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对李世民的两个哥哥的管教,可谓一个比一个严格。结果就导致了这二人的性格当中沾染了叛逆的部分。他们在李渊身边的时候像是一个乖宝宝,但是离开了之后就是纵情生色。而且经常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动辄就要人命。这是因为他们被约束惯了,心中有火气,不敢发泄出来。但是离开了李渊之后,他们就会把所有的火气全都随意的向外倾泻。而且性格可以称之为沾染了变态。这就是因为约束的太严,而且在孩子有了叛逆的想法的时候,又没有及时的纠正。李世民则正好恰恰相反,正因为李渊不太关注,所以李世民可以自我观察和学习。虽然在李渊的眼中是不成器的存在,也是不学好的存在。但也恰好让李世民把人情世故和处事之道学得明明白白。而当李世民的性格的叛逆的那一部分刚刚显现出来。李渊这边稍加提醒和怒骂,就已经让李世民幡然醒悟。李世民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约束,毕竟只要不触及了一些底线,他还是自由的。而那些因为受约束性格产生了缺陷的哥哥,最终走向了灭亡。李世民却成长成为了一代明君。秦昊讲完了这个故事之后,他又说道。“如果李世民没有思想,那他就做不出来轰动的举动。”
“约束多了,只会教出来一个性格唯唯诺诺的懦夫。”
“或者就是明面在顺从,但是暗地里却是尽情的发泄。”
“管理孩子不能管的太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
秦昊说到此处看到了朱棣的眼睛一亮,他又看到朱元璋仍然紧锁眉毛,他继续的表示。“木匠的孩子不一定以后一定要做木匠,他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农民的孩子也有当官的梦想。”
“应该让孩子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最擅长的事情。”
“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事,又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达到效果。”
“哪怕就算是让孩子选择固定的路,那也是要循序渐进的去引导,而不是连打带骂。”
一个人的思想被束缚住了,那这个人的一辈子的成就也就在被设定的这个框架之内。一个工匠的思想被束缚住了,那这个工匠的一辈子的成就也极其有限。一个君王的思想被束缚住了,那他只会走老一辈的路,而不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管是哪一个职业的人,都需要在小的时候自我选择。一味只知道学习的人,最后只会变成酸楚的书生。适当的放松,然后再加上实践,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朱棣现在就是在放松。”
“当然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放松方式。”
朱元璋听到秦昊的这番理论,非常的不服气道。“吃能有什么用?”
“难道他选择混吃等死,咱还任由他这么做吗?”
“但凡是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有哪一个最后成了才。”
“人必须要对自己的欲望有所约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朱元璋认为从小就这样的教育。日后才会栋梁之材。从小不加以约束,日后长大必然还会放纵。哪怕秦昊说的有一部分的道理,但这和吃喝也没啥关系。最多他只能少骂朱棣和其他的孩子几句。但那也是这些孩子懂事和听话作为前提条件。秦昊把吃的东西端到桌子上,然后让朱棣开始吃。朱棣有些害怕朱元璋。秦昊笑呵呵的给自己盛完饭,又给朱棣弄了一碗,这才开口对朱元璋说道。“民以食为天。”
“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能想其他的事情吗?”
“连吃都吃不好的人,还有精神做其他的事情吗?所以天大地大,唯有吃饭的事情最大。”
“不吃饭就活不下去,吃的不好就不觉得做事情有意义。”
“人这一辈子不管做什么,最初的目的还是为了吃吃喝喝,然后才是有其他的梦想。”
秦昊这一番通俗易懂的道理,说服了朱元璋。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黄焖鸡米饭的香气说服了朱元璋。总之朱元璋给自己盛了一碗饭,然后说道。“那就先吃饭!”
“你多吃点肉。”
朱元璋往朱棣的碗里放了两块肉。朱棣看到朱元璋不发火了,又忍不住了,狼吞虎咽的开始大嚼大咽。三个人吃着东西,朱元璋吃的是眼睛越来越亮。特别是尝过那个辣条之后,感觉食欲大开。三个人都是吃的心满意足。秦昊这边吃着吃着,就开始说道。“国策不能操之过急,有些政令必须马上叫停!”
朱元璋一听秦昊又提及这个话题,他拧着眉毛。“这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什么不行?”
朱元璋反对的时候,还不忘给自己加块肉。他并没有发火,他只是不理解秦昊为何如此。“看来陛下还没有理解改革的真谛。”
“变法在于变,变化如此大刀阔斧,不仅会引起士族猛烈反弹。”
“百姓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咱们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国家更好,是为了让百姓更好。”
“但是因为变法却让百姓遭了殃,这和初衷不符。”
“谁要是敢闹,咱就砍了他的脑袋。”
朱元璋一拍桌子。他认为这时候必须要快刀斩乱麻。之前的时候,杀人已经见到了效果,既然管用了,当然还要照方抓药。虽然秦昊一直在强调杀鸡儆猴。但有些事情开始的时候或许很难,但是杀着杀着就简单了。这也是朱元璋有了上次的事情之后总结的经验。听着如此杀气腾腾的话,秦昊知道朱元璋过了。之前朱元璋对于杀人是犹犹豫豫,因为有着儒家思想的影响。现在见到了好处反而是欲罢不能,想要解决困难就想要拿起屠刀。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必须要劝解才行。秦昊脸色平淡的对朱元璋表示。“士族不是傻子,而且又有庞大的规模。”
“只是针对几个人,或许他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