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卫父拿着对联出去,路上遇见乡亲,乡亲们纷纷问他这是不是卫成写的?写的啥?卫父还记得儿子教的,就给乡亲说了说,别人听着觉得好,说也想求一副。陆陆续续的,卫家屋前来了不少人,全是揣着铜钱来求对联的。“写对联可以,费纸费墨的也不能白写。”
“秀才娘你说啥呢?咱还能白占你家便宜?我才去过镇上,外面一副十个铜板,十个铜板能买两斤白米了,你给少点呗?”
陈氏脑筋一转,说一副对联八个铜板,给十个铜板能多得个福字,过年了门前不贴个福吗?“大过年的咱不讲价,你就让三郎给我们写个好的。”
陈氏提着布兜在收钱了,边收边说:“那还不简单?我儿子是秀才!还是一等秀才!写出来的对联不比镇上卖的强?你们今儿个来对了!”
陈氏到院坝上发财来了,田蜜留守灶屋,卫成边听他娘侃大山边给乡亲们写对联。一连十多副写下来,他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人寿年丰喜气盈门大吉大利这些寓意好的全轮了一遍……虽然花了八个铜板,拿到的都很满意。年三十还赚了一笔,福字和对联加起来换了一百多个铜板,陈氏牙豁子都笑出来了,先前那点不痛快也一扫而空,她把铜板倒出来数了三遍,数明白了才拿回屋去仔细收起来。“这钱娘给你收着,哪天要用你问娘拿。”
“笔墨纸都是娘买的,我不过提笔写了几个字。”
陈氏喜滋滋说就是那几个字才管钱,笔墨纸不费什么,“也亏我远见好,买红纸的时候多拿了一些。”
“娘一贯比旁人有见识,才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红火。”
田蜜一边张罗饭食一边听外面母子磕牙,忽然觉得相公能讨婆婆喜欢也不全靠学问做得好,读书人说话就是中听,看婆婆高兴得!卫家这三兄弟拉出来比比,陈氏会偏心真不难理解。卫大郎兄弟回来的时候,天色将暗,跟着就该合家围坐说着吉利话吃年夜饭,他俩半路上就商量说先回去换身好点的衣裳,再上爹娘那头去,一回去却发现婆娘孩子还在家中。卫二郎问李氏怎么没去帮忙?李氏苦着脸低声说:“娘说别空着手去,大嫂就拿了些白菜萝卜,娘一气之下把我们赶回来了,改口说各吃各的。”
“那咋行???”
卫二郎脸色都变了,又问李氏,“你拿的什么过去?”
李氏原想避重就轻,看躲不过了,说:“我想着三郎平常总在吃蛋,估摸娘那头蛋缸空了,就拿了些蛋。”
“就几个蛋?菜呢?肉呢?你切块豆腐拿点花生糖快也好啊!”
李氏侧身坐下:“咱家仅有那块肉还是杀猪当天娘给分的,我腌了还没舍得吃,又想着娘那头缺啥也不会缺了肉,就没拿……至于说别的,那不得花钱吗?咱有什么钱?”
“上半年分家不是得了银子?”
“后来又买了两亩旱地,孩儿他爹你忘了?”
卫二郎叹了口气:“我还不知道你?没钱是真的,要说一个子儿都没有我也不信,你总该买点东西,再穷也得过年……再说,娘就算说话不咋中听,让我们吃过亏吗?哪回去吃的不比孝敬的多?”
已经闹成这样,再说这些也晚了,“你把腌那块肉煮了,我们关上门热闹一下,肉煮好了别忘记装一碗给爹娘送去,就这样吧。”
李氏很舍不得,还是点了头。卫二郎问栓子呢?在家不?“在屋里。”
“咱拿不出好东西孝敬爹娘,就别让栓子去老屋伸手要吃的,听到没有?”
李氏也答应下来,又在想上半年随着大嫂闹那一出是不是错了呢?她如今越发怀疑当初的抉择,可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也回不去了,悔也没用,得想法子把日子过起来。李氏炖肉去了,她炖肉时依稀听到大嫂那头的吵闹声,还听到狗蛋在哭,至于那两口子吵什么就听不真切。不过哪怕没听见猜也能猜到,不就是为了年夜饭?大哥怪大嫂抠,怪她丢人现眼,大嫂哭穷,反正回回都是这样。……卫二郎端着肉过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老屋这边早吃上了。他把炖肉放下,给爹娘赔了不是就准备回去。正要走,就被陈氏叫住了。陈氏让他等着,转身找了个大海碗,装了花生糖块递给他。“菜我就不分你了,这个拿去。”
卫二郎不好意思接。“让你端你就端,非要我骂你一顿才肯接?这也不是给你的,是给栓子的,过年咋能不吃口糖?”
