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来走后,李平正想趁夜继续安静的思考时,赵进突然来了。
看看已然漆黑的天色,再看看跟着赵进的亲兵赵亮手中提的食盒,李平估计赵进应该在天黑前襄阳城门就快落下时出的城,而且是打算要彻夜长谈的节奏。
李平忙叫刘小惠也略准备一下,然后让3个亲兵继续去远远的放哨,不让任何人靠近。
把淡淡的果酒满上,开始喝上,话题很快打开。
赵进想赶在李平走之前好好谈一谈,他知道李平的新营地离襄阳城有些距离,以后再相见已不再容易,而且也不那么方便了。
赵进这两天没露面,主要是忙着打探和收集各种信息,他想尽可能搞明白很多疑惑,既给李平提个醒,同时也听听李平的意见。
李平独立出去后,赵进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他也获得了一部分人马的补充,大概有五六百人,并且也有一部分物资和粮草的奖励。左良玉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很周到的,也让人很难不对他生出好感。
虽然据赵进了解,补充给他们的部队基本都是没什么名头的叫花子部队,甚至有的就是一大群流民抱团自保的乌合之众,兵器、铠甲和战阵之技要啥没啥。但这些人却也最容易被他们消化吸收,并更容易被他们改造成听话的部队,赵进显然也不喜欢手下全是像史明和王成武那样联盟性质的部队。
再好的兵,不听话还不如没有。
不过,分给李平的一伙人马却也需要小心应对。据说那领头的是个本地的秀才,没事闲的也学人家聚众胡闹,仗着有功名非常的桀骜不驯,给很多官军添了不少麻烦,但因顾及着他的身份,也都不好做啥。
这个倒不意外。
左良玉的兵再横,大明毕竟以士人治天下,文贵武轻早已根深蒂固,这襄阳府又是历史名城,诗书底蕴丰厚,武人们想找读书人麻烦还真要掂量掂量。而且左良玉虽没文化,但他却非常尊敬读书人,做为他的部下在面对读书人时自然就更得谨慎些了。八壹中文網
把这样一群叫花子式的人马安排给他们,听说是方国安出的主意。说是赵进和李平过于年轻,怕压不住那些有名有号且老诚的,一旦生出了意外反是不美,而且也省了逼迫别家将领忍痛割爱。
而且这样的叫花子式人马还可以多给补充一些,也显得左将军大度。
至于那秀才,却是说李平有些过于年轻,陡升高位恐不适应,有个秀才正好可以辅佐,没准儿又是一段佳话。
李平把今天了解到的他那三伙人马的情况和赵进也说了说后,两人都有些唏嘘不已。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这方国安绝对没有想到,赵进和李平显然更喜欢没根基的人马,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可不是什么老军和精锐,而是控制和忠诚,至于战斗力他们会自己训练。这可能就是眼界和见识上的差距吧!
当然,那个秀才的确有点麻烦,李平不能轻视。
唏嘘过后,赵进却抛出了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
左良玉大造战舰竟然不全是为了抗击李自成,而是也在为逃跑做准备。赵进已经打听到,左良玉已经逃跑的地点都选好了,据说是南边的江陵县。
这也意味着李自成攻破开封后如果南下,襄阳很可能就会被放弃。
李平对南方的地理并不熟悉,又没有地图,所以对江陵这地名,李平一时搞不清在哪儿,赵进也不太了解,只听说在长江边上,在襄阳以南约四五百里处。
没有地图是两人现在的一大烦恼。虽然明代对地图的管理比较开明,但标识相对详细的全国或大地区地图仍是奢侈品,常人并不太容易得到。大多数人对地理靠的还是记忆和口口相传。
对现在的历史走向,两人也比较迷惑,不知道这个时空的历史是本来就是这么走的,还是他们到来后,对这个时空产生了蝴蝶效应,有些已经改变了。
不过,李平救左梦庚老婆这段儿,肯定是发生了变化。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袭击,要么就是因有更多的护卫人马导致袭击没有成功,或者袭击成功了对左良玉的日后人生产生了影响。
但不管历史怎么变,目前继续抱左良玉的大腿仍是他们的基本准则,也是最可行的生存之道。
但要抱人家的大腿,也就不能不去认真了解左良玉的性格特点和行事方式,而且还要摒弃一切个人情感,尽可能客观的去分析。
