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可以开高一些。”
夏臻提醒道。“我们是私人作坊,只要他们能替我们赚钱,多给一些好处,没有问题。”
他在沪市请的人,工资都比外面高一倍左右。 县城这些人,他同样没有少给好处。 这才换来他们死心蹋地给自已工作赚钱,否则像姚杰这样的聪明人,很可能已经离开自已,独自搞炒货作坊自已出来单干了。 “放心。”
耿启中哈哈笑道。“我早了解过你的手段,自然不会亏待手下人。”
这半年夏臻去了沪市读大学,他经常来这边的作坊,明面上是帮夏臻看着,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 实际上是尽可能地了解他的赚钱手段和用人手法。 最终的体会是,他无非是用好了这两招。 第一,他的眼光放得比较长远,别人还不知道,或者还不敢做的事,他敢抢先干,所以占据了优势。 第二,他用人比较大胆,只要看中某人能帮自已赚钱,就会大把撒钱出去,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可以安心工作。 这两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第一点需要一点天赋,耿启中自认眼光独到,也比较难做到。 第二点就简单多了,他相信自已不会比他干得差。 这样一来,只要多和他合作,相当于自已也达到了第一条。 加上自已有夏臻没有的人脉和关系网,所以还有什么理由赚不到钱? “如果这样,只要你放出风声去,不用几个小时,就能把人招齐了。”
夏臻见他说得这么有信心,也觉得自已白担心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现在真的不缺能干活的人,缺的是赚钱的机会。 年关近了,有的人可能会想着和家人在一起,有事放到明年再说。 如果给的够多,想来没有人能抵抗得了这样的诱惑。 祝琴和夏凝下班回来,看到夏臻已经到家,自然又是一番惊喜和问候。 晚上家里做了一桌好菜,温上夏臻准备好的糯米酒,一家人痛痛快快喝了个过瘾。 因为酿酒的糯米里,放了枸杞和覆盆子,它们都是从禅境花园催熟的,好喝还滋补,在这大冬天里,喝了热酒后微微出些汗,感觉特别舒服。 “家里现在其它都好,就是不能洗热水澡,有些不方便。”
夏凝饭后洗了把脸,又感慨了一句。 虽然县城有收费的澡堂子,价格也很便宜,她总觉得不大卫生。 “这还不容易,我们自已弄个洗澡的设备就行了。”
夏臻自已可以去游戏世界洗澡,家里人可不行,所以打算弄个简单的热水器。 至于具体怎么弄,他很快有了详细的方案。 首先在厨房和堂屋中间的墙上,打一只壁炉,这样厨房和堂屋的温度就会高上不少,平时坐在家里,也不用怕冷。 再在壁炉上面打一只大水箱,用来贮存热水,这需要找专门的师傅定做。 同时在上面接一根进水管,边上接一根出水管,让热水和厨房的水笼头接在一起,平时洗东西,也不用怕水冷了。 最后接一根烟囱,就一切OK了。 到时在厨房边的空地上,用塑料布围一处地方,放上洗澡用的大澡盆,就能舒服泡澡了。 “你说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啊?”
