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七章 当道教遇上满清 4
背景色:字体:[]

第十七章 当道教遇上满清 4(1 / 1)

没了束缚以后,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便在圆明园里修了一座广育宫,把碧霞元君请了过来,天天香火供奉。广育的意思很明显,自然是多子多孙了。据说雍正有过十个儿子,不过早夭的比较多,为了大清的延续,想多生点儿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既然讲到了碧霞元君,这里就稍展开一点,多说几句。碧霞元君在前面没怎么讲过,主要是这位女仙的影响力差不多是从明清才开始显示出来的,以前一直没怎么受到重视。碧霞元君的道场在是泰山,当地人尊为泰山老母。每到农历四月十八生日那天,各方信徒都会来上香。为了显示虔诚,很多老头老太太都是提前一天背着香烛开始上山的,累了就坐在台阶上歇会,也是泰山一大景观。现在民间信仰里有“北元君,南妈祖”之说,说明这位女仙在北方的影响力之大。又想起来很久以前的一个新闻。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曾有个小新闻,规划建设水立方的地方有一座明宣德年修建的北顶娘娘庙,乾隆年间重修过。当时就是为了保护这座古建筑,经多方研究后决定把水立方向北移了一百多米,就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今天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里还能看到这座有幸被保留下来的小庙,小庙里的神仙北顶娘娘实际上就是碧霞元君。有些道友可能不知道北顶的意思。清末震钧写过一部叫《天咫偶闻》的书,里面有这么一段描写:“盖北方多山,庙必在极顶,因连类而及,谓庙亦曰顶”,而这座小庙又在老北京的北边,自然就有了北顶这个名字了。实际上明代北京共建了五座碧霞元君庙,分别位于东、西、南、北、中,也就是五顶小庙,由此也说明了这位碧霞元君在北方人的心目中还是挺重要的。碧霞元君就不再多说了,再简单说说妈祖,因为在清代以前,这二位本来一南一北没什么关系的,到了清朝两位女仙却由于封号的原因产生了关系,甚至出现了泰山神女和湄州妈祖共享碧霞元君这个称号的现象,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也算是独一份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说妈祖和碧霞元君有关系的是清初汪楫的《使琉球杂录》,这部书在康熙二十三年成书。书中汪楫称他在1682年的时候在杭州孩儿巷天妃宫偶得了一部《天妃经》,而这部经书里面说崇祯曾经封妈祖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而且后来又加封过一次,成为“青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这部传说中的《天妃经》谁也没见过,后人猜测这部经书很可能是某位信徒自己搜集整理了一些东西然后出资印了那么几本,恰好被汪楫所获,所以汪楫所说的这些暂时还没有办法考证真伪。目前可以考证的是明代的确封过妈祖,而且是封过两次。一次是朱元璋在1372年封的“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另一次是朱棣在1409年封的“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除了这两次以外,还有一次是崇祯十七年加封的“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安定慈惠天妃”。可以看出,这三次有记载的加封妈祖,都和碧霞元君不沾边。总之,目前还找不到直接的证据说崇祯敕封过妈祖为碧霞元君。实际上话又说回来了,这二位女仙的身份和地位差距还是很大的,碧霞元君是主神一级的,地位是极高的,而妈祖的地位则要低很多,只不过就是凡尘俗世中的一位水神罢了,就好像《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和土地爷之间的差距一样,这在圈内圈外谁都知道,要想胡乱封妈祖也不太可能。如果确实想抬高妈祖,道士们可能会有意识把二者联系起来,所以在康熙年间的《历代神仙通鉴》中就说由于妈祖在明朝几次被封为天妃,所以修成了正果,成为碧霞元君,这里显然是把碧霞元君当作了一种神仙的等级而不是指的泰山那个女仙了。道光年间,李涵虚(后面专门要讲他)在《吕祖全书》中也说天妃妈祖实际上是麻姑的化身,因为功德圆满,证位碧霞元君,显然是沿续了《历代神仙通鉴》的说法。