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明之绍武大帝 > 第0450章 内起叛乱

第0450章 内起叛乱(1 / 1)

第第五军调回了南京。第五军驻守长沙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利用湘江的便利交通,往北可以增援武昌;往南可以辐射两广;往西是一旦在云贵和吴三桂作战的刘文秀有失,长沙将成为阻挡清军东进的一道屏障;往东和驻守福州的第七军成犄角呼应之势。因为苏观生在两广大兴屯田,大练义勇军,对于两广的土豪是一种利益是一种绝对的伤害。朱聿鐭要求,屯田一定要以无主荒田为主,暂时不要触及到地主土豪的利益,怎么会伤害道地主土豪的利益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无主荒田,在地主土豪看来,这都应该是他们的可是如今被朝廷占了,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啊。接着,就是义勇军。义勇军是什么?义勇军在地主土豪眼里就是他们的劳力资源。如果没有义勇军的屯田,从地到人,那都应该是他们的。可是义勇军操练起来以后,大量没有土地的百姓都加入了义勇军,导致地主的田地无人愿意租种。地主的田税虽然是按照朝廷的要求五五开,但是地主们可以通过高利贷来盘剥百姓,很多百姓依旧难以自活。但是有了屯田那就不一样了。家里只要有儿子,就可以加入义勇军,加入义勇军便可以参加屯田。虽然所有的收成都归朝廷所有,但是朝廷按月发给禄米,家中只要有儿子在义勇军,另有一个劳力,无论男女参加屯田,家里的老人残疾人也会每月分得壮劳力禄米一半的口粮。虽然吃得不好,有的时候是一日三顿,家里人口多的,有的时候是一日两顿,但绝对饿不死。这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之中绝然是人间天堂了;义勇军屯田的寨子中还有郎中,义勇军本人或者是其家眷生病,都能得到免费的医治。对地主而言最要命的还是义勇军。义勇军开垦的荒田荒地,地主不敢去巧取豪夺,更不敢兼并。寻常百姓,只要有儿子加入到义勇军,先不要说开荒种地,首先就能吃饱肚子,在这易子而食的乱世之中,这对百姓而言是有绝对吸引力的。地主的土地虽然没有动,但是无人耕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主土豪的生存空间正在被结寨的屯田制度逐步的蚕食挤压着生存空间。最终,地主土豪不能坐以待毙,他们看见朱聿鐭北伐,大军都已经调走,便和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土司勾结在一起,又联合了马进忠的残部,决定发动叛乱!虽然两广、贵州和湖南都有大量的义勇军,但是朱聿鐭知道,对于这次的于某叛乱,陛下立刻镇压,一旦他们叛乱发动,而当地的义勇军又不能迅速的将其剿灭,那么各地潜伏的反对力量都会蜂拥而起。朱聿鐭当下派人立刻返回南京,命令苏观生亲自率领第五军返回长沙,镇压叛乱。张煌言提醒朱聿鐭道:“陛下,第五军是南京司命,想来还是不要轻动为好。”

朱聿鐭道:“没事,第一军在南昌、安庆,随时可以回援。另外,南京也有义勇军,还有抗虏军政学堂,学子们都是将才,只要将他们安插到义勇军中,依托长江,保卫南京足够了。”

郑成功道:“陛下,如果防守南京的兵力不足,可以将驻守在福州的第七军调回去……”话说到这里,郑成功立刻后悔了。不仅郑家的人知道,就是满朝文武也知道,这个第七军是朱聿鐭调入福建来监视郑家的,张煌言刚刚说完了刘邦杀功臣的原因,现在他就劝朱聿鐭将驻守在福州的人马撤走。这是要做什么?说得轻些是失言;说得重些,就是图谋不轨了。朱聿鐭笑道:“延平郡王,你这个计谋不错啊。”

郑成功一听这话,急忙跪在朱聿鐭的面前,大气且不敢出。朱聿鐭看着郑成功微笑着问道:“延平郡王,你看这样成不成,把第七军摆在杭州,这样的话往北可以增援南京,如果福建出现叛乱,这第七军也能迅速抵达,你看怎么样?”

郑成功忙道:“陛下圣明。”

“这是你的妙计,怎么能说我圣明呢?是你圣明。”

“微臣不敢,万万不敢。”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形势非常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的南面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自从鳌拜败回了河北以后,小而险要的潼关城,大军云集,戒备得十分严格。潼关没有北门,只有东门、西门、南门和上南门。从前天起,孔有德麾下总兵马蛟麟的人马开到了潼关以后,每个城门都派一个千总亲率兵士多人把守,严查出入。城外所有战略要地,如通洛川和金盆坡等处,都驻满了马步军队,不仅四郊帐幕罗列,战马成群,就是住在当地的百姓也都被赶走,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清军,一到晚上,鼓角互起,马嘶不断,谁也不知道到潼关到底进驻了多少清军。百姓们知道,这是又要打大仗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有神级逆臣系统 雪中:当世剑仙 北宋大法官全文免费 大唐隐王 寒门皇帝 明末隐相 朕的霸图 大秦:皇榜出世,你爹我是秦始皇 宋魂 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