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雯华只能接过这杯温度正好的茶水,慢慢地喝了一口,这水的确是不烫了,可不知为何,她的双颊却有些发烫。
姜媚见小姑娘安分下来,只低着头喝水的模样还怪可爱的,不由得微笑起来。
常雯华低着头自然没有看到,但在场另外两人却将姜媚的表情变化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自然不是好奇心很重的人,只是有些惊讶于姜媚对常雯华的态度——明明对方很怕她不是么?
但沈襄与常默彼此对视一眼,却十分默契地选择了沉默不言。
这顿午饭吃完,四人又在这里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待马儿吃够了马料,车夫休息充足后,他们便又重新踏上了路程。
只不过这次启程却有些不同了。
沈襄得了一匹马,又带了些盘缠粮食,便先走一步,越过马车向前疾驰而去。
姜媚只立在马车边,见微微的黄尘在空中飘荡片刻,复又重新落回地面,而耳边原本还清晰可见的马蹄声也渐渐消失,这才收回目光。
她当然不担心沈襄会不会偷偷跑掉,也不担心对方路上会遇到什么祸事。
毕竟是男主,身上的男主光环还是很足的,另外她趁着几人吃午饭的时候,就已经分别给沈襄和常默身上留下了不少东西,这些足以保护好他们的身体安全。
姜媚自认为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充足了,于是她又掀开马车厚厚的、用来挡风的帘子,钻进了马车内。
皇帝亲自派人准备的马车内部空间充足的很,于是她想了想,便直接让常默进了她和常雯华的马车,而空出来的那一辆,自然是被她卖了出去。
毕竟一辆马车空着也是浪费,不如卖了钱,这样还能有些剩余价值。
京城在大盛的中东地区,地势平坦,多平原,且气候较为温和,因此此时的路还算好走,再往西去,便渐渐有了些起伏,而气温也终于开始降低了些,从一开始炙热的夏日变成了如今只让人觉得温暖的温度。
常雯华与常默自小便生活在京城,只经历过京城一年四季的景色,并不觉得有何不寻常,还以为这大盛各处的四季全都是一个样,但当他们真正地经历了这些,才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许多自己未曾欣赏、未曾见过的风光。
于是这一路上,两个还未完全成年的孩子因为这未曾见过的沿路景色,从原本同处一处空间而没有彼此说过一句话变到现在时不时能攀谈几句,这种成长与进步着实让身为旁观者的姜媚感到衷心的欣慰。
她其实是能看出常雯华的些许变化的。
不过姜媚也知晓这大部分原因都在于离了京城,她身边没了可以依靠的人,现在只能依靠着自己,才渐渐改了之前的性格,慢慢变得更容易同人亲近来。
但这已经很好了,姜媚总不能指望自己的任务立刻完成,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越往西走,路上的山便变得越发多了起来。
他们此时经过的这处山脉连绵二十多里,山势雄伟挺拔,群峰耸列,将近一千米高。
此地自然风光秀丽,景观众多,极富神奇色彩,教原本已经有些困倦的常雯华忍不住从马车的侧帘中探出头来,仰着头看着近在咫尺的群山,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涌出一种奇怪的感受来。
这一路走来,她见识了许许多多自己之前未曾见识过的东西,也尝过了许多以往不曾享用过的美食,但现在回头想起来,还是这路上的风景最是迷人。
她不由得在想,同这外面的风光比起来,那原本自己还极为不舍的京城倒像是一座金子铸作的牢笼,将满城的人都锁在其中似的。
这样想着,她日常摸着自己腕间的红绳,又想起这一路上姜媚对她的照顾来。
其实她已经有些改变心中的想法了。
外面的生活虽然很像她想象中的那么朴素,同她以前过的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外面也不像京城里那般诸多规矩,在这里,她也可以尽情欢笑而丝毫不在意其他人的目光。
她这几日每天都很放松,即使住宿的地方不尽人意,入口的食物也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精致,但一睁开眼便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这的确是种十分新奇的感受。
而持续保持着这样的心情,竟然教她原本浮躁了许久的心也变得平静了下来,原本动不动总是生气的性子也变得平稳了下来。
这有一部分是她闲来无事便会被姜媚盯着练习那法诀的缘故,但更多时候常雯华却觉得不只是这个原因。
这难得一见的令人怦然心动的景色教她的心由内而外地变得平静下来。那一座座被岁月的风霜侵蚀,如刀削斧砍,变成高低不一的山峰,沉静而安然地陈列于她的眼前,叫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曾经从书上看到过的诗句。
那时她只读词句却不懂其意,现在亲眼见了,便终于能感同身受了起来。
作为一个自小便在众多心思深沉的闺阁夫人身边长大的人来说,她自然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地聪明,但以往常雯华的聪明只是透着小家子气,当她将自己的聪明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时,便能立即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姜媚自然十分开心她能有如此大的改变,但她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平日里教导常默时总是会带上常雯华。
她当初说常默与她有师徒缘分,其实若是算起来,常雯华与她的师徒缘分更深更重。
但她当初不知出何心理,并没有收常雯华做徒弟,现在想起来,倒悟了一些缘由。
常雯华并不是一个很服管教的人,若是将师徒身份强加给她,说不定还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本来叫她同自己离开京城便已经激起了这孩子的不满,若是再加上这一层……还不知道要酿成怎样的后果。
于是姜媚便在教导常默之际,也潜移默化一般教导着常雯华。
说起常默这个孩子,大概是在宰相府憋得狠了,在外面越发能放得开了,再加上她平日里经常性地投喂,这孩子便如同春日里抽芽的柳枝一般飞速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