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未来谁会先忍不住,此时却都是安稳蛰伏。
年前,曹操那头兵指许昌而折戟,刘备亦是怒气冲冲的要伐曹。 年后,不论是刘备还是曹操,暂时都选择了忍耐。 朝议重设,天子似乎有了那么一些话语权。 文书往来,舆论纷纷。 刘备也从左将军升为了大将军,掌天下兵事。 谢过天子旨意后,刘备又写了文书感谢天子,并派使者入邺城,贡上水稻与小麦的粮种、良马、蜀锦等谢礼,并另有一套请大师打造的佩剑与护甲。 天使错愕之余,又感谢刘备心细,欢欢喜喜的带着文书与礼物回邺城了。 “天子总在邺城,不是好事儿啊。”刘备感叹一声。
诸葛亮也笑着点头,“的确。”总在邺城,主动权就一直都在曹操手中了。 “长安与洛阳都在修葺,多用了青灰,主公静待便可。”
“好。”
看到诸葛亮,刘备又想起黄月英,心中又是安稳许多,“备前两日见到益州来的文书,说计口授田制度的推行,出现了变故。”
“主公是说各世家阻挠吗?”
“不错,原本只在益州偏远之地实行此计,可谓是极大的鼓舞了偏远地区百姓种地之意愿,可如今法先生欲将此地往一些小县推行,却是遭到了阻碍。”
刘备点头。
益州多山,道路崎岖。 有的地方山地是在瘠薄,人烟也是稀少,同样的工作推下去,益州这边要付出更大的人力与物力。 而之前在益州一些很偏远的村子推行计口受田,压根没受到任何阻碍。 相反,因为成立了一些特别工作小组,百姓们听闻皇帝关心他们,要给他们分田地、登记造册,他们都十分欢喜。 可等到这制度推向一些小县城,那是一些世家有所掌控的地方,进度就受到了阻碍。 哪怕,那只是一些小县城。 诸葛亮笑了一声,“不如主公请张三将军带着玄甲卫去益州走上一遭。”刘备错愕,“非要如此吗?”
“此前推行冬麦夏稻时,关二将军与法孝直对各世家所有田地有过预估,此事,主公应当知晓。”
“是。”
刘备面色沉重。
简而言之,益州多数好的田地,都到了世家手中。 百姓手里的,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世家的。 有这样的情况,黄巾造反都算是轻的了。 “既如此,主公还有犹豫吗?”“可,益州多数世家都表示愿追随于备。”
刘备犹豫,“若是令孝直强硬推行。”
“于主公名声有损。”
“唉。”
刘备叹气,“备受益于声名,也受困于声名啊。”
“主公莫急,计口授田制度,若是能于整个大汉推行,必能为大汉打下百年根基。”
诸葛亮笑着。
“不错,此计甚好,只是真要推行,阻力也是极大。”“是以,亮有一计。”
“孔明快快说来。”
“借曹操之名,行推行之实。”
“借曹操之名?”
刘备瞪大眼睛,“他如何愿意?”
“主公以为,计口授田制未曾进入曹操之眼吗?”
刘备摇头,“应当不会,不过咱们推行的地方小,是以他们并不会太过在意。”
“那可不一定。”
“孔明的意思是?”
“这段时日,曹操那边一定在想要如何对付主公。”
“是。”
“若是主动送上这么一个机会给他呢?”
“啊?”
“将计口授田制度放到曹操桌案之上。”
刘备眨了眨眼睛,见到这样的事儿,曹操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帮他“刘备”去推行这事儿,为的就是分化他和世家的关系。 只要将这行为借口安到曹操身上,刘备这头乃是不得已而为,那推行就不是问题了。 “好。”
很快的,刘备点头应下。
诸葛了则是笑笑,幸好,刘备还不是那么迂腐的人,若不然,他和黄月英的计划总要再往后推一推的。 二月。 一封关于刘备在南方各州实行计口授田制的消息摆在了曹操桌案上。 曹操眉头一皱,这事儿他是知道的,但他不觉得刘备能推行下去。 因为各世家的田地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 谁家会轻易把祖传的家产给贡献出去? 所以,他压根不在意。 可再等他思绪一转,眼神就亮了,如果这制度是刘备有意要去推的呢? 本来他还想把司马懿喊来商议一下,但想到自己到底仍是丞相,朝廷上虽多是旧汉之臣,但也还有他的几个人,便想也不想得安排了。 次日朝议。 有御史听闻南方有一些偏远之地很好的推行了一种“计口授田制”,极大的增加了百姓耕种之意愿,稳定了地方,于是认为此计也适用于其他地方,能抚平这些年征伐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主位上。 刘协看着文书,越看眼神越愣。 这计口授田制度,对恢复耕种是有不错的效果。 可,此计旦出,世家就能立刻反了,这是在掘世家根基。 谁敢用啊。 便是其他人,也愣。 卧槽,这御史谁家的,好勇啊。 再一看,咦,不太熟啊。 一堆人互换一个眼色,心中便有了计较。 “陛下,此计只得在偏远之地推行,可见此计定有不完善之处,于全境推广并不合适。”“不错。”
“陛下三思。”
刘协想吐槽,他当然知道不合适了。 他能不知道这些人心里想些什么吗? 哪怕是他们这些旧臣,家中到底有些“薄产”,几百亩田还是有的。 若真是按照这计策下去,那家产瞬间就没了。 “陛下,臣以为南方地广人稀,正适合推行此计。”
那御史又面不改色的道。
其他人松口气。 哦,针对南面的啊,那还好还好。 等一下,针对刘备的? 这人是曹操的人啊! “陛下,正因南方地广人稀,行事必不顺利,还需从长计议。”“是啊,陛下。”
“臣附议。”
一堆人又纷纷反对。 刘协脑子疼,一堆破事儿,难道他说在南方推广,就能在南方推广了吗?真以为他是什么说一不二的主? “荀卿以为呢?”
荀彧默了默,这计策,他早就知道了。 也知道刘备那边推行的大概地方,楚安与叶县都是在推行的。 如今被曹操推到廷议上来,对方打的什么算盘,荀彧一清二楚。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计口授田制,对百姓来说,算是一种保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