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1 / 1)

六十四、《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未济》卦内容的诸家易说1、诸家易说(坎下离上)未济:亨。虞翻曰:《否》二之五也。柔得中,天地交。故“亨”。济,成也。六爻皆划错,故称《未济》也。“小狐汔济,”虞翻曰:《否》、《艮》为小狐。汔,几也。济,济渡。狐济几度,而濡其尾,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

虞翻曰:《艮》为尾。狐,兽之长尾者也。尾谓二,在《坎》水中。故“濡其尾”。失位,故“无攸利,不续终也”。干宝曰:《坎》为狐。《说文》曰:汔,涸也。案:刚柔失正,故《未济》也。五居中应刚,故“亨”也。小狐力弱,汔乃可济。水既未涸,而乃济之。故尾濡而无所利也。初六:濡其尾,吝。虞翻曰:应在四,故“濡其尾”。失位,故“吝”。九二:曳其轮,贞吉。姚信曰:《坎》为曳,为轮,两阴夹阳,轮之象也。二应于五,而隔于四,止则据初,故“曳其轮”。处中而行,故曰“贞吉”。干宝曰:《坎》为轮。《离》为牛,牛曳轮。上以承五命,犹东蕃之诸侯,共攻三监,以康周道,故曰“贞吉”也。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荀爽曰:《未济》者,未成也。女在外,男在内,婚姻未成。征上从四则凶。利下从《坎》,故“利涉大川”矣。九四:贞吉,悔亡。虞翻曰:动正得位,故吉而悔亡矣。“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邦。”

虞翻曰:变之《震》体《师》,《坤》为鬼方。故“震用伐鬼方”。《坤》为年,为大邦,阳称赏,四在《坤》中,体《既济》、《离》三,故“三年有赏于大邦”。六五:贞吉,无悔。虞翻曰:之正则吉,故“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虞翻曰:动之《乾》,《离》为光,故“君子之光”也。孚谓二。二变应已,得有之,故“有孚吉”。《坎》称孚也。干宝曰:以六居五,周公摄政之象也,故曰“贞吉无悔”。制礼作乐,复子明辟。天下乃明其道,乃信其诚。故“君子之光,有孚,吉”矣。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虞翻曰:《坎》为孚,谓四也。上之四介四,故“有孚”。饮酒流颐中,故“有孚于饮酒”。终变之正,故“无咎”。《乾》为首,五动首在酒中,失位,故“濡其首”矣。孚,信。是,正也。六位失正,故“有孚失是”。谓若殷纣沉湎于酒,以失天下也。2、易说批判《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未济》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有五家,即虞翻、干宝、姚信、荀爽、李鼎祚的“案”说,而李鼎祚汇编的“《说文》曰”不能称为“易学”,故是五家对《未济》的注释,依然汇编虞翻的注释最多。对所谓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的注释共有四家,我们看其是如何的注释。虞翻对“未济:亨”的注释是:“《否》二之五也。柔得中,天地交。故“亨”。济,成也。六爻皆划错,故称《未济》也。”

卦术上的《未济》卦符号又分上下两个八卦符号,分别是《坎》卦与《离》卦,也就是今本《周易·未济》卦前头标称的(坎下离上)。而虞翻并没有用八卦里的《坎》卦与《离》卦取象去穿凿附会,却用属六十四卦里的《否》卦符号来穿凿附会这三字。因卦变上的说法,认为《未济》卦符号是有《否》卦符号变化而来的。正如虞翻说的“《否》二之五也”,指《否》卦符号里的二爻与五爻画转换后,就变成《未济》卦符号了,也就是谓《未济》卦。虞翻穿凿出《否》卦(《否》卦又叫“天地否”),其目的是以《否》卦八卦符号的阴阳相承,又是八卦里的《乾》、《坤》两卦,才有虞翻附会出的“柔得中,天地交。故"亨"”说法。这是虞翻对“亨”的注释了,而虞翻对“未济”的注释是“济,成也。六爻皆划错,故称《未济》也”。虞翻对“济”的注释为“成”也不为错,“济”的本义应为渡河讲。“末济”就是渡河没有成功之意。而虞翻却从卦符号阴阳爻画认为皆划错才称《未济》,这种以爻画符号而穿凿附会出的说法,形同胡诌八扯。这虞翻的注释,是典型的“象数”注释法,即以“象数”去穿凿附会而已。虞翻对所谓卦辞里“小狐汔济”的注释是:“《否》、《艮》为小狐。汔,几也。济,济渡。狐济几度,而濡其尾,未出中也。”

