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周易》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比喻说理第十七节:《周易》一书《旅》至《节》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五十六、《周易》第五十六篇《旅》文,是论述商人旅居,风险犹存的道理(原文)“( ) 旅,小亨。旅贞,吉。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于易,凶。”
(译文)“五十六、商旅之人,小心谨慎,亨通。商旅之人守正,吉祥。商旅之人精打细算而恭卑,所到处所会招引灾患。商旅之人每到一处,寄旅在临时住所,怀里揣着钱财,又得到僮仆的侍奉,这是商道的行为。旅居的住所烧掉了,又失去了仆人,路途面临着艰辛。商旅之人到了另一处,获得了钱财与工具,反而心情并不痛快。箭射野鸡,一箭射中,可野鸡带箭逃走,最终赢得了一个善射的荣誉和名声。鸟儿的窝被火烧了,商旅之人先是欢笑,尔后又放悲大哭;失去了牛是在于发生了变化,才遭此灾祸。”
(解读)“旅”:商旅。 “旅:小亨。”
本句意思是“商旅之人,行事应小心谨慎,亨通。“旅贞,吉。”
“贞”:守正。本句意思是“商旅之人守正,吉祥。”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琐”:细小。“琐琐”:细小卑贱貌。“斯”:指示代词。“取灾”:遭受灾祸。本段意思是“商旅之人精打细算而恭卑,所到处所会招引灾患。”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即”:走,近。“次”:临时驻扎和住宿。“旅即次”:指商旅之人每到一处或一地。“怀”:揣着,怀抱。“资”:资财,钱财。“贞”:这里的“贞”是指未来,即商人之路。本句的意思是“商旅之人每到一处,寄旅在临时住所,怀里揣着钱财,又得到僮仆的侍奉,这是商道的行为。”
“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焚”:烧,失火了。“贞厉”:路途艰辛。本段描述了商旅之人在外居住的客舍遭遇了火灾,又丧失了僮仆,面临艰难。这是表明了商旅之人,随时会有风险。“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处”:住处。“斧”:工具。本句意思是“商旅之人到了另一处,获得了钱财与工具,反而心情并不痛快。”
这里表明商人心里并不踏实,在那个时代是没有对商业提供什么保障支持,不同于现在有各种保险的保障。那个时代的商人,心情不快是可想而知的,所担心的不知何时又会出现“旅焚其次,丧其童仆”的灾祸。这也表明作者对商人的同情与商业的思考。“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矢”:箭。“亡”:逃亡,遗失。“誉”:荣誉。“命”:名声。“终以誉命”:最终落个善射的名声。本句用箭射野鸡来比喻商旅之人,是徒有虚名,如同用箭射野鸡那样,野鸡没有得着,却连本也搭进去了。“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于易,凶。”
“巢”:鸟窝。“号咷”:大哭之貌。“丧牛于易”:近代学者认为是商王亥的故事,说是王亥和兄弟到有易的地方去经商,先受礼遇,后遭杀害,夺取牛羊。若真有其事,是口耳相传下来,被作者引用说明商旅之人是要冒着极大地风险。若从本句来看,“易”是指改变,“于”指在于,“丧牛于易”是指“失去了牛是出现了变化”,这同样是比喻商道上的变化无常,风险随时就会来到身边。本段论述了商道上充满着极大地风险,商旅之人像飞鸟那样连个存身的窝也没有,最后落个一无所有。本篇讲述了商旅之人的艰难处境,商旅之人常年奔波在外,漂泊在艰险之中。在作者的眼里并没有歧视商人,而是同情商旅之人的艰辛,表现了作者对商业的思考与忧患,不同于后儒重农轻商的思想。本篇里的“射雏,一失亡”,“鸟焚其巢”是比喻。《旅》文如诗的句子:旅琐琐斯其所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旅焚其次丧其童仆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五十七、《周易》第五十七篇《巽》文,为君子讲述恭顺谦让,掌握分寸的道理(原文)“ (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进退,利武人之贞。 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频巽,吝。 悔亡,田获三品。 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译文)“五十七、恭顺,谦让,小心行事,亨通,利于向前发展,利于出现贤德人才。前进,后退,恭顺的听命,有利于将帅的指挥行动。恭顺在位下,采纳众多谋臣的建议,吉利,没有害咎。若频频地表现出谦让顺从,就不是好事情,将带来耻辱。悔恨消失了,田猎获得了大收获。前途光明,悔恨没有了,也没有什么不顺利的;没有当初的积极作为,就不会有今天好的结果,要把握好时机与规律,吉祥。但不可恭顺谦让在权位之下,那就会丧失掉资本,前途就有了凶险。”
(解读)“巽”:通逊,让、退让。(又)谦逊,恭顺。“巽”在篆文写法像二人跪在兀上,如伏道听令之意。本篇里的“巽”当恭顺,顺从之意。“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小亨”:指小心行事而亨通。“见”:现。本句是说“恭顺,谦让,小心行事,亨通,利于向前发展,利于出现贤德人才。”
这里让谁恭顺及小心做事呢?是让统治者,即为君子讲述的道理。“进退,利武人之贞。”
“进退”:前进与后退。“武人”:将帅,勇武的人。本句的意思是“前进,后退,恭顺的听命,有利于将帅的指挥行动。”
