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大师长叹一声,说道:“今时兴盛,便是未来衰败之景。百度搜.netbsp;om)非是我杞人忧天,而是我似已看到,万千佛寺道观,一朝毁于一旦。”
寒山大师看起来有些悲观,师子玄也不知该如何应答,只能安慰一句:“盛衰乃因律循环,天道如此,大师莫要挂怀。乐观才是正理。”
寒山大师笑道:“贫僧没有悲观,只是一时感叹罢了。多言了。今天请小友前来,一是多谢小友布施,二来也想与小友结个善缘。小友若是有什么困惑不解之处,不妨直言。贫僧若是有什么能帮助你的地方,一定尽力而为。”
师子玄心中一动,忽然诚恳问道:“大师。我的确有一个疑惑难解。”
“小友请说。”寒山大师做聆听状。
师子玄问道:“修行至真人,应醒前生种种。但我前世难明,便难得道果圆满。大师可知这是怎么回事?是否可助我圆满果实?”
寒山大师微微惊讶道:“我观小友已有真人修为,却没有堪破前生?”
师子玄道:“非是不能明见,而是所见皆空,皆是空白。”
寒山大师问道:“前生空无,便是最初的灵光。此为元始。但如今世间,大概只有天地生养,自性而成之灵,才会有此异状。你是否是天地生养而成?”
师子玄道:“天地生养的确。无父无母也是。从师姓,但并非一切空无。仍有光怪6离的混乱记忆,在元神之中留影常驻。”
寒山大师也露出惊讶的神色,想了半天,便问道:“贫僧冒昧问一句,小友修行多少年头?”
师子玄道:“从入道至今。三十余年。”
寒山大师点头道:“正法修行,缓缓而行。三十年小成,六十年大成。九十知法界家乡,百岁情怀在心,天地同心同一,仙道成,佛果得。小友如今不过三十余年,就有大成之境。却是走了一条勇猛精进的道路。”
顿了顿,寒山大师又问道:“小友困惑。我不敢妄言。为何你不去请教你的传法上师?”
师子玄道:“师父难见。三十年才有一面之缘。”
寒山大师又道:“人不可见。神可见!”
寒山大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意思就是说,师子玄这个“人”,想要见祖师。必须要等到指月玄光洞开**会时,才能有缘见祖师一面。但他的元神却可不受地域时空所限。
这里说一下何为“元神出游”。
世间常说,元神出游。大多会理解成为。自己的元神离开了自己的身器鼎炉,变成一团无形之物,游荡这个世间。
其实不是这样的。
那是神识化传离体,出己身远游。可以理解成,自己的识神从身体转移到用法力塑造出来的一个容器,借此离体游走。
这可以称为神识化传之身,称化传身。称阴身,光阴身。都可以,法力尽了之时,此身消散。若及时收回。神识之中可知此身所见所闻。但若不及时收回,对于修行人本身没什么影响。但法力散尽,则此身所见所知,本尊也不会知晓。
而元神则不一样。
他无所谓出游与不出。
它就在那里。无所谓动静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会束缚它。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会说,他一场大梦,忽然梦见了几千年前,或是几千年后的事情。醒来后,说的煞有介事,好似真的见到过一样。而流书后世,后世人一一印证,竟然分毫不差!
这是怎么回事?仙佛说后来世,尚只是在推演之中。这人又怎么会做到?
这就是元神游动今古。很奇怪,很玄妙,常人的见知解释不了。但他的确存在,古往今来野史笔记之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
修行人想“元神出游”,也是在定静之中,运元神观照,想去何处,去何地。无需游走。一念之间,就可到达。
无距之距,神游一念之间。就是如此玄妙。能行何处,行多远。受制于自身的道行修为,法力高深,和自身的见知都有关系。
师子玄如今已有真人修为,已经可以元神出游。但所行很有限。不过若想要一念回转指月玄光洞,元神之中参见祖师,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师子玄很无奈的说道:“见与不见,并无分别。师父只有一句话,行路慎行。日后自见分晓。不可说,莫能说。”
寒山大师闻言笑道:“原来如此。先问一句,小友下山之时,令师是如何说的?”
师子玄想了想,说道:“师父只说了世间行走戒律。要我离山之后,过千山万水,如此才能圆满道心。”
寒山大师道:“那你历山水几何?”
师子玄道:“我下山不久,尚不足百数。”
寒山大师忽然哈哈大笑。
师子玄道:“大师因何笑?”