听说只是费点木柴,不但家里会暖和许多,还有热水用,夏凝有些不敢相信地嚷道。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为什么没有人家搞这些? “当然可以。”
夏臻语气肯定地回答。“国外住在北方的家庭,家里几乎都装有壁炉,用它烤火,比烧炭盘安全多了。”
“至于上面的热水装置,跟灶里的盘肠壶差不多,水烧开后可以直接装进暖水瓶里,连烧水的事都省了。”
所谓盘肠壶,就是用一根圆圆的空心铜管子,盘成一口锅大小,安装在锅的下边,上面有一只两升大小的水壶,安装在灶上两口锅的中间。 烧饭炒菜时,水壶和管子全部加满水,水受热后自然对流,直到开烧开。 只要把盘肠壶里的水舀起来灌进热水瓶,就有开水了。 正常家庭做一次饭至少能灌一暖瓶开水,中晚两顿两壶水,足够一家人饮用了。 他打算把壁炉上面的水箱,打成倒凹字形。 这样往凹字中间的缝里塞柴烧火时,周围和上面同时受热,热水的速度就会快不少。 趁时间还早,夏臻出门找白铁皮匠,说了自已要打东西的形状。 至于水箱的容积,他考虑到用水量和使用频率,决定打50升就差不多了。 顺便让他装好进水口和出水口笼头。 至于安装和接水管的问题,得找专门修自来水的师傅,一般每个街道总会有类似的师傅。 每年冬天的时候,如果水管没有保护好,结冰出不了水,或者管子冻裂了漏水,就需要他们来修理维护一下。 夏臻晚上接连走了四处地方,才把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师傅们都很客气,愿意放下别的工作,先帮他做事。 原因很简单,他进门时给每人丢了一包烟,还是他们自已绝对舍不得买来抽的大前门。 想要人家心甘情愿做事,没有比香烟开路更好使了。 反正都是于永攀和马万喜送的,他自已不抽,到时最多过年时招待客人,或者拿去送给舅舅。 何况他给的工价,几乎是正常的两倍,谁不想干这种来钱多的工作啊! 耿启中那边的速度也比夏臻预计的要快。 第二天中午,要招的缝纫师傅就差不多齐全了。 至于缝纫机,则更简单了,大多数人家里本身就有,直接抬过来就可以用。 至于加工地点,位于龙山脚下一处废弃的旧厂房内。 就是房子很久没有收拾了,加上窗户也有多处地方漏风,站在里面,每个人都冷得瑟瑟发抖。 耿启中见这样不行,干脆让人抱了几捆干柴,直接在车间中间的水泥地上烧起火堆。 这样一来,房子顿时暖和了。 过来接电灯的师傅,干活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最后让大家把缝纫机沿着火堆围成一圈,虽然隔了一米远,依然能感受到温暖。 等木柴烧得差不多了,又放进几块大柴进去。 这时候温度已经很高了,不用在用大火,只要保持有火在烧就足够了。 至于裁布车间,放在一间和仓库连在一起的密闭房间里,因为吹不到风,倒不觉得寒冷。 经过半天鸡飞狗跳的准备,第三天所有人就正式开工了。 夏臻第二天依然在家里考虑壁炉的事,没有去管耿启中的安排。 反正合作过多次了,相信他能轻松完成这件事。 耿启中的处事方式,现在跟自已已经越来越像,一切以完成目标为准绳,不喜欢找理由,也不喜欢讲大道理。 倒是抽空去了干爷爷家一趟,陪老俩口吃了午饭,还送了些禅境花园产的水果和蔬菜。 另外给了一大包搭配好的中药包,让他们妥善保存。 里面一共装了五十小包,如果炖鸡炖肉,可以直接放一包就行。 老人年纪大了,天一冷就不想动。 中药炖鸡,能生津养血,补养元气,最适合老年人了。 “这可是好东西。”
听说是他亲自准备的中药材,陈老笑得很开心。“那我隔三岔五,得炖只老母鸡来吃,免得浪费你的一片孝心。”
夏臻到了沪市后的所作所为,他通过孙子陈振铎,多少知道一些。 对他在那边混得如鱼得水,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幸好当时硬着皮头,认下这个干孙子。 到了现在,如果自已依然想这样做,只怕会被人误会自已心术不正呢! 毕竟现在的夏臻,已经不缺大人物的照应。 自已现在的能力,还不如在出版社退休的老徐,对他的帮助更大呢! 好在他没有得势便猖狂,依然把自已当干爷爷看,说来还是自已看人的眼光好。 “如果你们真的能做到,那真的不枉我辛苦收集这些药材了。”