军事上的前进与后退,是要听从军事命令,这是用军队将兵来比喻说明恭顺的有利一面,即说明恭顺在必要场合的正确性。“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床”:坐卧具。《说文》:“床,安身之坐者。”
《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
古代的床有坐、卧两种功用,所以床的本义为供人坐、卧的器具,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专用于睡觉的地方。这里是用“床”来象征政权之位。“床下”:指离开位置,在权位之下。“用”:采用。“史巫”:“史”:《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史”是指王室担任星历、记事的文职官员。即史官。“巫”:《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舞,古文巫。”
按此说就是通神者,即王室的卜筮,巫医人员。《周易正义》孔颖达 疏:“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汉书·地理志下》:“好祭祀,用史巫。”
“史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王室服务的智囊团,即谋臣。当时没有这些词,实乃就是这些意思。“纷若”:纷纷献言之貌。本句的意思是“恭顺在位下,采纳众多谋臣的建议,吉利,没有害咎。”
本句还是从有利的一面论述恭顺的行为,这是让统治者要有谦恭的姿态,礼贤下士作风去采纳谋臣的建议,才正确。“频巽,吝。”
“频”:频繁,屡次。本句的意思是:若频频地表现出俯首听命般的谦让顺从,就不是好事情,就会失去主子的威严,就会蒙受耻辱。这一句是讲过于谦让顺从,事情就会向错误的方向转化。的确,主子一味的谦让顺从,就去了主子的尊严,就会遭人不恭敬。这里是讲不利于“巽”的一面,既要辩证的对待“谦恭”行为。“悔亡,田获三品。”
“田”:田猎,打猎。“三品”:很多种类。本句是说“悔恨消失了,田猎获得了大收获。”
这里是用打猎的大收获来比喻,即寓意着那些不正确的做法改掉了(谦恭顺从过头的行为),就有了大的收获。“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贞吉,悔亡,无不利”是指前途光明。积极有为,没有什么不顺利地。“无初有终”的意思是:没有当初,何有今日。今天的好与坏,的确与当初的行为有关。“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是借喻,因“天干”的记日历法排序“庚”之前三日是“丁”日,“庚”之后三日是“癸”日,从“丁”到“癸”是七日时间。这是借“七”的观念寓意把握好时机。这句话类如“七日来复”道理,即周期规律。本句的意思是“前途光明,悔恨没有了,也没有什么不顺利的;没有当初的积极作为,就不会有今天好的结果,要把握好时机与规律,吉祥。”
“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资斧”:指资本条件。本句强调不可恭顺谦让如俯首听命于权位之下,那就会丧失掉资本,前途就有了凶险。这有点在其位谋其政的含义,而不可一味的束手无策似的听命与别人,就会引来凶险。这是为君子讲述在位置上应处理好礼贤下士的一个度,否则是过犹不及。本篇围绕着恭顺,讲述如何掌握好一个度,既要礼贤下士,但不能失去尊严与身份。若过于恭顺退让,就不是好事情,反而会带来凶险。正如《彖》文解释是“志穷”的表现。确实,一味地毕恭顺从,是否没有能力在其位上,事事俯首听命于下人,成为无主张的庸人一个,那自然后果就凶险了。这里已然是讲述的是政治道理,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本篇里的“进退,利武人之贞”,“巽在床下”,“田获三品”,“”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皆是比喻。《巽》文如诗的句子: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频巽悔亡田获三品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巽在床下丧其资斧五十八、《周易》第五十八篇《兑》文,为君子讲述言论传播,正量爱民的政治道理(原文)“ ( )兑亨,利贞。和兑,吉。 孚兑,吉,悔亡。 来兑,凶。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孚于剥,有厉。 引兑。”
(译文)“五十八、正确的言论,亨通,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的言论,吉祥。爱民的言论,正确,没有悔恨。道听途说的言论,会有危险。商量斟酌的言论,没有不安宁的,就连微小的毛病,也会转变成吉庆的事情。一旦爱民的行为剥离失去了,祸患危险就会发生。言论需要正确的引导。”
(解读)“兑”是何意呢?《彖传》解释:“兑说也。”
《序卦》同样认为“兑者,说也。”
那么何为“君子以朋友讲习”?《道德经》:“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塞其兑”是阻碍其传播。“兑”就是口,是传播的大门。通过本篇内容来看“兑”,就是指言论,或如现在"传播"的意思。“兑、亨,利贞。”
这是本篇的题目,其意是“正确的言论,亨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和兑,吉。”
“和”:音乐和谐,温和等意。本句的意思是“和谐的言论,正确。”
“孚兑,吉,悔亡。”
“孚兑”:爱民的言论。本句的意思是:围绕着爱民这一观念去言论,自然是正确的,就没有可悔恨的事情出现。这是强调政治舆论应建立在爱民的原则上。“来兑,凶。”