这里虞翻的注释可称为“象数”与“义理”相结合了。虞翻说的“《否》《艮》为小狐”,这是通过卦变说里的《否》卦和《否》卦里的互卦《艮》取象为小狐,这是以“象数”注释法。而虞翻接下来的说就与“象数”无关了,“汔,几也。济,济渡。狐济几度,而濡其尾,未出中也”,这说法就是所谓的“义理”,是对《周易》经文意思的注释。这就是“象数派”注释里也有“义理”。而干宝对“小狐”的注释是,直接通过八卦里《坎》卦取象为“狐”。《易经》内容里的《说卦传》里对《坎》的取象并没有“狐”一说。如《说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不知干宝是从何处得来的“《坎》为狐”的说法。但干宝注释,也是以“象数”去穿凿附会。而李鼎祚汇编“《说文》曰:汔,涸也”的说法,这应是注释“汔”字意,而并不是针对《未济》里的“汔”字作的解释。《说文解字》类似于后来的字典,而不是“易学”。我们再看虞翻对“濡其尾,无攸利”解释是:“《艮》为尾。狐,兽之长尾者也。尾谓二,在《坎》水中。故“濡其尾”。失位,故"无攸利,不续终也"”。这虞翻依然是通过“象数”去穿凿附会这一句子内容。不过上面虞翻是通过《否》卦里的互卦《艮》取象为小狐,这里是又按《艮》卦取象为“尾”,这前后是否矛盾呢?小狐有尾巴,但狗也有尾巴。最后是李鼎祚“案”说:“刚柔失正,故《未济》也。五居中应刚,故“亨”也。小狐力弱,汔乃可济。水既未涸,而乃济之。故尾濡而无所利也。”

这里李鼎祚说的“刚柔失正,故《未济》也”,与虞翻说的“六爻皆划错,故称《未济》也”是一丘之貉。李鼎祚同样是以“象数”而穿凿附会这所谓的卦辞内容。我们再看对所谓“九二”爻辞“曳其轮,贞吉”,所汇编的两家注释。姚信的注释是:“《坎》为曳,为轮,两阴夹阳,轮之象也。二应于五,而隔于四,止则据初,故"曳其轮"。处中而行,故曰"贞吉"”。而干宝注释是:“《坎》为轮。《离》为牛,牛曳轮。上以承五命,犹东蕃之诸侯,共攻三监,以康周道,故曰"贞吉"也。”

这两家皆属“象数派”,而注释“曳其轮,贞吉”皆以“象数”穿凿附会。不过虞翻以《坎》卦取象为“轮”,通过爻位爻画不同而附会“曳其轮”。而干宝则从《离》卦取象为“牛”,就联想到“曳其轮”。看这种注释既好笑,又好玩。好笑的是那种通过八卦取象而说《周易》文辞内容,是个愚蠢无知;好玩的是那种通过八卦符号象形而附会所注释的文辞之意,犹如游戏般的玩儿。如姚信注释的“《坎》为曳,为轮,两阴夹阳,轮之象也,二应于五,而隔于四,止则据初,故"曳其轮"”。这正是通过所谓本卦里的八卦之《坎》卦取象为“轮”,而穿凿“曳其轮”里“轮”的说法,这是以“象数”里八卦取象而穿凿附会,这就是可笑之说。“两阴夹阳,轮之象也”,这是姚信通过八卦里《坎》卦符号三画里两阳爻包一阳爻形象,所认为象车轮那样的说法,这岂不是玩耍儿戏吗!姚信又通过卦爻位之说,而附会出“二应于五,而隔于四,止则据初,故"曳其轮"”这般转轴子的文字游戏说法,岂不是既好笑,又好玩吗?而干宝同对这句文辞的注释,与姚信的说法是个大差不差,只是干宝又引用史事而穿凿其中。而“曳其轮,贞吉”在《周易·未济》文里并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句比喻,意是“大车牵引着车轮,车子就正确的行驶向前”来比喻有了正确的方向,前途吉祥的道理。3、附录:(1)附录《周易·未济》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①《周易·未济》原创文本格式( )未济,亨。小狐讫济,儒其尾,无攸利。儒其尾,吝。曳其轮,贞吉。 未济,征凶。 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②《周易·未济》春秋文本格式( )未济:亨。小狐讫济,濡其尾,无攸利。()睽:濡其尾,吝。()晋:曳其轮,贞吉。()鼎: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蒙: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讼: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解: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③今本《周易·未济》内容格式()未济:亨。小狐讫济,濡其尾,无攸利。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轮,贞吉。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2)附录《周易·未济》原创文章译解(原文)( )未济、亨。小狐讫济,儒其尾,无攸利。儒其尾,吝。曳其轮,贞吉。 未济,征凶。 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译文)六十四、事情尚未成功,(再接再励)亨通。小狐狸将要渡河时,水湿了尾巴,看来渡河有所不利。(小狐狸)过河湿了尾巴,看来过河有了困难。牵引着车轮,车子就正确的行驶向前。过河没有成功,强渡面临着凶险。若利于完成大事业,应坚守正道,才能成功吉祥,悔恨消失。(高宗)以雷霆之势征讨鬼方之国,经过三年的征讨,归属封赏为一个诸侯大国。坚守正道,前途吉祥,没有悔恨。君子的光耀,在于有了爱,前途光明吉祥。有了爱,也就有了主宾的礼仪规矩,没有害咎;反之,如同过河侵湿到头顶,正是丧失了爱,才导致这种灭顶之灾的发生。(解说)“未济:亨。小狐讫济,儒其尾,无攸利。”