这个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左良玉,从他们已经逐渐搞清的情况看,他现在43岁,是山东临清人,从小丧父又丧母,甚至连其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因而没读过书,也不大识字,但人很勇猛,左右手都能开弓。
十八岁时,左良玉在辽东从军,凭战功开始不断提升。后被调入关内和农民军作战,大败过很多著名的农民军,包括大名鼎鼎的张献忠,甚至可以说常常把农民军打成狗,成了农民军的老牌劲敌,也是一个让农民军闻之色变的人物。
这个并不是吹捧,左良玉手下大量的原农民军降兵降将可以作证。而且,曾经的农民军无论大小兵将每提到左良玉,都要唤之“左爷爷”,足见左良玉在农民军中的威名之盛。
十几年来,左良玉无论是对阵后金军(1636年满清改国号金为清)还是农民军都有着很多骄人的战绩,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对左良玉的辉煌历史,李平其实是有些吃惊的,也让他很意外,这与他浅薄的历史知识里那个无能的左良玉差别有点大。尤其是随着在左军中日久,了解的越多,左良玉真实的形象也越来越饱满,起码李平已知道左良玉并非是一个草包。
一个草包是不可能从一个没背景的小兵爬上权力的巅峰的,一个草包也不可能在乱世之中得到大明王庭的重用,一个草包更不可能领导并压制住几十万的军队。
除卓有成就的军事建树之外,左良玉人格魅力也很强大。
左良玉生活简单,既也不迷恋女色,也不贪财,可以说很洁身自好。但同时,他对手下却非常的大方,但有钱财缴获常尽赏部下,就像这次对赵进和李平的丰厚奖赏就是他拍的板,并对自己儿子的小气与拖拉公开表示了不满。
更神奇的是,左良玉对待降兵降将们的态度。我打败你,然后收降你,却继续放心的让你独领一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大胆的信任与重用,不服都不行。
但同时,左良玉的其他方面就比较值得玩味与深思了。
左良玉对部下们的要求很宽松,而且是有点过于宽松,只要忠于他,部下们如何编练自己的部队基本上是任随自由,军纪就更不怎么约束了。
然后,左良玉还常常玩拥兵自重、不听调遣的军阀那一套,这就更对部下们的胃口了。更甚之,左良玉作为一个官军首领,竟十分喜欢干屠城这种事,他的部下们就更喜欢他了,这发财抢女人多快多简单。
如此做派与治军之道,让左良玉收获的是满满的拥护,并成为农民军和山贼们喜欢投靠的左良玉的主因。
不管怎么说,抛开拥兵自重、屠城和治军不严这几个重大污点,左良玉在朱仙镇大战之前,在赵进李平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一直都是大明最能征善战的将领之一,也是最具人气的将领之一,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名将。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左良玉会在朱仙镇变的那么不思进取,变的那么不可理喻,就是到了襄阳还是打算跑。
左良玉现在的二十万人大多都是乌合之众没错,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而且还占着襄阳这样的千古天险。
赵进当然不是来给李平提疑问的,他有了初步的判断,或者说有了一定的认识,才会来和李平探讨左良玉,而这个认识就是这两年已经出现的一些倪端。
赵进认为崇祯十一年的许州兵变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他掌握的一条最新的并且比较重要的信息。
当时,左良玉的家眷都在许州,结果在兵变中被灭了门,连抚养他的叔父一家也全部被杀害了,族人就只剩下他自己和带在身边的儿子左梦庚。
据赵进进一步的收集了解,也就是从那之后,左良玉明显变得在乎自己的安全了,作战也更谨小慎微了,至少是再不也悍不畏死的猛打猛冲了,更再也没玩过他常玩的大胆实施孤军深入。
当然,左良玉也没什么大败,或者说是陷自己于极度险境的失败,他仍是农民军不可轻敌的悍将,朱仙镇大战之前成功偷袭李自成的存储基地临颍就是一证。
赵进认为左良玉可能是家没了,开始注重保护香火了,而这就必须先保护好他自己,因为左良玉必须为他儿子亲自保驾护航才不至于再出意外。
胆子本就已变小了,朱仙镇之战的意外和惨烈的失败又再一次摧毁了左良玉心理,并像打断了他的脊梁一样,让他彻底失去了曾经的傲气,让他对李自成开始非常忌惮。
也许,他们正在见证左良玉的彻底衰败,也正是这彻底衰败的历史最终被世人所铭记,并遗臭万年!