“来”:与往相对,(又)招来。“来兑”:没有根据的言论。本句是说:言论要实事求是,不要道听途说,否则就起坏的影响,后果就会有凶险。“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商”:计算估量。“商兑”:即商酌度量的言论。“未”:没有,表示疑问等意。“未宁”:不会不安宁。“介疾”:小毛病。本句意思是“商量斟酌的言论,没有不安宁的,就连微小的毛病,也会转变成吉庆的事情。”
“孚于剥,有厉。”
“孚”:爱民如子之意。“剥”:剥离,除去。本句已然是强调爱民,为民,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去行事,否则就是错误的,就会有祸患危险。“引兑。”
“引”:引导。“引兑”的意思是“言论,或政治舆论要有正确性的引导。”
本篇是围绕政治言论(政治舆论)而展开的论述,即使现代的社会里,本篇也不失为现实教育意义。本篇文章虽然文字非常简略,全篇不过三十字,但含义却不简单,其思想内容深刻。作者阐述了如何言论,什么言论应当,什么言论有害。短短数言,可讲出了深刻的政治道理。本篇中“介疾有喜”是比喻。《兑》文如诗的句子:孚兑来兑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孚于剥有厉引兑五十九、《周易》第五十九篇《涣》文,为君子讲述水流润物,恩泽民众的道理(原文)“ ( )涣, 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用拯马壮,吉。 涣奔其机,悔亡。 涣其躬,无悔。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涣汗其大号。 涣王居,无咎。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译文)“五十九、(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通达顺利。君王凭借宗庙礼仪文化活动,有利于开疆拓土的大事业,更利于未来的发展。拯救危机,应使用强壮的马匹,才是正确的。就像水流滋润万物那样,正是时机的需要,才没有悔恨。如流水滋润大地那样,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才无怨无悔。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非常吉祥。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将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使人无法想象。(为政)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而号令就会如汗出那样而行。也正是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才是君王居于其位的根本,没有咎害。(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既能消弭流血战争的发生,又能彰显这种美德于远方,没有害处。”
(解读)“涣”:流散。《说文》:涣,流散也。《道德经》里说:“涣兮,若冰之将释。”
这是以冰雪的溶化来形容“涣”。也符合《涣》文的取意,正是冰雪融化而滋润大地。《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这里的“溱与洧”,是河南新密境内的两条河流,即溱水、洧水。新密,地处中原腹地,中间有溱水、洧水,并滋润出了这里的一片沃野。迄今,这里已发现一百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是裴李岗文化、新砦文化诞生地。“方涣涣兮”,正是形象的描述了两河碧波荡漾的河水、缓缓流啊流,滋润着土地,养育了人们。这“涣”字,无疑是流水滋润万物之意。不过《周易》作者是用“涣”来比喻“为政”之道。“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这是本篇的题目,“假”是凭借之意。“庙”:宗庙,或指有才德人的处所。“利涉大川”:犹如开疆建国的大事业。“利贞”:有利的结果。本句意思是:“(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通达顺利。君王凭借宗庙礼仪文化活动,有利于开疆拓土的大事业,更利于未来的发展。”
这是作者希望君王之治应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于民,才利于开疆拓土的大事业。“用拯马壮,吉。”
“拯”:拯救,援救。“马壮”:指强壮的马。本句依然是采用比喻,比喻力挽狂澜,拯救危机时,要用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扭转局面。如出现危机时,用强壮的马匹去救援,结果转危为安。“涣奔其机,悔亡。”
“奔”:跑,急走。“机”:关键;通“几”,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本句意思是“就像水流滋润万物那样,正是时机的需要,才没有悔恨。”
这是比喻社会面临危机,在王政上对待民众,应像救渴救旱的流水奔来,才能解决关键问题。“涣其躬,无悔。”
“躬”:身体。(引)自身,亲自。此句是说“如流水滋润大地那样,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才无怨无悔。”
这是寓意君王应躬身亲为的去行恩德于民。“涣其群,元吉。”
“群”:众。本句是讲:为政要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与民众,就非常吉祥。“涣有丘,匪夷所思。”
