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梯队的华夏士兵打一个反冲锋,会占领更多的日军营房。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日军来说,营房成为了他们难以攻克的堡垒。第二梯队的爆破组,利用炸药包将墙体炸开,将各个营房联通了起来。一排营房成为了一道日军不可逾越的防线。反观第二梯队这边,轻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部分区域的火力明显强于小鬼子。听着营地方向的爆炸和枪声,江中直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曾在电话中向高村表示,他一定要让一万名华夏士兵葬身在河云县城中。地道失守,军营失守,军火库失守,让江中直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向司令官阁下汇报,今日清晨,赵志国部挖通了地道,趁我军熟睡之际,抢占地道,控制军火库,渗透进我军营地,目前,我军正在城内给华夏军队浴血奋战,但城外华夏军队仰仗兵力优势,突破城墙防御,河云县城危机,还请司令官阁下派出援兵,牵制外围华夏军队,我军将在一日之内,肃清潜入城内的华夏军队。”
江中直也现在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城外的华夏军队已经打进了城内,正在向主要城区步步紧逼。虽然日军士兵在逐房逐屋的防御,但是城外的华夏军队无人牵制,他们就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日军发起进攻。而城内的日军主力在军营和军火库方向跟突入进来的华夏军队陷入苦战。此时如果有一支日军在城外牵制华夏军队的主力,江中直也就有时间重新做出调整,在城内部署更严密的防御。只要让城外的部队无法跟城内的部队会合,日军守住各处,他们就算不进攻,也能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给活活困死。岗村接到电报,脸色铁青。在跟赵志国对阵以来,他几乎从没有收到过好消息。哪怕是在夜里做了一个美梦,最后结果也会是变成噩梦,这都拜赵志国所赐。再次受到河云县城电报的时候,岗村没想到河云县城已经陷入了如此危急的境地。岗村很清楚,现实的情况恐怕要比电报中的内容更加糟糕。“河云县城周边的情况怎么样?”
“赵志国的部队已经将河云县城给围了,从四面八方向河云县城发起了进攻。”
日军的斥候把河云县城的情况传到了岗村的办公室。赵志国既然要打河云县城,不可能让河云县城还有道路可以出入。“在通往河云县城的道路上有没有发现赵志国设下的伏兵?”
很显然,赵志国没有把所有的兵力都用来围困河云县城。包围和进攻河云县城的兵力都不足第一军分区兵力的五分之一。赵志国手里剩下的军队肯定是在等着岗村派出援兵的。就在不久前,赵志国把兵力部署在日军的防区,埋伏掉了日军三个大队的兵力。当赵志国再进攻河云县城的时候,岗村下意识地认为,赵志国肯定还在周围设下伏兵,等待着他们的援军。向河云县城增派援军,难免不会出现他们的部队又一次被赵志国给包围的情况。“侦察兵已经展开了仔细的侦察,我们的侦察机也一直在空中提供情报,确实没有发现赵志国的主力。”
不止岗村害怕赵志国的伏击,其他日军军官也怕赵志国使这招数。岗村派出去的援军可是目前岗村手中唯一的可机动兵力,一旦被赵志国的部队给包围,然后吃掉。岗村的防区内恐怕就再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将赵志国给挡住。赵志国的部队直接挥师东征,说不定一路追着小鬼子就能够打到海边。所以岗村在动用援兵之前,必须要做到谨慎。“司令官阁下,赵志国善于利用小股部队在夜间发起袭扰,以起到牵制我军的作用,我们何不效仿?”
日军军官说。跟着赵志国,学打仗的本事,不止第一军分区的官兵学习,就连小鬼子也想学习。在以前,每到天黑的事后,赵志国的部队就以连为单位,或者分成更小的分组,向日军阵地发起袭击,搞得日军疲惫不堪。这种打法,以少量兵力就可以让一支兵力充足的部队疲惫不堪。岗村现在即想支援河云县城,缓解江中直也的压力,又不想出现损失,派小股部队袭扰是最好的办法。“给江中直也发电报,今天晚上援军就会到达。”
岗村决定用赵志国用过的办法来对付赵志国。城内的战斗并没有因为狙击手的加入就变得异常顺利,士兵仍旧在一个房屋一个房屋地跟日军争夺。有的房屋不再是一个小鬼子抱着一个炸药包在防守,有的是三五个小鬼子,守着整个房子。为了把小鬼子一个个给揪出来然后杀死,华夏士兵就不得不用自己的生命去探路。日军在暗处,进攻的华夏士兵在明处,只要离开掩体,随时都会吃暗枪。城内,军火库方向,日军发起了数次进攻,丢下了百余具尸体,连大门都没有冲进去。他们刚刚到达的时候,是日军援兵距离军火库最近的时候,之后,日军只能通过大门看一眼军火库内的情况。但日军并没有就此放弃军火库。第一梯队是如何夺取军火库的,外边的日军很清楚。小鬼子也开始掘地道,只要能够联通到军火库下的地道,日军就可以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军火库内的华夏士兵守着大量的军火,很多士兵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子弹,手榴弹和炮弹。他们不用节省弹药,手榴弹一捆一捆地往外扔。如果力气足够,又看小鬼子不顺眼,他们甚至可以顺手扔炮弹玩。一门门迫击炮直接对着日军冲锋的大门口,只要小鬼子露头,枪都不用开,几发炮弹下去,小鬼子都得老老实实地缩回去。但战斗不会因为有足够的弹药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因为今天地道内的枪声一直没有停下。虽然枪声很分散,但枪声从早响到晚,意味着日军还在不断地从华夏军队不知道的地方进入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