福建一带则有临水夫人陈靖姑就是“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的说法。总之,从明代到清代,妈祖和碧霞元君的互认的情况非常多,以至于有很多专业水平不高的道士都分不清楚怎么回事,更不用说民间百姓了,慢慢地,很多地方就认为二者就是同一个神仙,于是也出现了乾隆、嘉庆都敕封妈祖为碧霞元君的情况,道友们心里有数就好。言归正传,接着说雍正。雍正本人不但精通佛法,他对于道教的很多理论同样是很精通的,而且还非常相信,尤其是对张伯端的南宗内丹理论更信服。雍正说:“紫阳真人所著《悟真篇》,不特为道教真诠……朕心深为悦服”,还亲自把张伯端的一些东西专门摘抄下来,收录进了《御选语录》中。有一次雍正研究完《悟真篇》以后有点困意,便小憩了片刻,结果还做了个梦。梦很简单,有个自称天台的道士来找他,说自己的道观被人占了,现在也没地方住了,很苦恼,麻烦皇帝能不能过问一下,给安排个地方住。雍正醒来以后挺重视,因为自己天天研究紫阳真人的书,张伯端不就是天台那里的吗,所以这个托梦的道人会不会就是张伯端呢?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给浙江总督李卫安排了一个秘密任务,说浙江是你的地盘,你抓紧时间安排得力手下去寻访张伯端的旧址,看看有什么情况,早点汇报。不久雍正就收到回报,说天台山桐柏宫多年前就被地主恶霸占了,里面道士诉讼多年根本没人搭理,另外台州府紫阳真人的旧址也都破败了,还被元坛庙占了不少地。结合自己那个梦,雍正便确定了那个托梦的道士必是张伯端无疑了。恰好有懂事的大臣送上折子,折子是不是李卫上的没细查,估计差不多,大概意思就是说紫阳真人显圣,说明皇帝您也是有大法力的人,颇有振兴千古伟业的功绩,建议重修台州紫阳楼,恢复旧貎,再修一座悟真桥、立一座悟真坊。雍正欣然同意,一系列操作执行下去:雍正十年派工部主事刘长源亲自去张伯端故居璎珞街督建紫阳道观,由道士陆宾阳主持具体的修造事宜,同时又拨专款修缮天台山桐柏宫。雍正十一年加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紫阳道观落成,第二年三月雍正御笔亲作一篇《道观碑文》,勒石立于正殿后。石碑现保存临海博物馆里,有缘的道友可以去欣赏一番。桐柏宫的工程完成以后,雍正又亲赐“桐柏崇道观”、“万法圆通”两块大匾。至此,雍正感觉总算是完成对张伯端来托梦的交代。雍正不但在圆明园里修了广育宫,从1730年开始还搬进了圆明园,原因是园子大,又清静,适合自己养病,当然也方便炼丹嘛。当时负责人掌管炼丹的是张太虚和王定乾两位道士,需要什么东西自然是他们说了算,据《活计档》记载,1731年雍正开始炼丹,先后用煤约192吨,炭42吨,其他的铅、铁、铜、硫黄等等不好计数,肯定是用的也不少。这些炼丹用的材料每年分三十次左右送进园子,平均半个月不到就一次,说明当时炉火不断,炼丹事业坚持得不错。炼丹的力气活儿估计不用雍正亲自上手,自然有两位道士带领一干弟子做,不过雍正对于炼丹并不是外行,这位除了有早年研究道经的基础以外,尤其是《悟真篇》学习也有了感悟,比如他写过一首《烧丹》诗,是这样的: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您看看,这可不是简单的内行能理解这么深的,这分明就是炼丹界专家一级的水平嘛。每当辛苦炼出了金丹,除了自己吃以外,体恤下属的雍正还经常赏赐给大臣们吃。仙家丹药当然不可能谁都有资格吃到,必须是有功劳的或者是雍正喜欢的人才行,比如雍正在批完了田文镜的折子后,想想这老家伙忠于 大 清,又是搞摊丁入田,又是搞士绅一体纳粮的,今天刚好出了一炉新丹,还热乎着呢,赏他一枚吧。又怕他不当回事,于是就在折子上写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

其实通过这几句话也可以看出,这位多疑的皇帝对丹药还算是内行的,按道理也不应该糊涂得沉迷进去,难道真的是被长生迷住了双眼?据《活计档》记录,园子里最后一次进货的时间是1735年八月九日,其中有黑铅200斤。到二十一日就传来消息说雍正驾崩,至于怎么崩的没人说,成为了清宫一大谜。有人猜是遇刺,有人猜是暴病,有的史学家则推测这位皇帝也是乱吃东西吃死的,什么东西?别的不说,仅天天用那么多铅怎么可能活得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帝国法兰西 北宋大法官笔趣 余宋 三国之马腾天下 革宋 逆明小兵传奇 大明嘉靖:朕不是昏君 御红楼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重生美国之大奴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