这也意味着,李自成一旦南下,襄阳是真的有可能要被放弃了。因而开封如果失守,李自成会不会南下就成了关键,而这种可能性目前是相当大的,因为河南根本没吃的了。
所以,赵进和李平就必须做好一切跑的准备。然后怎么跑?是跟着跑还是独自开溜就比较关键了。这涉及到左良玉在缓过来之后会不会继续听上命去跟农民军玩大会战,这可是九死一生的事。
虽然左良玉可能已经成为了那个历史上的逃跑将军,但毕竟历史可能已经改变了,有些事还是说不准。
所以,左良玉的性格特点仍是关键。但这又牵扯到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个赵进刚搞明白的人物,侯恂。
侯恂,归德府(河南商丘)人,东林党人,原户部尚书,现被紧急从已关押七年的监狱中放出来并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替代在开封战败的丁启睿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
左良玉曾是侯恂的帐前杂役,他的成长更是在侯恂的帮助下才被一路提拔起来的,甚至连他的字“昆山”都是侯恂给起的,两人的关系据传有如父子一般亲近。
这也是左良玉特别亲近读书人和在政治上明显倾向东林党的主因。
左良玉在河南长期剿匪,抢的很疯狂,但三过归德,都秋毫无犯,而且还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可见其对侯恂的敬重不是虚的。
这也是左良玉知道侯恂被任命为新督师之后有点激动且特意派金声恒北迎的原因。
然而就是这样的关系,左良玉仍然果断的拒绝了侯恂命其率全军北上的要求。要知道,他这么干,侯恂有可能马上就得重回监狱。
皇帝特赦并起用侯恂,已经摆明了是为了调动左良玉。
侯恂不过来倒不意外,中间隔着广阔的农民军控制区,安全上完全没有保障,而且侯恂也要留在离开封近的地方主持战局。
但左良玉一反常态的冷酷,是对自已实力清醒的认识,还是多年征战中养成的谁都可以不认的自保习惯,有些事情真说不好。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左良玉不北上,是得了侯恂的私信默许。侯恂认为当前河南已经赤地千里,仅余开封一重镇尔,大军进剿已无意义,不如守好四周,把李自成的近百万人马饿死困死在河南。但这话没人敢公开说,开封可还有一位朱姓王爷呢。
当然,现在流言太多,信息太杂,真假难辨,有些事除了本人谁也说不清楚,只能估摸着分析判断。
但赵进也判断,从左良玉的经历看,他应该非常的缺乏安全感,儿子和兵权估计就是他最后的信念了。
短短数月间,左良玉的部队能从几千人就变成二十万,这拼命壮大实力的折腾劲儿已不仅仅是个奇迹,更能看出左良玉对兵权的执著。而从他处处为左梦庚铺路上看,他对左梦庚绝对是竭力付出,不想他的儿子经历他的艰辛,却也造就了左梦庚公子哥般的性格。
李平比较认同赵进的分析。不过,在对部属的约束上,李平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左良玉招纳的杂牌武装太多,连他最得力的几员干将像金声恒、王光恩、马进忠等人都是农民军出身,当然更多的还是战五渣的垃圾武装。
他要拼命壮大自己就得让大家觉得他有海纳百川的气量和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便利,别人才会投他,但这样他就不好约束部队,恐怕也约束不住部队了,毕竟这样的部队里土匪流氓才是大头儿。
李平还有一种感觉,就是目前他们都知道左良玉已经多次不听号令了,朝廷中的人恐怕也看不上他,他和朝廷的关系很可能已经很不好,他拥兵自重怕是也早有自保的心思。
赵进对李平的判断也比较认同。
对两人当前的处境,赵进也是比较放心的。他认为,他们只要在左梦庚的羽翼下老实待着就不会差。至于方国安虽然可能会有些小动作,但大的问题并不会有。只要赵进李平他们不造左良玉的反,左良玉和左梦庚就都肯定不会在表面上亏待他们。否则这左家连为他家舍命而战的人都猜忌防备,如何取信于众军,这种糊涂左良玉这样的老油条应该不会犯。
当然,兵权才是一切的基础,尽可能的壮大自己是赵进李平他们自保的最好手段,他们必须为任何可能做好准备了。
而在这样的谈话中,李平也突然想起,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一些进一步的修饰了。
实际上,他受到了史明当初见左梦庚时拔高自己的启发。现在,随着他们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在这里时间的不断增长,原有的身份解释与他们所表现出的很多东西也越来越不适用,至少别人很难相信明显与众不同的他们会是普通小民出身。如果一直抱着原有的人设,将很容易会被别人认为是别有用心的。
赵进也对李平的感触深以为然,两人很快就继续探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