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秦少游要借重弘农士族的,何止是人才。
人才固然要紧,毕竟这关系到了一个集团内部能否有源源不断提供的新鲜血液。
而在这个时代,士族把持一切,几乎所有的书籍、知识都垄断于士族之手,这是秦少游无法规避的问题。
秦少游更借重的,却是弘农士族的人脉和渠道。
这种盘根错节的家族,通过无数次的联姻,还有一次次的经营,将一个个子弟和门生故吏送到了大唐王朝所有关键的节点上去,这些人既可能是大唐天子的肱骨之臣,也可能是天下闻名的鸿儒,可能是地方的刺史、使君,也可能是军中的某个将军。
就好像一根根无形的线,通过弘农的运作,最后影响到方方面面。
这也是为何秦少游虽有圣命,却无法用过朝廷的旨意来贯彻他在弘农统治的原因,因为他要面对的这个集团过于复杂,牵一而动全身,在庙堂上的争夺,秦少游绝不是他们的对手。即便得到了李显的支持,也难有太多的胜算。
秦少游唯一的办法,只能另辟蹊跷,在经济方面战胜他们。
可是将他们彻底斩草除根,显然是不成的,在打压之后,便是拉拢和控制,然后慢慢的进行消化,神策军一旦与弘农士族结合一起,这个力量将会有多么的可怕?
此时杨炯没有做声,显然他还在考虑。
而其他人也都默然无语,面露难色。
秦少游的解决办法倒是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可是他们都不是傻子,当然能看出秦少游的用心,当真要和神策军为伍吗?而且还要受此人的操控和摆弄。
显然,秦少游的东西,确实是能救一时之急,可是长久来看呢?比如将子弟送去什么讲武堂,看上去似乎还不错。可是莫要忘了,一旦送去,依旧还是受制于秦少游,怎么安排。自己完全插不上手。
他们都是弘农乃至于整个关东的豪族,即便是朝廷拉拢他们,都要许以高位,可是却被神策府这样操弄,显然有些心有不甘。
于是许多人窃窃私语。一时也拿不定什么主意。
王琚则是默坐于一旁,冷眼旁观,秦少游提出的这些条件,都是与他磋商过的,毕竟王琚也是士族,士族的心思,他最是通透不过,单凭那些东西,确实会有吸引力,可是还不够。至少不足以让人心甘情愿,士族有士族的矜持,即便今日他们不得不妥协,可是一旦他们缓过了劲,谁晓得会不会反戈一击。
王琚眯着眼,突然笑了,看来很有必要,拿出真正的杀手锏出来。
王琚慢悠悠的道:“除此之外,殿下宅心仁厚,对这弘农郡的治理。素来忧心忡忡,殿下毕竟是武人,要治理一方,当然还要倚赖诸贤。否则这神策府,岂不是成了无根浮萍?此前大家确实有些误会,可是不打不成交,还望诸位海涵,这弘农郡的工农刑政之事,以殿下的绵薄之力。岂可一蹴而就。所以殿下有意,设一处议事堂,而诸公呢,大可以举荐贤才,于堂中议事,弘农郡大小的政令,皆可为之建言,议事堂所议之事,便可称为政令,颁布实施,却不知诸公以为,可好?”
分权……
或者说……分化……
这一下子,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让他们举荐人议事,而且所议之事还可以称为政令,若是如此,倒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也就是说,至少,他们完全可以保证,天策府的政令不会极大的伤害到各家的利益,在这个前提之下,大家完全可以各自挥,提出一些建言。
当然,在秦少游分权的同时,也意味着分化,因为各家的利益自然不同,如此一来,弘农士族,当然不可能是铁板一块,今日大家一起来拜托杨炯,除了杨炯有足够的声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弘农士族之外,出现了一个强敌,于是大家共弃前嫌,不得不团结起来。
可是接下来呢,等于是把大家的争议,摆到了议事堂中去,到了那时,肯定各自的利益不同,不得不围绕各自的利益进行博弈,士族内部之间,怕就要分化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点头:“这是王先生和本王一道谋划出来的善策,便是希望诸公能够群策群力,既是为了弘农,也算是为了本王一道儿尽一些绵薄之力,至于这议事堂议长之人选,本王心中已有了一位人选,何不如,就让杨公来任如何?”
