求掌控他手中的兵权。 “慎言!”
听到这讥讽的话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官员提醒了一句,这种话要是被有心人听进去,可是有杀头之祸的。 奉天殿内外群臣的议论纷纷,自然是引起了掌管礼仪的御史注意,只见他立马高声喝止道:“肃静,谁再大声喧哗,按照殿前失仪处置!”
这一声警告下来,之前还小声讨论的群臣们,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成敬继续宣读道:“昌平伯杨洪,晋爵为昌平侯!”
如果说石亨晋爵为武清候,仅仅让朝臣感叹升迁速度过快,引发了一些议论。那么宣府总兵官杨洪晋爵为昌平侯,这下就让在场的文武官员感到群情激愤了。 要知道土木堡之败直接原因之一,就在于杨洪之子杨俊弃城逃亡,从而断了二十万亲征大军的后路,只能困守在土木堡这个绝地。 京师守卫战之前,考虑到九边重镇宣府的重要性,景泰帝朱祁钰赦免了杨洪知情不报的罪责,还晋升他为昌平伯。当时就引发了很多朝臣的不满意,考虑到大敌当前不能内部出现混乱,于是乎就被一笔带过了。 虽说京师守卫战过程中,杨洪奋勇杀敌,起到了些将功补过的作用。但是跟石亨这种大破敌军的功绩相比,还是差的有些点多,凭什么能被封为侯爵。 就算想要收买人心,也不能这般滥用勋戚身份吧? “陛下,臣斗胆谏言,昌平伯功绩不足以晋爵!”
群情激愤之际,一名年轻身影直接站出队伍,大义禀然的朝着景泰帝朱祁钰谏言。 此人也算得上是沈忆宸的老相识,他便是入阁参预机务,加封大理寺少卿的杨鸿泽!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身上还始终保持着一股书生意气,面见这种不合理封赏,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反对。 见到有人公然站出来反对,并且对方还是新晋阁臣,杨洪的脸色有些难看。不过这种情况下,他无法为自己辩解些什么,只能把目光望向了龙椅上的景泰帝朱祁钰。 “杨卿家,昌平侯识破鞑虏奸计,坚守宣府闭门不开。后在京师守卫战中,紧急奉诏调集山西精兵两万驰援京师,一路追杀余寇至霸州,可谓是劳苦功高。”
朱祁钰面对杨鸿泽的质疑,并没有用皇权压下去,反倒是耐心解释了晋爵的原因。 只是看到景泰帝朱祁钰这般作派,沈忆宸暗暗摇了摇头。他与杨鸿泽可以说是死对头了,深深知道对方的脾气秉性,这家伙就是个认死理的“腐儒”。 解释是没用的,大概率你还说不过他,并且陷入唇齿之争后,会极大的削弱皇帝权威。 历史上朱祁钰过于亲和的性格,并没有为他赢得朝臣尊重,反倒是遭受到诸多鄙夷。特别是在改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居然想着用贿赂朝中大臣的手段,这骚操作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人善被人欺,对于皇帝而言同样如此。 果然面对朱祁钰的解释,杨鸿泽丝毫不买账的硬顶道:“昌平伯是驰援京师,可是当他赶到的时候,鞑虏早已退兵。所谓的追杀余寇,战功仅仅擒获四十八人,斩首四百八十级。”
“如果此功能晋为侯爵,那武清候就应该称之为武清公了!”
杨鸿泽不单单是攻击了杨洪,顺带还把石亨给牵扯了进来,摆明话中有话。 当这段话出来,就不仅仅是杨洪脸色难看,景泰帝朱祁钰都有些下不了台。他毕竟登记才几个月,论功行赏这种大朝会更是第一次召开,结果万万没想到朝臣会有人这么不给面子。 只能说朱祁钰面对皇兄回京的压力,属实是有些操之过急,期望靠着施恩笼络人心。杨洪在宣府拒绝了朱祁镇的叫门,必然没有办法站队在太上皇那边,加之掌控了九边重镇的军权,确实是最好拉拢的对象。 但很可惜,杨洪之子的黑点抹不掉,他战功又远不如石亨。平常时期朝臣可能也就默认了,现在拥护太上皇回京的势力越来越庞大,自然就会滋生事端。 “杨少卿言之有理,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土木堡马营守将杨俊弃城潜逃之事,岂能当做没有发生?”
此时一名翰林官站了出来,他跟杨鸿泽是同窗同年,现如今朝廷势力格局大变,文官已然占据着绝对上风,不用再惯着边关武将。 土木堡之败的责任,该清算就清算。 “没错,杨将军封伯已然是皇恩浩荡,封侯实属德不配位!”
“陛下,还请三思。”
“陛下慎重!”
面对群臣反对,特别还说出“德不配位”这样的话语,杨洪一张老脸通红。而景泰帝朱祁钰同样呆呆坐在龙椅上,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朱祁钰这“无助”的表现,被殿内杨善等人看在眼中,脸上流露出一种嘲弄笑容。 “救时之君”不过如此,看来远远达不到掌控朝堂的地步。 看着这一幕场景,杨洪自知不能让皇帝为难,更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加官晋爵。就在他准备自行推辞的时候,又有一名年轻的朝臣站了出来,那一身绯袍异常显眼。 “诸位,本官有不同意见,认为杨总兵担得起昌平侯的爵位。”
没错,站出来力排众议的人,正是沈忆宸! “沈侍郎,本官倒想听听看,你有何意见。”
紧跟其后的是贺平彦站了出来,他早上莫名被沈忆宸给压了一头,心中可谓是憋屈万分。 现在沈忆宸又开始大放厥词,贺平彦倒想看看此子能说出什么花来。 “昌平侯虽然赶到京师之时鞑虏已经退兵,战功不过数百敌首。可是诸位别忘记一件事情,那便是在追击过程中,夺还被掠人畜数以万计。”
“准确来说,是三万六千一百二十七人,各类牲畜五万余头。我大明百姓性命胜过鞑虏千倍万倍,此功难道不足以封侯吗?”
