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三章 李世民–这个祖宗得认 下

第十三章 李世民–这个祖宗得认 下(1 / 1)

法琳回到自己的别墅豪宅以后,经过三年多的闭关苦思,头发都快掉光了——这个可能看不出来,反正就是挺费脑细胞的,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决定再次出手。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先通过发表文章制造舆论,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然后再去和政府谈条件。结果,当他发表了以《辩证论》为题的很多观点以后,还没来得及去找皇帝实施第二步计划呢,613年九月,道士秦世英就跑到李世民那告了他的黑状。秦世英说:“陛下啊,那个法琳团伙亡我之心不死啊,上次教训了一顿还不老实,又在暗中搞风搅雨呢,您瞧瞧,这不是他写了好几卷子《辩证论》,不仅大肆鼓吹佛教比道教好,还大骂您老人家的先祖,大骂皇室,杀他几百次都够了。”

当然,秦道士的说法比较文艺,说“讪谤皇室宗庙,毁黩先人,罪当罔上。”

秦世英这招可谓阴毒至极,龙有逆鳞,宗庙先祖岂可轻辱,李世民当时雷霆震怒。不过太宗总算是个明君,没有失去理智,冷静了一下再想想就明白了,于是派刑部尚书刘德威、礼部尚书令狐德棻(这时终于升官了)等人组成审判团,负责审理法琳一案。据佛典记载,主审刘德威问法琳,当今陛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道教排在你们佛教上面这不是应该的嘛,你们还非想要压道教一头,你这不是脑子有病吗?最不应该的是,金口玉言,万岁都下旨了,你不但不执行圣旨,还四处造谣,毁谤皇室,你犯事了,你犯大事了,坦白从宽吧。法琳也冷静下来了,官法如炉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谁能不害怕,于是矢口否认,我哪敢不遵圣旨啊,没有的事儿。于是,经过一个来月的取证调查、法庭辩论,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法琳依旧坚持无罪辩论,不坚持也不行了,真承认了那可是要命的。刘德威等人只好如实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一听不太相信,你们是不是消极怠工啊,去,把他给我叫来,朕要亲自审问。面对皇帝,法琳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据说接连回答了李世民二百多个问题,把李世民听得心悦诚服。不过这并不足够让皇帝就把这件事揭过去,还没个结论是不能免了法琳的罪,后来李世民又想了个办法。十一月二十日下诏说,你不是说佛法灵吗,给你七天好好念观音经,求佛祖显灵,如果显灵了就饶了你。七天以后,李世民派人去看看结果,虽然菩萨、佛祖、罗汉什么的都没来救场,法琳却照样泰然应对。实际上,李世民已经有了给法琳免罪的想法了,派人把他带来,又详细问他佛和道的优劣,法琳对答如流,佛典方面肯定是要大力美化法琳,所以最后皇帝终于敬服于法琳的佛法渊博,把他无罪释放了。事实上,李世民也的确对法琳从轻发落,安排他去益州度假了。临行前,法琳还作了一篇《悼屈原篇》,不禁让我想起在想当年,贾谊也曾被汉文帝贬到长沙,然后写了篇《吊屈原赋》,想来自古这些受了委屈的都喜欢和屈原沾点边。不过贾谊是公认的大才,司马迁把他和屈原合在一起作传,欧阳修也专门为了班固对贾谊的一句不合适的描写,专门写了篇《贾谊不至公卿论》为贾谊鸣不平,可法琳也仅在佛教界算是高僧,和屈原比想来有点不适宜吧。无论如何吧,反正是法琳也写了,人家也说了自己是为了“寥申己志”,640年六月,还没有踏上四川的土地,可惜一代高僧病死在百牢关菩提寺。道友们可以看看地图,百牢关离四川已经不远了,再坚持坚持没准就到了。有关法琳,后面在讲佛道之争时再介绍吧。有些人会问,《西游记》里唐太宗李世民不是还派唐僧去取经吗,感觉小说里面的大唐就等着佛教来救万民出水火呢,就等着唐僧取来的真经拯救这个地球了,那不是应该很重视佛教才对吧?有关唐代的佛教问题,我们也讲了一些,就不再详细探讨了,整体上,唐太宗对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兼容并用的态度,只是对道教多了一层尊祖的意思。随着尊道抑佛的政策深入化,佛、道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斗争日益激化,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唐朝政府为了稳定和平衡才会有偏向道教的一些措施和行为,此后的历代大唐皇帝们,也基本上效法了唐太宗的宗教政策。有学者研究过,经过法琳这件事,唐太宗对于佛教的态度还是有所改变,特别是贞观十四年前后,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前,李世民虽然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的政治原因,才不会走极端去灭佛,但常期受到傅奕、魏征等人的影响,对佛教却也不会生出太大的好感来。特别是傅奕,这绝对是一位坚定的反佛斗士,后面再开个单章讲讲他和唐代的佛道之争那些故事。正是由于这些道士、道士出身的大臣等时时在耳朵边上说佛教的坏话,早在贞观元年之时,就检校佛法,清肃非滥,“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子孙复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还说佛教是“殊俗之典”、“异方之教”,哪里比得上我们本土的“诸华之教”,“敦本之俗”。长孙皇后也夫唱妇随,表示“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为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由于修订了氏族志,又认了正统华夏的老祖宗,自然就认为皇室血统是源于华夏的,比孔圣人的山东士族还要高贵的,这一套本位理论可以说是完全承袭了北魏太武帝。由此可见,唐朝政府对于佛教的弊端认识还是很深刻的,也天然有警惕之心和偏见。通过李渊和李世民的有效地宗教政策的实施,全国的和尚总数从隋朝时的二十三万多人,到唐太宗时期已经降到了不足七万人,这和早期的李渊沙汰政策有很大关系。