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574-第六十二章 策略变换

574-第六十二章 策略变换(1 / 1)

唐人永远理解不了,“打土豪分田亩”对于高度依靠土地分封笼络人心的国度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唐王朝,如今皇权鼎盛,能够压制住权贵豪门世家,致令其不得过分压榨百姓。  然“高句丽”却非如此,世家权贵通过高度集中的土地,将百姓变成其附庸,连皇权亦无可奈何,只能通过分享权力,共治天下。  也就是说,“土地所有权”是根本,是百姓们无法摆脱被控制操弄的枷锁。  如果在大唐,谢岩可不敢行如此激进之策,那太容易造成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了。  但是在辽东,在“高句丽”境内,他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交战中的敌国,那当然是越乱越好。  按照谢岩指令,拆除“野战工事”,全军携带所有军需物资上路。  “羽林右卫”、“羽林左卫”以步骑混编方式,组成三个“千人队”,向大军正前方三个方向出动,除了探路等日常军务,最重要是每进入一个村落、小镇,即探查有无豪绅劣迹,凡民愤大者,斩首示众,散其家财于百姓,焚其土地契约。且以“大唐安抚使”名义,发布政令,承认百姓土地所有权——凡耕种者,其田亩归其所有。  最后号召“高句丽”百姓参与此事,且宣称“凡遭遇抗拒者,大唐铁骑踏平其地”!  没有一个老百姓不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现在机会来了,不要钱,只需要检举揭发那些过往劣迹斑斑的有钱人就可以,又或者能够证明自己在种那块地。  最初,是唐军主动行此事,很快,得到好处的百姓们众口相传……知者越来越多,参与者也不乏其人。  眼看着事情按照预想那般发展,谢岩放缓了行军速度,并且另外做了两件事情。  首先,为了打消百姓对于日后的顾虑,谢岩以发布正式文书,找人口口相传,撒放传单等方式,尽可能的告知“高句丽”百姓——大唐已平灭“百济”、“新罗”,三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平壤”;而在北面,自“安市城”、“南苏城”往“扶余城”一线,大唐同样有三十万大军进逼。  且宣称:“不灭‘高句丽’,誓不退兵!”

以此来彰显大唐决心。  第二件,用“打土豪”弄来的部分余钱以及战场缴获,出资雇请“高句丽”精壮男丁,购入粮食、牲畜等物资,并交由他们随军运送,且言明:“凡助力唐军者,战后可继续接受大唐雇请,赴大唐内地做工,妇人亦同。”

一连串实际行动,加上“攻心为上”的大力宣扬,彻底点燃“高句丽”百姓内心抗争之火!  要知道,自“前隋”始,“高句丽”对抗中原王朝以长达三十余年,且不论战事胜负,其国力几乎消耗殆尽,哪怕如此,在此期间,“高句丽”朝廷上下依然没有采取“休生养息”策略,反而构筑坚城,数度用兵“百济”、“新罗”,进一步消耗军力、民心。且李治登基后,虽不曾大规模用兵征伐,但小规模战事不断,使得“高句丽”连年保持征战,无暇恢复国力。  故,“高句丽”国内民生凋敝,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积怨甚厚。  但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百姓们只能挣扎和煎熬,难以反抗。  现在大唐军队,突然出现在“高句丽”腹地,以“打土豪分田亩”这种闻所未闻的方式唤醒百姓们抗争热情,而且指出“高句丽”国祚不久矣!等于给了老百姓们一个强烈信号——时不我待!  于是乎,“星火燎原”,一颗名叫“革命”的种子,悄然无息中诞生了。  不过谢岩没有想到,自己亲手播下的这颗种子,多年之后,给他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数百里外。  “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内。  身体欠安的权臣渊盖苏文,心情沉重地听完下属禀报,久久不发一语。  许久,沉寂大殿里传来一声叹息,随后,渊盖苏文张口道:“唐军收买人心之举,甚恶,如无良策,恐不战自溃,尔等可知否?”

“父亲,请予儿臣一支兵马,以阻唐军北进。”

渊盖苏文看了一眼说话的长子渊男生,微微摇首道:“唐军羽林左右两卫,皆精锐无双,战而胜之绝非易事,况统兵将领谢岩其人,擅兵行险着,行事屡出人意料,稍有不慎,即中诡计,出战,非上策也。”

“父亲,固守坚城,疲累唐军,乃应付大唐不二选择,然谢岩此人,分田地于民,举富户之财雇请百姓,此乃争夺民心之举,如不加以阻止,后果不堪设想。”

“男生所言甚是!”