寒山大师笑道:“小友还真是听老师话的好徒弟。千山万水,真的只是‘千山万水’吗?”
师子玄微微一怔,疑惑道:“大师的意思是?”
寒山大师道:“世间处处不是山,行路何处无山水?这世间众生,哪一个不是山水生养,又何人不是山水?”
师子玄闻言,顿觉豁然开朗,不由脱口而出道:“原来师父的意思,不只是要我游历山水,而是要见这世间种种生灵之相!”
寒山大师点头道:“是。小友,你知道为何轮回世间最苦。修行有成,归天法界之人,脱轮回之后,往往又会化身入世行走吗?”
师子玄道:“不是度化众生吗?”
寒山大师摇头道:“度化众生,是愿,是心。脱之人,可以有慈悲心,可以有普渡心。但没有也是一样,寻个自在逍遥。也大有人在。但他们依旧在世间行走。”
师子玄想了想,说道:“是为了修行吗?”
寒山大师点头道:“正是如此。上归法界。得自在逍遥。但修行并非至此而停。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法界虚空,不生不死,一切随心化传之地。虽是逍遥清净之地。但想要精进修为,却很难。而红尘世间,善恶百态,种种变化万千。虽是恶地,但能出淤泥而不染。守住道心,历世修行,这更得精进。”
师子玄道:“原来如此。大师,那我该怎么做?”
师子玄虚心请教道。
寒山大师道:“道友可曾听说过,我佛门大士观世音身侧。有个胁侍童子,名号善财?”
师子玄点头道:“略有所闻。”
寒山大师道:“昔日这位童子,乃是福德城中,五百童子之一。因出生之时,地涌无数金钱财宝,故称善财童。这善财童,家境富裕。但万贯家财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反而因此生出困惑。听人说起修行之道。便想入道修行,寻求人生真谛。
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他便散尽家财,供养布施他人。而自己四处求学。寻道访名师。而这童子机缘不小,遇见了文殊师利。善财童子虚心向文殊师利请教,该如何修行。文殊师利告诉他,想要修行奉行。很简单,就去参访善知识。从他们的身上,学习他们的长处。
善财童子面露难色,说自己并无能力分辨善恶,这该怎么办?该去哪里寻找善知识?
文殊师利说道,人人皆可是善知识,但人无完人,都有缺陷。参访之时,应去吸取他们的长处,好的品德。但不要去批判他们的缺点,错处,如此才是参访的要义。
这位善财童子听了,便听从文殊师利的话,开始了自己的参访旅行。
如此,这位善财童子一路长行,过大海,上刀山,去龙宫,访真仙,询佛祖,拜访老者,商人,天神,等等,游历了一百余城,共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此修行圆满。”
师子玄尚是第一次听到这段故事,不由好奇问道:“后来呢?”
寒山大师笑道:“后来就如小友所知。这位善财童子,随观音大士,行走世间,利乐有情众生。”
师子玄闻言,却沉思不语。
许久之后,说道:“大师的意思,是要我效仿这位童子,参访世间善知识?”
寒山大师微微一笑,正要开口之时,忽然听道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善知识?老和尚你这是诓人骗人,说什么鬼话?”
师子玄回头一看,嘿!元清小道童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殿中。
寒山大师面色不变,微微笑道:“这位道友,不知为何说老僧说的是鬼话?”
元清小童子说道:“如何不是鬼话?我问你,这善财童子,是什么人?所参所访,又都是什么人?”
寒山大师眉头微微一皱,说道:“童子便是童子,做何人说?他所参访经历,所参所访之人,经文之中自有所述,何需我多说?”
元清小童子嘿笑一声,说道:“大和尚,你不知道。我可知道。让我来告诉你!这善财童子,来历可不简单啊。我不多说,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他参访之行,看似艰辛。但你知道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中,有多少是佛菩萨化身点化?一路行来,有多少诸天护法护持?这么大的福缘,就是一块臭石头,都能成道得果。可这里不是法界,你让他去这红尘世间去参访谁?”
不等寒山大师回答,元清小道童又对师子玄道:“老道友,我也有一个故事说来,你想不想听一听?”
师子玄心中哭笑不得,今儿这是怎么了?这元清小道童说话怎么这么冲?
心中疑惑,但还是说道:“洗耳恭听,请你讲来。”
元清小道童看了一眼师子玄,又说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