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一颗名不副实的垃圾行星。灰暗浓厚的辐射云层包裹下,大地遍布废墟残骸。包围大陆的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不再是碧波荡漾而化作血色汪洋。据说蓝星曾是风景胜地,在太空中俯瞰宛若蓝宝石。蓝星也因此得名。但现在嘛。这就是颗暗红色的地狱行星。残破的大陆上只有零星几处据点可供人类生存居住。蓝星的绝大部分面积都被地狱般的恶劣环境所包围,成为生命的禁区。这些地方又被称之为污染区。蓝星现存最大的有人都市,方舟市聚集了大量行星战争的幸存者。他们依靠挖掘残骸、探查遗迹,从垃圾堆里寻找可用资源而苟延残喘。十来岁年纪的瘦弱少年,杨森,在幸存者中也属于最底层,属于卑微到接近透明的存在。少年生活在方舟市的最外围。这是一片即将变成污染区的濒死之地。这里又被称为侵蚀区,是仅次于污染区的危险地方。数不清的变异怪物在侵蚀区横行,吞噬一切文明、生命还有美好。少年并非喜欢侵蚀区,更非自愿来此生活。作为身份地位低下,一贫如洗的孤儿,除了濒死之地已无他的容身之处。杨森个头中等,缺乏营养的关系身材干瘦,白净端正的五官配以洗得发黄的衬衣,一条残留着迷彩花纹的裤子,脚上套着并不合适的军用鞋。少年给人以虽困窘却并未自暴自弃,很有些上进心的映像。他背了个大包,粗重的导气管从包中伸出,另一头连接着防毒面具挂在一侧。此刻他正皱眉盯着腕表式测定仪。短短十几秒时间,污染指数急剧升高。污染程度即将超出身体承受范围。橘红色的骷髅标识不停地闪动。刺耳的嘟嘟声不断催促他快些采取行动。杨森不紧不慢地先关掉烦人的警报,再把防毒面具套在头上。屏住呼吸...松紧调整完毕。轻拍面罩。确定没有漏气的地方。激活固定锁。“咔哒”面具内部响起磁扣锁闭的轻响。“嘶嘶”声中过滤空气充满面具。少年这才恢复呼吸。刺鼻的硫磺加臭鸡蛋味道让人想起隔夜的馊饭。少年讨厌这种味道,但难闻总比中毒要好。他见识过中毒的情形,因人而异。男女似乎也有所不同。母亲因为测定仪故障而吸入毒气。不过五分钟时间已经浑身溃烂,伤口渗出浓水。人的形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瘫软萎缩。那是骨头被融化失去支撑的结果。年幼的杨森就在她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妈妈离去。她走的很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父亲急于救援两人,没等气密完备就冲进侵蚀区。少年随后失去了父亲。杨森当时不到十岁。拖着沉重的过滤设备来到父母尸体旁。妈妈除了衣物,剩下的部分已看不出是什么了。爸爸的遗体倒是保存完好,只是...他发生了变异,成为没有意识,依靠本能行动的活尸。这是少年第一次经历生死关口。他差点死在自己父亲手上。距离十岁生日仅有一天。他成了孤儿。经历生死,少年心性飞速成长,抛弃同年龄应有的天真和冲动,一往无前地投入到名为生活的求存行动中。每次侵蚀来临,他都会细致地检查气密装置,以避免成为活尸。确保应对措施完备,他才会顾及其他。背包里还有一株会呼吸的东西,需要隔绝污染的空气。打开背包。看到的却是萎缩的枯枝。这曾经是株爬山虎,两个小时前的收货。如果能够活着带回去,足可以顶得上一周的生活费。“唉,可惜了。”
一边摇着头,他把枯枝扔掉,没有转头哪怕再瞥一眼。这种事情稀松平常。他是个能够认清事情轻重缓急的人。在濒死之地,能够保住命就是最好的结果。再抬起头来,街景已是大变。散布在空气中的灰色雾霾让一切若隐若现。暗弱无力的阳光只是聊胜于无。不详的血色光芒隐现。破败的市郊仿若鬼蜮。侵蚀区正在展开。侵蚀不一定会永久存在。大部分时候只是暂时污染,但正因为其出现的突然性和随机性,反而对人类极具威胁。如果没带防毒面具,看到红光就已经没救了。光是方舟市就有成百万人因突然发生的侵蚀而死。活下来的人习惯于随身佩戴防毒面具。大部分时候,侵蚀现象会褪去,被侵蚀的区域还可以重新启用。只有污染区才是真正的禁区。蓝星上的永久侵蚀区,也就是污染区在逐年扩大范围。据BSDB(蓝星防御局)方舟分部的预测,濒死之地将在三到五年内转化为永久污染区。届时这里将成为真正的禁区。少年半蹲下来,神经紧绷,整个人进入戒备状态。侵蚀发生时的危险不仅仅来自于剧毒的空气,更有诡异的变异物种暴起伤人。无形无质,能吞噬万物的食腐怪;没有智能,凭借本能行动的活尸;伫立不动,突然用枝杈捕食的吃人诡树等等。怪异且充满敌意的生灵让侵蚀区成为龙潭虎穴。更可怕的还有毁灭者。据说连舰队拿那种东西也束手无策。少年地位低下无缘见到传说中的舰队,也幸运地没碰到过毁灭者。身在侵蚀区便意味着一只脚跨入了鬼门关,在其中活动再谨慎小心都是应该的。经历了多年的独自求存,少年有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手段。侵蚀区确实危险,却并非不能进入。相反只要措施得当,侵蚀现象还能够提供给像他这样的清道夫许多必要的生活资源。他没有足够的财富在安全区买到户口,更不可能在那种地方置办住宅。他背后没有庞大的家族支撑,一切靠人情、裙带关系维系的蓝星执政体系对他来说难以接近。对少年这样的垃圾仔来说,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在危险边缘徘徊,从无人敢进的侵蚀区捡些稀罕货好向城里人换些钱来维持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