“丘”:土山,山丘。本句是指实行恩泽于民的政治,比喻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就。“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汗”:出汗。“号":号令,命令。“居”:处于地位。“涣汗其大号”:是用汗水一出难回来比喻君王实行为民之政,而推行政令就像汗出无回的那样去执行。本段意思是“(为政)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而号令就如汗出那样而行。也正是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才是君王居于其位的根本,没有咎害。”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血”:血泪,流血。“逖(ti)”:远。“出”:出现。显露。“去”:离开,去掉。本句是说:“(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既能消弭流血战争的发生,又能将这种美德彰显于远方,没有什么害处。”
本篇宣扬的一种王政,即王道思想,犹如后儒倡导的仁政思想,是恩泽于民的治国思想。让君子学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既能 避免流血战争,又能把这种美德布于远方。这是作者的民本思想,《周易》作者已构建起儒学的思想体系(即“王”学政治思想体系)。《周易》既是儒学之根,又是中国政治哲学之源。《涣》文是借水滋润万物来象征王道教化,这里用水流散四方滋润万物那样来比喻君王应恩泽万民的道理。本篇全是用比喻来寓意政治道理,宗旨如同后儒讲的王政(仁政)思想。《涣》文如诗的句子:王假有庙利涉大川用拯马壮涣奔其机涣其躬涣其群涣有丘匪夷所思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涣其血去逖出六十、《周易》第六十篇《节》文,是为君子讲述节俭克制,修身律已的政治道理(原文)“ ( )节,亨。苦节,不可贞。 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安节,亨。 甘节,吉,往有尚。苦节,贞凶,悔亡。”
(译文)“六十、节制,亨通。过分的节制是不可做为常习而守。节制不出现在百姓小户里没有过失。节制若不出现在贵族门庭里,就有了凶险。不能节俭克制,但能叹息后悔而改正,也就不会有过失。心安理得的节制,亨通。甘心乐意的节制,吉祥,这种行为必将受到人们的崇尚。若过分的节制,虽不是好事情,但也没有什么悔恨。”
(解读)“节”:节制,节约。本篇是论述节制问题,即让君子懂得克制自己的道理。“节、亨。苦节,不可贞。”
这是本篇的论题,其意是“节制有分寸,亨通,但过分的节制是不可做为常习而守。”
这是立论应把握“节制”的利害关系。本句里的“苦”,是指刻苦,过分讲。“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
“出”:出现,显露。“户”:《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
《玉篇·户部》:“户,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户,两扉曰门。”
甲骨文“户”是象形字,像一扇门的形状。户的本义为单扇门。古时百姓小户只有单开门,而王公贵族的大门才是双开门。这里的“户庭”是指平民百姓之家。“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节制不出现在百姓之家,没有过失。”
这一句与紧接着的一句是对比强调节制应是针对上层统治者而讲的,因《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本句里的“户”是与“门”对比讲述所要讲的政治道理。“门”:指贵族门第。“门庭”:指豪门贵族之家,这里是寓意有家有国的统治者。“不出门庭,凶”,意思是“节制若不出现在贵族门庭里,就有了凶险。”
本段是对比论述节制的对象,即让君子懂得克制自己行为的好处,相反其后果就会有凶险。“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若”:语气词。“则”:副词,表示前后两事的因果关系,相当于即、使、就。“嗟”:《玉篇·口部》“嗟,嗟叹也。”
“嗟”指叹息,悔恨之意。本句意思是“不节俭克制,但能叹息后悔,也就不会有过失。”
“安节,亨。”
“安”:心安,安定。本句是说“心安理得的节制自己,遇事亨通。”
这是讲节制自己的行为要出自内心,做事才是亨通的。“甘节,吉,往有尚。”
“甘”:《说文》:“甘,美也。”
《玉篇·甘部》:“甘,甘心,快意也,乐也。”
“甘节”:甘心乐意的节制自己的行为。“往”:本义为去、到某处,引申为过去、昔时、等义。“尚”:尊崇、佐助等义。本句的意思是“甘心乐意的节制,吉祥,这种行为必将受到人们的崇尚。”
“苦节,贞凶,悔亡。”
最后是从不利的一面来阐述节制的道理,即不可刻意过分的去节制,这样就不是好事情了,但也没有什么可懊悔的。本篇是围绕着节制这一问题而论,即为君子讲述了节制的原则。本篇所讲的节制,应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俭;二是克制。生活行为上不但节俭,而且还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越轨。本篇是辩证地论述节制问题,既反对不能节制的行为,也同样反对过分的去节制,这都是有害的。总之,本篇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如何去“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政治道理。本篇中的“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凶”。这是用门户来隐喻不同阶层对节制行为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自然是关乎着政治问题。《节》文如诗的句子:不出户庭不出门庭不节若则嗟若安节甘节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