一名年纪略大一些的男子道:“今富户举家逃进各城,已成蔓延势态,偏远村镇,已有百姓起事应和,放任不理,军心必溃。”

“男建,汝所言,为兄怎不知也?咳咳……”渊盖苏文剧烈咳嗽一番,待稍缓,方继续道:“吾欲免除两年钱粮以应对,然……”  渊盖苏文后面没有说完的话,在场每一个人其实都知道,如此虽安抚百姓,但战事未停,巨大的物资消耗,又从哪里来呢?  “明明是杯毒酒,老夫也不得不饮下。”

渊盖苏文十分无奈而感慨地道:“传令,各城坚守,不得出城迎战,免除百姓明后两年钱粮,再后三年减免三成,战事用度,各家支应,先……先这样吧。”

大殿里,又是一片死寂!  谁都知道,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前,只能如此。否则,失去民心,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国”。  可如此行事也有一个巨大隐患,那就是各豪门权贵之家,甘愿掏空家底支持战事吗?那可谁也说不准。  “安市城”外十里,唐军大营中军大帐内。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静静地听属下禀报关于谢岩“打土豪分田亩”一事……包括刚刚得到“高句丽”最新发布的政令……  有些消息是斥侯打探得知,有些则是其他军队上报汇总,尽管来源多样,但有一点非常肯定——渊盖苏文慌了,“高句丽”上下都慌了!  曾经的苏定方,是一个军人,可在朝廷大军里,辗转多地数十年任职征战,早已不再那么纯粹。  多年的官场经历,以及人生阅历告诉他:“谢警官此举,用于敌国,可致其乱,但若用于大唐……”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没有一个百姓不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一点,不分国家。  以大唐之幅员辽阔,数千万计百姓,倘若也闹这么一出,无论多么强大的王朝,也会崩塌。  有鉴于此,苏定方下“封口令”——任何人不得妄议提及。  与此同时,派出亲卫携带亲笔所书私信,以最快速度绕开敌军防线,找到谢岩所部。  数日后,当谢岩听闻苏定方亲卫前来,很是吃惊。直到看完那封信,方才意识到,自己干的事情,实在太超前,太出格了。  土地是财富的重要来源,是百姓谋生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统治者用来控制百姓的根本。  在农耕时代,谁占有的土地越多,谁的话语权越大?  皇权之所以至上,其本质即通过武力在名义上控制了天下所有土地!  世家豪门通过功勋或者其他利益,从皇帝手中获得土地,间接的是从皇权中分得权力。  一家豪门不可怕,豪门数量多了,就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  谢岩虽然不是历史研究者,但是他也知道,以封建社会为代表的旧制度,真正捍卫是权贵和士大夫的利益,老百姓能分点残羹剩饭就不错了。  唯有以人民为核心的新制度,才真正体现“一切为了人民”。  不同阶级之间,壁垒森严,在其位者,当为其本阶级利益着想。  谢岩事实上已经脱离百姓,乃勋贵一员,在敌国,行“打土豪分田亩”一事固然无妨,但其中有一个漏洞,即若有才思敏捷者将其引入大唐?该当如何?  苏定方信中所问,提醒了谢岩。  在大唐王朝,在没有得到足够多支持者和权力情况下,做事可以出格,却不能出格太多,否则会成为异类。  进而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谢岩自来到大唐,本一直恪守“泯然众人矣”想法,但多年来的顺风顺水,让他有些遗忘了。  苏定方来信,恰到好处地做出了重要提醒。  谢岩感激之心,暂且放下。  当务之急,做出一些补救措施才是最为重要。  于是,“雇请匠人”、“雇请农人”等一系列通过经济手段吸引“高句丽”老百姓前往大唐务工的措施出台……逐渐将“高句丽”百姓和其他人的视线引开。  等差不多“打土豪分田亩”的声音小很多时,大军距离“安市城”南门,仅有五十里之遥。  一切的重心,又将回归到战争本身。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抗日之特战狂兵 至高文明 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大唐:开局加特林哒哒哒 重生大明做暴君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战之后勤主任 乘龙佳婿 三国我替代了诸葛亮 重生大明做暴君荣耀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