卫二郎听着心里越发难受,说:“爹,娘,儿子对不住你们……”“你打住吧,别翻这些老黄历来败我心情。”
卫二郎端了碗准备走,卫成说送送他,出去好一会儿才回来。他回来田蜜就递过去半碗汤:“外面冷不冷?相公你快喝一口。”
卫成喝了,等热汤进了胃里,身上都跟着暖和起来,他说:“大哥二哥也不容易。”
“乡下地方又有哪家容易?老三,不是我不疼你两个哥哥,我和你爹既然跟你过日子,总得为你打算,你心里得明白,不管小时候感情再好长大以后各自成了家兄弟就不像原先那么亲密无间,遇到困难还是应该互相帮忙,但也有个说法叫救急不救穷,分寸你得把握好,别自己都没把日子过顺就烂好心接了兄弟的烂摊子。”
“这些话,我不想翻来覆去说,吃饭吧,别管他了。”
卫成又吃了几口,想起来说:“上次我给先生送肉去,他说我既然考上廪生年后就去府学看看,能被府学那边看中的话,去那儿读比县学好。哪怕不成,再去县学也来得及。”
“这个你自己决定。”
“我准备出十五就去,去之前先上衙门把四两银子领回来。”
除夕这晚,睡是没法睡的,各家都燃着油灯守岁迎新。这要是城里头的高门大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爷们谈谈头年的大小事,再展望一下第二年,妇人们吃着糕点听着戏一夜就过去了。乡下清净很多,走出去能看见各家都点着灯,声响就很少有,只偶尔能听见一声笑,那是玩疯了的孩子发出来的。卫成成亲不久,他媳妇田蜜尚未开怀,卫家老屋只得四个大人守岁,干坐着打发时间很慢,陈氏就起了头,同儿子说话。田蜜坐在旁边听,听了没多会儿,话头就抛给她了。“有个事我一直想问,三媳妇你先母娘家那头还有人吗?”
田蜜一时反应不过来,回过神以后点点头说:“有是有……娘好奇这个?”
陈氏边剥花生边说:“我就纳闷,你嫁过来三四个月了,说过一些田家事,好像从没提过外祖父母,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谈不上吧,主要我没投好胎,生下来是女儿家,先母在世时没觉得有什么。那时我也还小,只大约听大舅妈说我娘她不是顾家亲生的,母亲在世时还时常又来往,她故去之后,我爹同外祖父那边慢慢就远了。”
卫成起先还没领会到,深想以后才明白各种关节。他岳母没生下儿子就走了,岳父想传香火势必会再娶,新媳妇进门之后男人哪还能同原配娘家亲热,那不得把醋坛子打翻?况且这个娘家还不是亲的,会断绝往来也不稀奇。卫成将手搭在田蜜手背上,问她:“舅家从没照应过你?”
田蜜点头。“先母娘家姓顾,原是大田村的,我大舅早年挑着担子做货郎,好像遇贵人发了笔财,举家搬进城里去了。这些是以前听我爹说的,后来他没再说过,舅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不清楚。”
说到田蜜她娘,卫家人没什么印象,说到顾货郎他们还想得起来。早很多年他做货郎的时候也挑着担子来过后山村,陈氏还问他买过针线。“顾货郎我知道啊,个子没三郎高,是个大方脸,原先每隔一段时间还往我们这边来一头,他不来了我猜是不是发财不做货郎了?还真是!……你说他搬进城了?县城吗?”
田蜜答不上话:“这我真不清楚。”
“原先看他还厚道,买点线都会多给,却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陈氏正感慨着,让男人打断:“又说胡话。”
“我说什么胡话了?再怎么说三媳妇也是顾货郎他妹子留下的唯一骨血,再有不是亲生的,好歹从小就一起长大的,他妹走了,他也不闻不问,岂不是送上外甥女给后来的磋磨?但凡他出个面,钱氏也得收敛一些……”陈氏一波分析下来,越发觉得田蜜不容易。卫成听着也很难受,看他一脸揪心田蜜还反过来安慰说都过去了。后娘对她的确谈不上好,但也不是非打即骂,平常还是笑眯眯的,也就是多让她干活少给她吃饭。亲爹是个万事不管的,只管挣钱种地,觉得孩子就是自家婆娘管的。且不说蜜娘,就是狗子也不见他爹多关心。可能亲娘走得实在太早,田蜜记忆里没有特别幸福的时刻,因为心里没落差,哪怕人人都可怜她,她自己觉得还凑合,日子能过。田蜜没去为谁解释,也没顺势诉苦,她感觉卫成搭过来的手有些凉,问是不是冷?陈氏自然就住嘴了,朝三儿子看过来:“三郎冷啊?”
“只是手上有点凉。”
“等会儿,娘去拿炭来给你烤烤……年前进镇正好遇上有拉车卖炭的,我怕你挨冻买了半筐,真派上用场了。”
“忍忍就过去了,费这钱做什么?”
“我想着你读书写字都要静坐,冬天有活干还好,坐那儿不动多冷?反正也就半筐,买都买了,别心疼了。”
“对了,三媳妇,你娘既然不是顾家亲生的,你有没有想过找一下你娘的亲人?”
“想过的,但一来我母亲再世时我还小,不怎么记事,二来我母亲她大约也不记得她家里人,从未跟我提过。顾家人也说不上母亲的身世,只知道当初顾家老太爷曾是澜山关的一名士兵,当初他瘸了腿脸上带了山带回了襁褓中的顾兰伊,也就是我母亲。后来顾家就在大田村盖起了新房,买了20亩田,过起了日子,没人提过母亲的身世。只母亲走的时候有给我留下一个盒子,里面有她儿时的襁褓和一个金锁,根本无从找起。”
听出田蜜声音中的难过,卫成握住了田蜜的手,田蜜心一暖“其实,我也没想过一定能找到先母娘家的亲人,如今我嫁进了卫家,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相公也对我好。我就想着大莫是菩萨怜我幼时丧母,所以让我能遇事托梦逢凶化吉,又让我进了卫家这样好的人家。我也没有什么野心,只盼来年相公府试能一切顺利。”
陈氏也想到了三儿子,也盼着来年府式顺利,三郎再中就是举人了,她也能但一回举人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