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防线守中间,放两翼,只是延长了日军小鬼子的运输线,第二道防线放开中间,守两翼,又能够牵制住一批日军主力,我们可以把决战地点选择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中间。”
一个参谋说。按照赵志国一开始制定的方案,以拖住日军后勤为主,跟小鬼子打消耗战。然后在消耗中寻找主动出击的机会,一点点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不求消灭多少日军,但务必要让日军在这场战斗中想打没力气打,想撤又感觉有机会。但是赵志国也深知,并不是每一场战斗都会按照他想的计划去打。战场上,一处阵地没有坚守下去,就可能给几万人的部队造成被包围的风险,也就意味着原定计划流产。所以跟第一个方案不冲突的预备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无法给日军的后勤造成严重的负担,逼迫日军减缓进攻速度的话,那么他们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跟日军来一场决战。但决战的地点选择哪儿将变得尤为重要。第二道防线,虽然有地道和一些关隘配合,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绝不是决战的最佳地点。“把决战地点选择在平城外围怎么样?就算第三道防线被日军打穿,我们还有平城兜底。”
姚鹏举建议。平城也是一道防线,哪怕平城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也会为最后的部署争取时间。“我同意姚队长的建议,如果这时候公路阵地还在我们手中,日军要想把河云县城的物资运输到前线,就要绕开公路阵地,这一绕,最起码要耽搁一天多的时间。”
一个参谋说。只要赵自明在公路阵地上坚守,他们将一支日军与他们的大部队给分开。日军可能会因为物资不足而无法打开赵志国他们的包围圈。而包围圈内的日军也会因为弹药不足无力继续战斗,想要吃掉一部分日军也不是不可能。“吃掉一部分日军,这部分日军会是多少人?三五千还是一两万?”
赵志国问他们,“纵使日军损失了五万兵力,你们觉得日军会因为这次损失而撤退吗?”
他们有就算有机会歼灭一部分日军,岗村手中依旧有充足的兵力继续进攻。而赵志国他们可能无法恢复防线的完整!也就是说,日军可以用五万人的牺牲换赵志国他们的防线被打穿,然后用剩下的部队继续跟赵志国的部队作战。第一军分区面临的可能就是一二三道防线的千疮百孔。甚至在赵志国他们的运输线路上随时可能都会遇到渗透进来的日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从第一道防线到平城之间,是一场混战。很可能会出现赵志国找不到自己手底下的部队,自己手底下的部队找不到司令部。只要司令部的命令下达不到各部队,就意味着这场防御战已经在走向失败。“第三道防线不能失守,我们死也要把日军拖在第三道防线上,如果……如果情况到了最坏的一步,我们就把所有的部队,包括预备部队都补充到第三道防线上,掩护平城百姓转移。”
赵志国说。这是孤注一掷的打法,但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如果真的有更好的办法,赵志国也不会选择用这种打法。“希望我们的三道防线能够挡住小鬼子吧,我们的兵力相比较于小鬼子,还是太少了。”
一个参谋说。面对四十万日军的一场战斗,前所未有。“不是希望,是我们一定要够挡住日军,岗村的部队占领我们的防区,将会有上百万百姓死在日军手中。”
日军的残忍他们早就见识过了,岗村是一定不会放过普通百姓的。赵志国他们在积极筹备作战方案,总部也没有闲着,他们早已经判断出日军会向赵志国的防区发起进攻。总部自然不可能坐视赵志国的部队就这样被日军消灭。“直接支援他们兵力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能够调动的部队要想进入第一军分区就要经过其他部队的防区。”
八路军各部队都有自己的防区,而且这些防区并不相连。其他八路军部队跟赵志国的部队要么隔着敌占区,要么隔着其他军阀的部队。大规模的兵力要想穿过其他军阀的控制区,没有中央军老大直接签署的命令,根本不现实。周围的军阀此时不落井下石,已经算是他们的仁义之举。周围唯独能够帮上赵志国的,只有西北军张师长的部队。张师长部队的战斗力暂先不提,如果张师长有调动部队支援赵志国的迹象,张师长肯定会被抓起来,以后能不能在部队继续待下去也是一个问题。“兵力兵力支援不上,火力火力我们也无法提供帮助,难道在这生死关头,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第一军分区自己抗下所用吗?”
老总发着脾气。自从赵志国率领队伍加入八路军之后,给他们八路军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如今赵志国有难,他们却帮不上忙,心里怎么不着急呢。“报告首长,太行方向发来电报,日军向他们防区方向派出了大量的警戒哨和巡逻队。”
通讯兵汇报。“看来在太行的部队也帮不上多少忙了。”
总参谋长说。总参谋长给太行的部队下令,让他们想办法主动出击,牵制一部分日军,以减轻赵志国的压力。但没想到的是岗村早就做好的了应对准备,派出一部分部队在盯紧了在太行的八路军部队。“赵志国这小子难道一点需要都没有?到现在也不发一封电报来。”
老总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仍旧没有收到赵志国的求助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