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谁?
那是只见了子楚几面就敢于断定“奇货可居”的战略家,
那是能硬生生把一个不受宠的质子捧成了秦国王上的谋略家,
那是能从一介商贾摇身一变,成了秦国亚父,还把秦国给治理生机勃勃的野心家和政治家!
其心胸之广,其能力之富,其胆识之魄,岂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面对赵括集团的一再“索取”,吕不韦不仅没有丝毫的担心与不耐烦,反而是一脸的欣喜,满心的兴奋!
没错,就是兴奋。吕不韦很清楚,如今的投入越多,来日的汇报也就越丰厚,若真是能将做到“毁家纾难”,自家三世的荣华也就稳稳的了。
别说是些许的钱财了,就算是美人,历史上的吕不韦还不是眉头都不皱地就送了出去。
这不,自己还没有掏出全部的家底子呢,回报不就来了?!
跟在大军的后头收拾残营,虽然也有一点点的危险,但利益实在是太丰厚了,牛、羊还有战马就不说了,大军匆忙之下也根本没有进行搜营,胡人们多年积蓄的上好的皮毛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当然了,吕不韦的安全,赵括自然也是上了心的,自己已经为数不多的亲兵(选锋出来的),也给了吕不韦五十人。
一句话,这趟差事,即便有惊也注定无险。而只要哪怕收获了一两个营寨,也足以弥补之前所垫付的所有资货了。更何况,以上将军的胃口,怎么可能只吞并一两个营寨。
当然,赵括不会等候吕不韦的到来,兵贵神速,虽然这个营寨被李牧屠戮殆尽,没有泄密的可能,但所谓雁过留痕,保不齐在茫茫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就被哪个遥远的牧民给看在了眼中。一旦消息走漏,再想出其不意就难了。
更重要的是,赵括的心中很明白,燕国也好,赵王也罢,都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时间了。自己必须在燕军和赵王的王命抵达前,完成自己在代地的布局。
当即,饱餐完毕的大军,重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在他们的南面还有数个小型的部落等待着他们的光临。
至于原地的牛羊财物,则是稍稍修复好了营寨,保证牛羊不易翻出,便已是足够。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速度,午后,赵括所率领的大军便又赶到了下一个部落,一个更小的部落,不足千户的部落。
没有丝毫的停留和犹豫,赵括立即以周骐为主将,率领两万多大军便向那小型部落扑杀而去。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赵括和李牧各率领了三千部队分左右两路进行护航,以防周骐不察之下,让部落中的胡人逃出生天。
事实上,赵括的担心、李牧的护航都有些多余。
虽然周骐比之李牧,或许还是有些不如,但到底也是宿将一名,更以搏虎之力去扑杀一只绵羊,若是还要出现纰漏,那也有些对不住他代地边军的出身了。
果然,不出半个时辰,小型的部落便已经被周骐斩落在马下,并无一人得脱。
甚至这样一场简单的战斗之后,作为指挥官的周骐还有些意犹未尽,才堪堪吃过了午食,便央求这要尽快启程赶往下个目标点。
赵括对于这样的要求自然是喜出望外,没有谁比赵括更知道时间的紧迫性了。当即,赵括便宣布,每战过后只休息半个时辰,便要继续前进。
闻令的李牧和周骐皆是微微一愣,虽然兵贵神速,但有必要这么赶吗?
当然,这样的疑问,两人都是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上将军这样决定,定然有他的深意,自己只要服从便是。
事实上,赵括下达这样的命令,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够了!
