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这一辈,又没个亲弟兄,只有父亲那一辈有几个堂伯兄弟,他们这一支算是过得最差的。 等他出息了后,不仅在老家七里墩新盖了一座院子,三间正屋,左右厢房,虽然不是青砖大瓦房,可也已经是极为气派了。 又在村里买了些田地,日子就兴旺了起来。 偏生他家人丁不旺,王掌柜这一辈只他一个,他当时娶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娶得是林家的姑娘。 这林家姑娘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叫王大柱,看得跟眼珠子一样,舍不得让他跟着王掌柜去镇上学看山货的本事,只拘在身边伺弄家里几亩田地。 母子俩在家里,王掌柜在镇上,得空回来看他们母子,日子过得也和气。 这林婆子后来见王掌柜出息了,自己又只生了一个儿子,总是觉得不安稳,怕王掌柜嫌弃她。 所以就将王大柱牢牢地抓在了手心里,为了让儿子一辈子都听自己的话,早早的就看中了自己娘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姑娘。 王掌柜到底在外头见多识广,很是看不上这家姑娘,只是他在家日子少,林婆子听他不同意,大着胆子怂恿自己的儿子,跟那姑娘据说有了首尾。 这下不同意也得同意了,不然那姑娘就只能去死了! 王掌柜是个厚道人,也就认了! 这姑娘嫁到王家后,跟王大柱感情倒是真好,好到日夜不能离的份上。 听王掌柜说,这儿子成亲了,也是大人了,要带他到镇上去收山货,几个月几个月的不着家。 那前头媳妇哭着喊着不乐意,那王大柱舍不得前头媳妇,也就死活不去镇上,只留在家里种地,要守着媳妇。 王掌柜恨铁不成钢,觉得儿子没出息,婚前被亲娘拿捏,婚后被媳妇拿捏,浑然没半点男人气性。 可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没奈何,想着说让儿子带着儿媳妇带上林婆子一起到镇上,总可以了吧? 偏林婆子不同意,只说舍不得家里的房子地,说这才是根本,又哭到族里去。 前头媳妇跟着也闹,一会喊动了胎气,一会喊怀相不好,一会喊要保胎,如此这般闹腾了好一阵子,王掌柜还要照顾铺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王掌柜没法子,俗话说的好,癞头儿子也是自己的好,再嫌弃也得捏着鼻子还要为他打算考虑。 想了许久,到底要让儿子学一门手艺。 老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 他这辨认山货的手艺,不想传给别人,将来年纪大了,总得还是要回七里墩的。 可儿子总不能真就除了种田啥也不会吧?将来他去了,这家里收入嚼用就少了。 因此花费了不少心思,让王大柱跟附近村里的老木匠学木匠手艺。 农忙的时候伺候田地,闲的时候,接点活计,总是好的。 真是一方良苦用心。 这老木匠家离七里墩不远,就在隔壁村,白天去,晚上回,倒也便宜。 那王大柱以前的媳妇才没闹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