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心存畏慎,居高不危

心存畏慎,居高不危(1 / 1)

【曾国藩语录】吾辈久居高位,一有不慎,名声即损,惟小心谨慎,时时若有愆尤在身,则自然无过矣。【曾国藩轶事】曾国藩在《书赠仲弟六则》中将“慎”字专列为一则,说:古人曰钦、曰敬、曰谨、曰虔恭、曰祗惧,皆“慎”字之义也。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长。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属之指谪。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咸丰十年(1860)六月他给邓汪琼写信,请他多提谏言,信中说: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阁下爱我,迥越恒俗,望常以药石之言相绳。居高位而不败之法,只有谦虚谨慎而已。咸丰四年(1854)九月,他给诸弟写信,就已申明了这一原则:“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

曾国藩的谨慎,体现在行事各个方面,如交友慎重,用人谨慎,谨言慎行等。官居高位之后,曾国藩时时反思自己,力图避免一切缺点,使别人无瑕指责,从不授人以柄。同治帝即位后,曾国藩受到了隆重的封赏,简直受宠若惊。然而在他的家书、日记、书信中,都找不到欣喜的字眼,反而有一种紧张的气氛。几个月间,朝廷数次封赏,曾国藩任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统辖四省军政,巡抚、提督以下均归节制,并加太子少保衔。曾国荃赏头品顶戴,升为按察使,赏穿黄马褂。曾贞干以同知直隶知州选用。但曾国藩在家书中,一再告诫高官难做,要谨慎行事。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十四日,他给二位弟弟写信,叹道:“昔太无权,今太有权,天下事难得恰如题分也。”

二十四日,又写信说:“余自十五至二十二日连接廷寄谕旨十四件,倚畀太重,权位太尊,虚望太隆,可悚可畏。”

次年正月初一,曾国藩被加协办大学士衔,曾国荃授为浙江按察使。曾国藩给曾国荃写信说: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都被封为伯。不久,又在爵位上加封不同字。曾国藩在一等侯之上加“毅勇”二字,李鸿章在伯上加“肃毅”二字。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日内正以时事日非,怒然不安,加此二字,不以为荣,适以为忧!”

此时曾国荃正受到朝野攻击,曾国藩惊惧不安,便是为此。所以灭太平军后,曾国藩首先想到的是裁湘军。但同时却保留了淮军,仍握有实力。这就是所谓的曾僵李代之计。【智慧解读】“慎”字即有所畏之意。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不苟,必深思熟虑而后行,有所畏,则无论何时都不会自满骄傲,不致因骄而败。曾国藩所怕的,是权力可能导致的危险,因为“自古高位重权,盖无日不在忧患之中。”

位越高,权越重,所受其祸则越大。纵观历代遭受奇祸的官员,多为权臣。曾国藩因功劳日大,权力越来越重,官高至于极品,使他更加担忧。而且,位越高,越自以为是,更容易出事。曾国藩总结历代权臣结果时发现,权位往往是致祸之源,尤其是兵权。秦朝的白起,西汉的韩信、彭越,明代的蓝玉,都是因兵权过重,声望过高而被杀的。曾国藩手握十几万重兵,足以震撼满清,更为朝廷所忌。对此,他早有警惕:“自古柄兵之臣,广揽利权,无不获祸谪者。侍忝附儒林,时凛冰渊,而使人以广揽利权疑我,实觉无地自容。”

对于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来说,不能太有权,但亦不可无权。无权则任意受人宰割,悔则晚矣。有人劝曾国藩激流勇退,曾国藩不听,也是同样的考虑。也正亏了他这种谨慎态度,才得以善终。倘若追询其居高位奥秘所在,不过一“慎”而已。但道理人人能知,真正做到的,古今又有几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直播:我有穿梭门可回当年晋西北八亿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顶级帝王,从穿越成假皇帝开始 明太祖的旅行青蛙骄傲唢呐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 大唐扶龙传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大明无敌皇孙 典藏华夏:从直播开始震古烁今 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