见老爷子不像开玩笑,他认真地回答。 离开前,陈老除了送一些别人送来的营养品,另外送了几包被本地人当成滋补佳品的荔枝干和龙眼干,让他带回家吃,不用舍不得。 如果喜欢,年前他可以再送一些过来。 这东西比肉还贵,一般人真的舍不得买来吃。 除了看望太过重要的长辈,或者送人情,才会不得不买一些。 陈老这样的身份,自然有的是人送过来。 “谢谢爷爷。”
夏臻知道妈妈爱吃这个,笑着接过来。 回家的路上,他拆开一包荔枝干,抓了几棵放在心里,边走边吃。 荔枝和龙眼树,他都已经培育过,也采摘一些新鲜的果子,自已没事解馋。 因为是热带水果,现在买不到新鲜的,所以不能拿出来给第二个人看到。 但是准备些干货却没问题。 如果过年家里能多备些荔枝干和龙眼干,到时剥了壳用来煮糖水,可是一道又美味又滋补的甜汤。 有客人来了,再加几个鸡蛋进去,那就是待贵客的糖氽蛋了。 回到家里,他把陈家带来的礼物,放在柜子里,交给妈妈一起处理。 见李自强出去忙了,他进了禅境花园,催熟荔枝树和龙眼树,然后采摘果子。 至于怎么晒?前世网上有教程,他偶然看过一次,记得大概步骤。 就是晒之前先放进水里煮一遍,说这样果壳不容易裂开。 然后放到太阳下暴晒几天就行。 因为是自已吃的,晒到几成干,还不是自已说了算? 不想被家里人看到,他选择在戴夫家煮。 最后干脆直接放在那边晒荔枝和龙眼。 反正这个世界,暂时是安全的,不用担心会有意外发生。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现实世界是冬天,不能保证每天有太阳,加上冬天气温低,太阳火力不足,只怕到过年,都未必能晒好。 最后两种水果他都准备了一百斤,煮了一遍后,又找了几张防水布,分别摊在屋前的空地上。 这样只要隔段时间过来翻一下就行,其它时候不用管它。 忙完这些,已经是傍晚了。 他怕和李自强碰头,故意从外面回来。 “哥,你最近是不是没写诗了?”
李自强已经在准备晚饭了,看到夏臻回来,就把掌厨的位置让出来,到灶下生火,又疑惑地问道。 以前他在家的时候,三天两头能收到汇款单。 左邻右舍也认可了他作家和诗人的身份,现在很久没有收到汇款单,家里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怎么会?”
夏臻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关心这个,却没骗他的打算。“以前没钱,多写些赚稿费,现在我做生意不缺钱,写得确实没有以前多了。”
至少学校每月一期的校刊,卷首位置都给他留着。 等过了宣传期后,他会把它寄到《诗刊》或其它报社,再发表出去。 一学期下来,加上其它因为各种原因,发表的散文和故事,二十篇还是有的。 平均下来,每周至少一篇,也算高产了。 “哦。”
李自强听后这才满意地应了声。“最近隔壁的思渝哥,也经常收到稿费汇款单,如果你不写了,那肯定会被他比下去。”
虽然廖家和夏家关系不错。 在他心目中,夏臻才是自已的亲哥,廖思渝显然不是。 “原来你是因为这个,才关心这事啊!”
夏臻听后笑着在他脑袋拍了一下。“以后别跟人比了,我们只要自已过得开心就好。”
年轻人就是不愿意服输,在这种事情上,也要争个谁强谁弱。 问题是稿费才多少? 一年如果能写几万,真的非常了不得了。 而做生意不一样,一年赚十万,也非常轻松。 除非写长篇小说出版,又能成为畅销书,一本书大卖几十万本,那收入同样不菲。 像他的《包青天》系列,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小说。 因为不缺钱,他都很少关注具体的销售数量,只知道前六本,已经给他带来十五万的收入。 如果明年继续发表后面的小说,加上前面六本的销量延续,收入翻几倍都有可能。 这要是搁在前世,妥妥能进入作家收入榜,毕竟相当于年入好几千万啊! “知道了。”
李自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确实不希望夏臻获得的名声,被其它人占了去。 特别是廖思渝写作的事,还是夏臻哥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