“未”:没有,不曾。“未济”:还没有渡过河。“汔(qì):差不多。本篇题目与上篇《既济》是对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述。《既济》是讲成功以后如何保持与发展的道理。而《未济》是面对还没有成功的局面,应如何对待,如何发展的问题。本题目是用小狐狸涉河而浸湿了尾巴,面对过河困难而没有成功来比喻政治上如何克服困难,面对不利局面,如何变为有利,面对社会与政治上出现的问题而去改变,完成“未济”到“既济”而讲述的辩证道理。“儒其尾,吝。”

“儒”:沾湿。“尾”:尾巴。本句直译是“小狐狸将要渡河时,水湿了尾巴,看来渡河有所不利。”

这是比喻当前面临的困难局面,如何克服的问题。“曳其轮,贞吉。”

“曳”:牵引。本句是用“大车牵引着车轮,车子就正确的行驶向前”来比喻有了正确的方向,前途吉祥。“未济,征凶。”

“未济”:没有成功。本句意思是“过河没有成功,冒险进行就有凶险。”

这是寓意条件不具备时,强行去做某种事情,就会招致凶险。“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涉”:进入。“大川”:大地。“震”:雷霆之势。“鬼方”:方国。本段意是“若有利于完成大事业,应坚守正道,才能成功吉祥,悔恨消失。(高宗)以雷霆之势征讨鬼方之国,经过三年的征讨,归属封赏为一个诸侯大国。”

本段引述历史事件喻说道理,强调的是坚守正道,才是完成大业的根本。“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光”:光荣,照耀。“有孚”:有爱。本段意思是“坚守正道,前途吉祥,没有悔恨。这正是君子的光荣使命,在于有了爱,前途吉祥。”

这一段就是本篇立论所面对的使命,即有“未济”转向“既济”而走向成功,应坚守爱民是根本。归根结底《周易》给“君子”构建了一个政治原则,即“君子”应牢牢遵循“爱民”这一行为准则。“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饮酒”:指礼仪规范。《仪礼》里有“乡饮酒礼”,讲述的是主宾之礼。本段意思是“有了爱,也就有了主宾的礼仪规矩,没有害咎;反之,如同过河侵湿到头顶,正是丧失了爱,才导致这种灭顶之灾的发生。”