这样的小型战斗,最多只能算是前菜,甚至若是将时间线稍稍拉长来看,这样的战斗连前菜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真正战斗前的热身而已。
之所以这样一个个攻过去,不断地热身,除了要尽可能地拔掉中路的钉子,减少胡人的实力之外,最大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锻炼和磨合将领和部队。
不仅仅是锻炼周骐这个已经很优秀的将领,更多的还是磨合部队——代郡本土的部队和自己从上党带来的部队。
赵括必须要让这两只部队在真正的大战之前做到亲如一家,做到真正地如臂使指。
目的也很明显,倒不仅仅是很快就要面对的装备落后的胡人,而是正在路上的燕军。虽然不知道燕军具体发出了多少兵力,但想来绝不会少于十万人马。
而赵括的手中,所能真正调动和指望的,也就这区区三万兵力,想要跟燕国倾国之军去对抗,就必须令行禁止,绝对地服从,更要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而想要做到这几点,磨合就是必须的。赵括的打算是好的,但矛盾点也就在此。
要磨合,就需要一场场的战斗;而一场场的战斗,就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本身就跟赵括所谓“速战速决”的战斗思路相悖,不仅增加了大军暴露的风险,更要命的是,燕国的大军和赵王的王命,就像是套在赵括脖子上的绳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收束着。
赵括很清楚,燕军的到来或许还有一段时间,但赵王的王命,或许已经在路上了,若是自己不能在赵王王命抵达前完成调度、完成对胡人的削弱,整个代地的布局就将毁于一旦。
而为了这个目的,赵括不得不下达这个命令——战斗中没法抢时间,行军的时间也没法少,那就只能抢战士们休息的时间——不顾士兵的疲劳,接连不断地行军、战斗、进食,再行军、战斗......循环往复。
三天的时间,赵括料想赵王的使者最多也只有三五天就要抵达代郡,如此一来留给了自己和大军的,便只有三天的时间!
三天之内,必须全部扫清外围的部落,随后转入对胡人主力的作战准备,才能在第四日前完成对中路胡人的扫荡。
可三天时间,那是赵括带着大军从桑干城出发,到达第一个部落的时间,如今从头往回打,路程虽然稍稍少了四分之一,可要边打仗边行军,赵括居然也只给三天的时间,其中匆忙可想而知。
可是,没有办法!这个时间,赵括必须抢下来。
于是,赵括所部三万多人,终究还是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与行军之中,即便是在夜晚,也没有停下战斗和转移的步伐。
好在,鲜血从来是男人最强的兴奋剂,即便苦不堪言,一旦见到鲜血之后,赵军依旧能够嗷嗷叫冲上前去,砍杀掉当面之敌。又因为一直是以多打少的缘故,加上出其不意的进攻,倒也没有出现什么纰漏。
只是,三万大军虽然依旧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前方还恍然未知的胡人中路主力推进着。但终究赵军仍是血肉之躯,连日的战斗与赶路,还是让赵军疲惫不堪。
就连跟在了赵括后头整理物资的吕不韦等人,生怕赵括大军走后,猎物破坏了寨栏走失,只能尽可能地跟上了大军的脚步。
可是,终究还是赵括所部走得太快,吕不韦等人的距离也从一开始的二十里渐渐扩充到三十里、四十里,甚至是更长。
甚至,尽管吕不韦已经距离赵括所部越来越远了,其中成员依旧大呼受不了!要知道商队中人可是吕不韦精挑细选的,经常走南闯北的人物,但在真正的军队面前,还是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
所有人都勉力坚持着,就连李牧和周骐也都不例外。当然,这也不全是坏处。至少两军的磨合,在如此高强度的作战中,也是得到了很好的磨合。
而在主力的后头,却还有那么一部人马缓缓地行动着,甚至不似来作战的,更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良好作息时间,比吕不韦所部还要悠闲。
不用问,这只小股部队正是赵括带的三百重骑兵和一千多护卫重骑的精锐骑兵。因为全然不参与作战的缘故,这一千多骑兵不仅能够紧跟着大军后头,更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眼见着前方的同袍们不断地立下功劳,在疲惫中慢慢建功,在困难中不断突破,后方的这只小部队说不急那是假的,但急也没有用,赵括不仅严格限定了他们的作息,甚至连行军的距离都控制了起来。
当然,赵括自然也告诉过他们:“他们这只力量,会在最要紧的时候被投入战场,如今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
只是,这个“最要紧的时候”会是在什么时候呢?众将士对此,却是无能为力,只能等待着上将军的召唤。
而就在赵括带着大军日夜兼程的作战、行军的时候,燕军的行动也终于迅速了起来。十六万大军终于已经抵达燕赵边境,分兵已经在即,而赵王的使者平阳君等人也终于已经过了阏与城,正想着代郡进发......
正所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