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朕的股肱之臣,怎么可能把你拱手让与他人?”
高俅深吸一口气,如释重负。“高俅。”
“老臣在呢。”
“朕给你扩展武德司,你要好好看护好朕的后花园,往后朝堂三公六部,甚至是天下各处驿站,朕都要看到武德司武差的身影。”
“你可知道你的职责是什么?”
高俅顿了顿,知道皇帝是在考自己。当即说道:“老臣以为,武德司的职责便是为陛下监察百官,庙堂之上那些文武百官每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江湖外面那些民人一轮什么之类的。”
高俅说完之后,谄媚的看向赵烁。看看,这不是很上道吗?赵烁面露欣喜:“不错,你真的是越来越用心了。”
“就找你的想法大胆去做,务必要如实的跟朕汇报,可明白?”
“明白,明白。老臣一定竭尽所能让陛下放心。”
“可要是朕事后发现武德司汇报的事情有虚假甚至是隐瞒不报的情况的话,朕就会请君子剑,你可明白?”
高俅冷不丁的打了个哆嗦:“老臣明白,老臣必定一五一十,详细阐述!”
“这便好,朕会为你扩大武德司的规模跟等级,剩下怎么挖掘情报,那就看你的本事了,过程不重要,对朕而言,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老臣遵旨!”
“下去吧。”
“老臣告退。”
等高俅离开,赵烁拿出了大宋的史册。早年间,大宋王朝在太祖皇帝赵匡胤开国的时候,赵匡胤是筹备过属于皇权的情报部门的。只不过当时叫皇城司。后来在‘车神’赵光义时代,皇城司的地位一落千丈。以至于越往后面,文官集团的势力越大。最终皇城司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到现在也有保留,但是已经成为朝廷里面毫无地位跟影响力的噱头部门了。但是整个朝堂都没有人站出来说要整顿皇城司。或者重振皇城司。赵烁如今将武德司的地位提升,也必然会遭到朝臣们的一致反对的。在文官们的思维中,皇帝要强化皇权,你想干啥啊?大家还能不明白?所以,赵烁对外公开的名义,那就是为了强化对外的情报。主要针对金人,不针对朝堂上的官员。以此来削弱士大夫们的抗拒力道。“李淮。”
“奴才在。”
“快快,去把高俅给朕喊回来,还有一件事情忘记跟他交代了。”
片刻后,高俅步履匆忙的走了进来。“陛下,所谓何事?”
赵烁说道:“朕上次让你协助李彦回查的军备司的案件,大宋盐铁矿资敌的情况,你查的怎么样了?”
高俅说道:“陛下,李宰辅没有跟你汇报吗?”
“他汇报的只是朝中的官员,宰辅无暇出宫,所以朕要问你那些民间运输盐铁的商贩。”
“这……”高俅无语了。因为他也是调查朝堂内的那些官员从而将名单交给李彦回的。宫外面的事情,他不知道。不过现在他就要去查。这时,赵烁又说道:“朕记得李彦回成安郡的一个叫楚南宫的盐商。”
“如今汴梁城外已经没有金贼了,你且将那个楚南宫给朕抓来。”
“哦,对了,郓王可是涉案的大人物,他虽然没有嫌疑,可是他麾下的管带呢?”
“陛下,据微臣查探,郓王的管带前日出城,已往山东去了。”
“跑了?”
赵烁顿时勃然大怒。他千叮咛万嘱咐,军备司的案件一定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如今居然跑了?看来,高俅跟李彦回还是对赵楷有所忌惮。这可不行!“高俅,朕要你速去拿人,三天内,朕要在这里见到他们,你可明白?”
赵烁如今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搞钱。突然被高俅跟李彦回盯着的金元宝都跑路了。这TM怎么能行?面对皇帝盛气凌人的询问,高俅吓的当即跪地,顶着一脑门冷汗说道:“陛下,微臣立刻去山东,不,微臣亲自带人去山东!”
“起来吧。”
赵烁摆了摆手。高俅险些吓尿。就在他要借故离开的时候,大内总管李淮走到殿外看了看,旋即进入殿内,说道:“陛下,殿外有边军检校求见。”
“让他等着,朕跟高爱卿有要事相商。”
现在北边战区需要大量的金钱。否则就无法加强边防。赵烁都快被源源不断的账单给逼死了。所以他现在非常紧张,脾气也难免暴躁几分。李淮愣了一愣,转身走了出去。眨眼的功夫他又转身进入大殿,这一次压着声音柔柔的对赵烁请示道:“陛下,来人自称岳鹏举,奉命见过陛下之后,便急着回防前线呢。”
岳鹏举啊!焯!那不就是朕最心爱的岳飞嘛!“李淮,那你还愣着干啥?快传他来见朕,不,朕要出殿迎接。”
“呃不不不。”
赵烁稍稍冷静了一下,为了避免让岳飞跟自己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舔狗的影响,或者是无事献殷勤的印象。那可就不好了。是以,稍微顿了顿的赵烁故作淡定的说道:“你传他入宫觐见吧。”
李淮被鼓捣的一脸懵比,迟疑片刻方才转身走了出去。赵烁坐在龙椅上,压着心中的窃喜,整理着龙袍。尽可能让自己表现的跟古代皇帝那么得体。岳飞进殿。没有直视赵烁,而是微微颔首走到殿前,躬身拜礼:“边卒岳飞,参见皇上,皇上万岁!”
赵烁看着英明神武的岳武穆,内心异常激动。放在桌子上的手颤动不已。赵烁生怕自己失态,急忙压着心中的激切,淡淡说道:“平身。”
“谢陛下。”
岳飞起身之后,将手中捧起来奏折呈在面前,说道:“陛下,这是宗老将军的奏折。”
李淮上前接过奏折,递给赵烁。旁边的高俅则跟一个木头人一样站在跟前,神色不解的揣测着殿内上演的这一幕。高俅明显能够看到皇帝似乎在刻意压着什么。却又说不上来。赵烁接过奏折的时候,趁机看了看岳飞。自古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