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你说一个奇谋妙策,可以当做数十万大军来使用。可是你却没有看到,往往很多奇谋妙策,都是不能够复制的。当年苻坚数十万大军南征,可是那数十万大军的成分非常复杂,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他们都是靠着一群不同民族粘合起来的,并没有经过任何的磨合就送上了战场。这种人,打顺风仗还可以,可是一旦稍有不顺,他们就会分崩离析。而这种军队,挥出来的战斗力,还不如十分之一真正的精兵。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他们实力悬殊。可是从真正的实力来看,他们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你说的赤壁之战,如果我没有记错,孙刘联军其实是靠着火攻取胜。而火攻确实在水寨,也就是其实是靠着水军取胜的。而曹操几乎等于没有水军,所以也就被打败了。与其说是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还不如说是欺负曹操水军不行,并且再加上一定的天时巧合,所以才创造了这种奇迹。可是,你们认为,这种奇迹能够重复制造吗?你们有信心,能够一次次创造奇迹吗?”
大家都沉默,显然能够重复创造的奇迹,那就不是奇迹了。往往历史上很多战争的例子,其实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定的历史巧合,然后在赋予了这次战斗的奇迹。唐朝都有一句诗,叫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当年没有东南风,那曹操恐怕也将会一统天下。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某些巧合上面的,并不是真正建立在军事将领士兵能够挥出来的。而且,这个也是建立在曹操水军不行,如果曹操有强大的水军,那也就自然不可能被孙刘联军打败,就算有东南风也不成。
而这种奇迹。是不可能重新制造第二次的。可是很多时候,历史上都记载的都是这些奇迹,对于真正的战争反而不会太多书写。后世的将领也只是会关注那些造就了奇迹的战役,而不会关心那些中规中矩,真正靠着“以多欺少”的战争例子。因为,这些中规中矩的例子,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学习的,不就是靠着人数优势,靠着武器优势来作战吗?
而就连景文,其实他两次指挥打仗。也都是靠着武器的优势来取得胜利,而不是靠着什么谋略。也正是因为景文靠着武器优势和各种参谋的谋划来取胜,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景文的军事谋略不行,这个才是抨击景文的原因。
“你们所看到的历史上的战斗,都是被史官大书特书的。而那些大书特书的,却往往都是有很多巧合才造成的结果。如果没有那些指定的条件,那根本不可能创造这个奇迹。所以,你们都被历史被骗了。因为那些‘奇迹’已经让你们认为战争都是要靠各种谋略,可是却忽略了这些其实是因为有太多的奇迹才造成的结果。所以这种奇迹是不足以复制的。所以,你们学习那些靠着特殊手段来取胜的战例,根本没有用。”景文说道。
景文说这么多,其实也就是想要把这些学员的重谋轻力的思想纠正回来。如果不能够纠正他们的重谋轻力的思想。那恐怕对于军事展没有好处,甚至还会贻害后代。而重谋轻力的思想在中国,其实有很多遗留。后世人看三国演义,都是热衷于看那些奇谋妙策。热衷于看那些以少胜多的。比如说曹操的官渡之战,还有什么赤壁之战,这些奇谋妙策让人十分过瘾。可是这个也带来了很大的误区。让人以为战争也就是靠着这种奇谋妙策取胜的。而甚至很多将领也都是这么想,所以这个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重视这些奇谋妙策,而不重视真正的实力,那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任何的计谋,都是要通过不折不扣的实力来完成。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足够的军备,那再好的奇谋妙策也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而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都是没有用的。与其指望靠着阴谋取胜,这个显然是不现实。那些所谓奇谋,不都是抓住了敌人的弱点来取胜吗?如果敌人不犯错误,那你的这些谋略也都不顶用了。
“那祭酒,你说那个将领是采取真正的泰山压顶的实力取胜的呢?”
景文回答:“你们应该听说过一个故事,秦始皇问王翦,灭亡楚国要多少士兵,而王翦回答要六十万。而李信却回答二十万就可以了。结果,二十万大军根本不足以灭亡楚国,所以秦始皇还得把王翦请来,然后给他六十万大军。由此可见,谋略只是能够作为自己自身实力的辅助。如果没有秦国没有这个六十万大军,那任由王翦多么有军事才能,那他也无法做到灭亡楚国。”
“谋略永远只能够在挥自己实力的手段,而不是想着光靠谋略取胜。谋略虽然可以让士兵挥出更大的实力,可是却并不能够代替实力。如果自身没有实力,那再怎么使用谋略,也都是无法挥出谋略的用处。你们应该听到了我刚才对于谋略的解释,谋略也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来使用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如果你们连相应的物质要素,也就是军队和军备都没有,那你们的谋略有什么用呢?所以,谋略只是在实力几乎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够起到作用,如果双方实力相差很大,那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的。”景文说道。
“我不信,祭酒,很多人都说你的谋略不行,那你能接受我的挑战吗?我用我的谋略来打败你!”柴静这个女人野心勃勃的说道。
可是景文却说:“你们一起上,我都不怕。老规矩,还是沙盘推演。如果实力相等,你们可以用各种所谓的奇谋妙策来对我进行进攻,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