沈忆宸的话语斩钉截铁,战功不仅仅只有斩杀敌人,还有拯救自己的同胞。 三万多人要是被鞑虏给掳去漠北,最终能活下来的百不存一。杨洪前有坚守宣府城池,不让蒙古大军越雷池一步,后又拯救万千百姓,为何不能封侯? 沈忆宸此话一出,瞬间就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确实以往军功统计,只有斩杀敌军首级,从未把夺回的大明百姓计算在内。 三万多人的性命,岂能一言带过? “身为大明将领,护国安民乃份内职责,这也能算军功?”
贺平彦当即进行了反驳,按这么算的话,那九边将领人人封爵。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政绩,夺回我大明百姓为何不算。本官就想问贺少卿一句,如果掳夺百姓中有你的亲人朋友,你会觉得昌平伯毫无功劳吗?”
“你这是强词夺理!”
听着沈忆宸把话头转到自己身上,贺平彦感到对方简直不可理喻,这是一回事吗? “臣认为少司马言之有理,军功不仅仅是杀敌,还有护国安民。”
就在两人争论之际,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力挺了沈忆宸。 “臣附议!”
没有丝毫犹豫,刚刚晋升为武清候的石亨,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要知道石亨本来就是一员虎将,后期更是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杨鸿泽前面把自己给牵连了进来,他正愁没有机会反击,现在有沈忆宸领头,于谦站队,此时不表态更待何时? 于谦跟石横两人,乃是这次京师守卫战最大的功臣,特别是兵部尚书于谦,称之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他放话“妄言南迁者当斩”,恐怕京师守卫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大明也将成为衣冠南渡的大宋。 更重要的是,这两人不仅仅是劳苦功高,手上还掌控着京师十营团大半兵马。得罪当红重臣哪怕耿直如杨鸿泽,此时都选择了隐忍没有当出头鸟反驳。 “朕认为沈卿言之有理,昌平侯带回了数万被掳走的大明百姓,同样功绩卓越,封侯理所当然!”
如果说之前景泰帝朱祁钰还有着商讨的意思,那么现在他这番话,就有着属于帝王的一锤定音。 “陛下圣明!”
沈忆宸当即高呼一句,维护着朱祁钰的威严,并且把杨洪封侯一事坐实。 确实杨洪之前有些过错,但瑕不掩瑜。只有他继续镇守宣府,才能让蒙古没有任何可趁之机。 “陛下圣明。”
意识到此事尘埃落定,这下满朝文武纷纷高呼着这句话,哪怕杨鸿泽等人都不例外。 此情此景让珠帘后面的孙太后看在眼中,她下意识的紧握了拳心,指甲都深深陷入肉中。朱祁钰帝王威仪越重,得到的拥护越多,就意味着自己儿子哪怕回到京师,都不可能再坐上皇位。 数月时间改变了太多,曾经那个唯唯若若的郕王,慢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 有了武清候石亨跟昌平侯杨洪的先例,后面的封赏就要顺利的多,基本上功臣都得到了满意的赏赐。不过很快就来到了此次论功行赏的重头戏,那便是京师守卫战最大的功臣于谦,他该得到怎样的封赏? 就在此时,站在御台上的成敬终于开口了:“兵部尚书于谦,力挽狂澜护住江山社稷,特加封为太平候!”
封侯了? 听到成敬说出封侯的话语,奉天殿内外文武大臣们,纷纷张开了嘴巴满脸震惊。 要知道大明到目前为止,只有前兵部尚书王骥文官掌武事封爵,很多人认为已经后无来者。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大明就出现了第二位文官封爵,而且还是直接封侯! 如果此事成为惯例的话,那么以后勋戚不再是武将的专属,恐怕文贵武贱的格局,将成为定局! 不过很多官员细细回想一下,又有些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感觉。毕竟石亨、杨洪均是靠着这次京师守卫战封侯,那么统帅于谦封侯就不足为奇! 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此刻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拒绝道:“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今但不城下盟,何功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四郊处处还有堡垒设防,这是属于卿大夫的耻辱,如今只做到了不签订城下之盟,哪里有什么功劳呢? “于爱卿,这……” 面对于谦的反驳,景泰帝朱祁钰下意识的想要劝说两句。 不过他刚一开口,于谦就打断道:“臣受之有愧,况且文官封爵不能滥用,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除了于谦认为的九边危机,乃士大夫之耻外,他同样远见卓识的看到了,文官大肆封爵带来的弊端。现在朝堂太监、勋戚几乎没有领头人物,新贵诸如石亨等人资历跟威望远远不够。更别说众大臣心中,认为他们封爵是被皇帝笼络收买的结果。 如果再大肆开启文官封爵,彻底打破朝堂势力格局,日后绝非国家幸事! 于谦从来不是自私为己之人,他宁愿放弃封爵,也不愿开启祸端。 面对于谦这样坚定拒绝,景泰帝朱祁钰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他点了点头不再强求。 转而开口说道:“既然大司马拒绝封侯,那朕就封你为大明少保,总督天下军务。”
这一刻起,于谦将正是成为历史上的那个“于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