这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杨炯。
杨炯有些尴尬,倒像是自己以权谋私了似得,他干笑道:“老夫何德何能。”
杨炯的地位确实尴尬,当年李敬业谋反,杨家极力支持李敬业,杨炯也是李敬业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因此武则天平叛之后,摄于杨家的影响,倒是没有对杨炯怎样,却是不肯让他做官,以至于这杨炯一直在野,虽然也是悠闲自在,可是心里还是颇有些苦闷的。
照着这秦少游的意思,议事堂的权责倒是不小,倒是颇有些像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结合,而这议长,岂不是相当于宰相吗?
弘农郡虽小,可是实力却是不低,毕竟盘踞了这么多弘农士族,影响力虽不及关中,可是在天下各州之中,却绝对算是数一数二。再加上又有孟津这样的富庶之地,所以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都是不低,这个议长,其实就相当于整个关东士族加上神策军这个庞然大物的二把手了。这绝对算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既可保证士族的地位,又可一展所长,杨炯虽然客气,心思这一切却是真的动了。
秦少游笑吟吟的道:“本王看杨公足以胜任,却不知其他诸公,有何异议?”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居然无话可说。
支持的人不在少数,如大家所言,这等于是士族参与了神策府的政事,简接的可以为自己的利益代言,而杨炯呢,本就是弘农第一豪族,地位不在崔家之下,由他出面,没什么不妥。
即便有少数人反对,可是反对就等于是反对杨家,更是不给弘农郡王面子,到时候你可就成了少数,傻子都明白,这姓秦的是个狠人,若是士族抱团在一起,人家方才有些忌惮,若只是你单打独斗,似乎神策府也绝不介意杀一儆百。
杨炯感觉是做梦一样,他心里早就开始谋划开了,他不禁道:“议事堂中,只有弘农诸公举荐的贤才吗?”
秦少游道:“议事之人,可设为百五十人,诸公可举荐七十人,其余的,神策军中退下来的武官需留有三十人,其他五十人,则为各地俊彦。”
弘农士族没有过半数,不过议长却给了自己,而且各地俊彦,也有许多可转圜的余地,似乎没什么不妥。
杨炯又问:“可议之事,只要议事堂通过,当真可化为政令,得以实施?”
秦少游含笑道:“也不尽然嘛,若是如此,本王岂不是成了摆设。”
他这一说,许多人都不由笑了。
这是实在话,因为傻子都明白,若是如此,那么整个弘农就是议事堂的天下了,而议事堂中,士族的人数最多,这秦少游,岂不是把整个神策府拱手相让,这是绝无可能的,人家割肉,拿出好处来,却绝不会自杀,杨炯和许多人当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妄想。
秦少游道:“这议事堂,不可插手天策军。这是其一。”
军中的事,确实是不该插手,这个,许多人不由自主的点头,可以理解。
秦少游淡淡道:“这其二,就是本王可以任何觉得不合理的政令,都可一票而否。”
一票而否,就是大家议出事来,秦少游有否决的权利。
这等于是秦少游把自己置身于然的地位,政事他可以不管,可是他必须保留随时干涉的权利,一旦闹到违背了秦少游或者天策府的利益时,甚至有一些过于不合理的法令存在时,秦少游可以随时将它们拦下来。
杨炯反而松了口气,其实假若秦少游说任你们议事堂来做主,他反而不敢贸然点这个头,因为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敢来要?反而秦少游很认真的提出来了一些对他秦少游有利的条文,这也说明秦少游绝不是完全,也不是暂时安抚大家的手段,秦少游是有足够诚意的。
杨炯已经开始心动,只不过其他人怎么想,他却拿捏不定主意,他不敢贸然答应,可是对秦少游的态度却是恭敬了几分,作揖道:“殿下,此事事关重大,非一家一姓可以定夺,殿下可以在敝府稍住几日吗?老夫只怕还需与人商议一二。”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