那么经过法琳事件之后呢,李世民对佛教的态度的转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得到证明。比如贞观十四年十月,迎供华严宗祖师杜顺的遗体,十五年五月,在弘福寺为母追福制疏,自称菩萨戒弟子,十五年,十七年,两次派人去印度,十九年(这一年比较重要,是645年)很隆重的迎接玄裝西天取经回归,二十二年亲自撰写《三藏圣教序》。由于李世民的对佛教的这种微妙的变化,对后世唐朝的宗教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直到845年,大唐近百年的皇帝对佛教都有所尊崇,佛经的翻译也一直不断,佛教的各宗也都纷纷兴起,所以,法琳对整个佛教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也离不开佛教已经被整顿的得差不多了的原因,要是还有唐初那个规模,估计谁也不能容忍。至于《西游记》里李世民派玄奘取经以教化万民,那也只是小说的演义,不过他的确是很支持玄奘翻译佛经,当然了,同时也要求玄奘把《道德经》翻译成梵文,目的当然是要把我们大华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去,以教化那些蛮夷。这次翻译佛经道经的事情是发生在贞观二十一年,当时,参与者还有道士蔡子晃、成玄英等人。李世民把这些人集中在五通观,由道士给玄奘一句一句分析这五千文,穷其义类,得其旨理,然后再让玄奘一句一句译成梵文。通过这次合作,也表达了政府对佛道关系的调和的意思,也是李世民对佛教的态度有所转变的一个依据。前面一直在说唐朝政府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来扶持道教,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放任他自由成长了呢?对于道教,自然也不可以失去控制和管理,任其泛滥步入佛教的后尘,特别是对于宗教危及皇权的情况,更是零容忍。比如,李世民对于道教的谶纬非常重视,当年李渊就利用“李姓当王”收拢天下群雄,为打天下大造舆论攻势,杨广也因此“尽诛海内凡李姓者”,这种宗教的符命就是天命,名正则言顺,这可谓是个雷区。据《资治通鉴》记载,刑部尚书张亮收了五百个干儿子,说到收干儿子,没有详细考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道友们看看五代史,那些大小人物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干儿子,等有时间了可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又说多了,这个张亮比较狠,干儿子数量足够多,他还和术士公孙常、程公颖一起鼓捣图谶,并说我胳膊上有龙鳞,这是不是就说明天命要让我当皇帝啊?都做到了尚书这么大的官了,不知道为什么这脑子这么不够用呢,您胳膊上长个胎记就是龙鳞了?你怎么就不想想那还可能就是鱼鳞呢?结果就有人就告密了,这不,李世民很快就知道了,然后就把张亮、程公颖等一锅端,享受了抄家的待遇,然后全都砍了脑袋参加免费地府终生游。奉劝诸道友啊,千万别在背后说人坏话,特别不能说领导的坏话,就算和最可靠的朋友、铁哥们也不能说,只要你说了,领导就能知道,相信我,这是件很神奇的事,科学都解释不了,但在官场,这却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李世民还是很睿智的,对道教也好,对佛教也好,很理智地对待那些神佛,很明确地把宗教作为国家政治的一部分来对待,一切都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和很多伟人一样,无论以前是多么英明神武,晚年也会做出些荒唐事。晚年时,李世民一改以前不信求道长生的事,对求仙和仙药有了极大兴趣,不但亲自炼丹服食,还招聘了天竺方士,就让他们在皇宫里炼丹,所以有学者大胆提出了他可能是死于丹药中毒的假设,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能揭秘。上行下效,皇帝自然是引导着贵族圈子的时尚潮流的,那些有钱人们便开始追赶跟风,纷纷开炉炼丹,这种风气将一直沿续下去,高宗、武则天、玄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等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炼丹大业,吃毒丹死的前赴后继,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后世人们认识外丹术的危害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韩愈对道教的外丹毒死人的事有着切身的感受,写过《论佛骨表》《卫府君墓志铭》《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等相关的文章,对这种愚昧的人和事进行抨击,表达了一些聪明人对这种丹药之风横行的忧虑。只是既可惜又讽刺的是,这样一位聪明人,却同样服食丹药中毒而死。这不,白居易就表示这事很无奈,写了首《思旧》诗,说韩愈、元稹、杜元颖、崔玄亮你们这些吃丹药而亡的聪明人,都比不上我啊,“惟我不服食,老命反延迟”。当然,对于韩愈这位大儒,如果是由于吃丹而死,真的有点——是太没面子了,所以儒学界表示以上全是造谣,纯属虚构,特别是宋儒,更是极力为他辩解,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挺有意思的。OK,结束了大唐两位开创皇帝的宗教政策以后,道教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是肯定的了,会大步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将有三次发展的小高潮,虽然中间略有波折,下面就先看一次小高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浴血兵魂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唐朝好相公 大秦:寒门小娇妻 魏延的种子三国 林氏水浒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进击的石头 战国明月 欧洲我为皇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