本段还是强调“有孚”(即爱民)是“君子”治国安邦应遵循的根本。并说明有了爱,就有了上下的礼仪规范;若是丧失掉了爱,就如同过河时被水淹没了头顶,就面临了灭顶之灾。这里是用过河水浸头顶来比喻丧失了对下的关爱,就会出现政治上的灭顶之灾。本段里的“失”是指丧失。“是”指这些。“有孚失是”才是导致“濡其首”的因素。这里旨在提醒统治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危险的来临是丧失了“爱”,即失去了民心,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本篇以题目“未济”来寓意事业尚未成功,应再接再厉,这里是告诫“君子”。如同孙总理临终告诫国民党高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道理那样。本篇强调改变未成功的局面,在于“君子”应坚守爱民。若是失掉爱民,就会招致灭顶之灾。这是教育“君子”时刻牢记执政为民,体恤关爱下民,才是安邦治国的根本。我们通过对《周易》一书的研究和译文,已知《周易》一书是产生于西周后期的一部曾借用前人创立的记事序数(商代已经使用)“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画符号”(被后人篡改用之和称之的“六十四卦画”)为题序而编写出六十四篇文章所组成的为“君子”(周天子血统的诸侯、贵族)们讲述“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书。按现代哲学分类,应属政治哲学书。原创《周易》又是诗性思维下产生的属人类文明史中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学。《周易》作者受其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周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学。《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原创《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后被史巫逐步篡改成繇题式《周易》(即春秋文本《周易》),和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周易》不等同于“八卦筮术”,八卦筮术是由《周易》所用那套符号和《周易》六十四名称而衍生出的筮法内容,是原创《周易》一书后出的东西。八卦筮术在先秦有《左传》一书记载是以"八卦取象"筮法,而帝制至今天则是"八卦纳甲"筮法,“八卦筮法”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与《周易》没有关系。《周易》又不等同于《易经》。《易经》是今本《周易》加战国至帝制时代初期产生的所谓十篇(汉时又称“十翼”)既以“义理”,又有“象数”解释《周易》的学术文章,称《易传》。西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故把今本《周易》里所谓八卦符号认为是上古伏羲创作的,及今本《周易》里六十四卦符号及卦爻辞,认为是文王所作,加上《易传》(认为是孔子所作)尊奉为五经之首,称其《易经》(即所谓三圣、三古创作的一部易经)。由此后人又对《易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阐述(均是从今本《周易》里那套所谓的“卦符号”和《易传》“象数”及“巫理”学说中生发出新学说),产生出了浩如烟海的“易学”(《易经》之学术)文章,自此把《易经》说得再也使人弄不懂的一部“天书”了。帝制时代至今天,传统“易学”是对《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的学术研究,而不单是对今本《周易》的学术研究。故不能把《易经》之称,错认为是单指今本《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爻辞内容。《周易》更不等同于“易学”,通俗的说“易学”是对《易经》学术研究,即帝制时期是对今本《周易》与《易传》所作的阐释而发展起来的《易经》学术。帝制里对《易经》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想的演变,被认为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两大流派。因受其《易传》里的八卦象数、阴阳爻位及河图洛书说法影响,并以今本《周易》为蓝本,着重从卦符号和数字爻位赋予的阴阳奇偶之数和卦爻象以及六十四卦里每卦赋予的"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及“汉象数”说里的卦变、消息、纳甲、爻辰等等去解说今本《周易》,称为象数之学,以"象数"而阐发今本《周易》学术的人们,被称为"象数学派"。以《易传》里的亦筮亦理及八卦象数影响,对今本《周易》卦名的和卦爻辞的性质来解释,并注重阐发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的,被认为属于"义理"之学。所谓的以“义理”阐发今本《周易》的为“义理学派”。无论所谓的“象数派”或“义理派”,而对今本《周易》的解释是个孰重孰轻而已。历史上没有完全抛开“象数”而纯粹“义理”释解今本《周易》的,也没有是纯“象数”而不杂“义理”而阐述今本《周易》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个“卦爻数目”结构形式的《周易》,而在解释上其主流又认为《周易》是卜筮的说法。严格的说历史上自汉至今对《易经》(不单单只对今本《周易》)的学术研究,形成了庞大的“易学”内容,其内容是一个庞大而庞杂的学术体系。“易学”大抵不过从今本《周易》的那套符号及卦爻辞,和《易传》里的阴阳、八卦、爻位、河图、洛书等说法,而生发出无穷的学说来。而帝制时代里通过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研究阐述产生出“象数”易学、“义理”易学、"图谶"易学、"占筮"易学、"训诂"易学、"卦图"易学等等(若单指今本《周易》的学术,只有“象数”与“义理”注释上孰轻孰重而已。因“易学”之称是个复杂的历史,因帝制里的“易学”是对《易经》的学术,不单单只对《周易》的学术,整个帝制里的“易学”,是今本《周易》与《易传》混同在一起的)。包括今天“易学”上的"科学易"、"立体易",“生命密码易”等更加神秘说法。“易学”成了《易经》学说上的文化黑洞,在吞噬着人们的价值观。总之,我们要明白原创《周易》是部政治哲学,而历史上的唐代李鼎祚汇编汉至唐代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诸家注释而命名为《周易集解》,我们只选对今本《周易》的诸家注释,而抛开《易传》内容及对《易传》内容的诸家注释,来看那些注释者的诸种说法。既有后来给命名的所谓“象数派”和“义理派”注释者,但所对《周易》文辞的注释,都是个风马牛不相及。而对这两派注释者来说,“义理派”相比于“象数派”是趋于较理性,而“象数派”对今本《周易》的注释既是荒诞不经,又是愚蠢无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越异世当地主夜星辰 马蹄声 极品小太监 穿越异世当地主 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魔术之王 帝王遍天下,你让我征战八荒 我的侯府傲娇才娘子 三国:我在长坂坡直播,震惊世界 大唐技师(逍遥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