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43章 内阁制度

第43章 内阁制度(1 / 1)

“王爷,这个少年究竟是何人,为何与雄英那孩子长得如此相像?”徐妙云一脸好奇地问道。

朱棣没有直接回答徐妙云的疑问,沉吟了一会儿,朱棣说道:“妙云,你不是很久没有回家了吗?这几天你收拾一下,回一趟京,看看家里人。”

徐妙云柳眉一挑,看了看朱棣,又看了看画像上的少年,目露思索:“王爷让我回京只怕是与这少年有关吧?”

朱棣笑道:“哪有,本王就是让你回去看看家里人,你和妙锦那孩子不也挺久没见了吗?平时老是念叨,这一次回去正好也一解你心中的思念。”

说完,朱棣又话锋一转,补充道:“当然,若是有空的话,你可以帮本王看看这画像上的少年。”

“哼。”徐妙云白了朱棣一眼,说道,“我看你让我回京探亲是假,让我探探这少年的底细才是真吧。”

朱棣哈哈一笑:“怎么会?本王这不也是看你想娘家了吗?你要实在没时间,看完家里人就回来。”

徐妙云说道:“放心吧,殿下,这点时间妾身还是有的,到时候会帮你好好看看这少年郎的。”

朱逸笑道:“那就辛苦夫人了。”

一旁的姚广孝说道:“这少年名叫朱逸,在城外有一座盐山,他经常去那儿,到时候王妃直接去那找他就行。”

“朱逸。”徐妙云念了一遍朱逸的名字,若有所思。

……

应天府。

朱逸的新宅子。

送别了大军以后,朱元璋来到朱逸的新宅子找他。

朱元璋背着双手走在林间小道上,两旁是葱葱郁郁的植被。

“娃子,你这宅子还不错,是蓝玉送给你的?”

朱逸点了点头:“蓝大将军是个好人啊,和老爷子您当初一样。”

“哈哈,他对你好那也是应该的。”朱元璋笑道。

“为啥?他和我认识吗?”朱逸疑惑道。

朱元璋笑了笑,没有说话。

随后,朱元璋又转移话题道:“娃子,你对我大明此次北伐怎么看?”

听到这话,朱逸直接说道:“大明雄师战无不胜,而且还有蓝将军亲自带队,此次北伐不成问题。”

朱逸说的是实话,这个时期的大明军队有着强悍的实力,朝中名将众多,且大多是当初跟着朱元璋当初一起打天下的班底,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大明军队战斗力极强。

之前在大街上,朱逸也是领略了一番大明军队的风采,十分震撼。

哪怕是纵观整个古代王朝历史,明军的战斗力也是数得着的,他们所统帅的兵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说起来,之前老爷子说让蓝将军去带领军队打仗,没想到陛下还真采用了,看来老爷子你在朝堂上地位很高啊。”朱逸感慨道。

朱元璋哈哈一笑,这娃子,还真是信任咱,咱说什么就是什么,就从来没有怀疑过。

“也就是在陛下面前说得上几句话,算不得什么。”朱元璋说道。

朱逸却有些好奇地问道:“老爷子,我有些好奇,你这到底是什么官啊?”

如今内阁还未成立,大明朝堂上官职太过于复杂,朱逸对这方面了解得不深。

只知道自从朱元璋罢黜了宰相制度以后,很多奏疏都是朱元璋在亲力亲为,要是没有别人帮他,岂不是要累死。

朱逸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朱元璋感叹了一句:“的确,皇帝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过也确实有专门殿阁学士帮皇帝整理好奏疏,皇帝只需要批改就行。而且给皇帝梳理奏疏的都是从翰林院里出来的老家伙,经验丰富,这样一来,皇帝的压力会小很多。”

朱逸点了点头。

殿阁学士,朱逸隐约感觉这个殿阁学士其实就是内阁的前身。

“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建立内阁。”朱逸随口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内阁?”朱元璋疑惑道。

朱逸解释道:“内阁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宰相,但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但内阁却只有议政权,行政权分给六部,而最终的决策权则由皇帝自己把握,这样一来,皇帝作为最终拍板的人,压力会少上很多,而且还不用担心权利旁落。”

朱元璋听到朱逸的话后,顿时引起了他的兴趣,这种想法倒是新奇,赶紧问道:“仔细说说。”

朱逸回忆了一下有关内阁的内容,说道:“所谓内阁,就是内阁大臣可以先看一遍奏疏,然后将他们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个叫做票拟,皇帝看奏疏的时候,顺带着看一下票拟,然后用红字做批示,称之朱批。这样一来,皇帝的压力大大减轻,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内阁也仅仅只是个提意见的智囊团。”

其实内阁用现代的说法,那就是秘书,内阁制度由朱棣起,优点很明显,减轻皇帝压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还避免独裁之臣的出现,内阁大臣地位如何,是否有宰相之权,完全由皇帝决定。

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内阁权力来源于皇权,对君权没有一点节制,皇帝空有权利,但却不用担责,因为责任全由内阁来承担。

若是皇帝是个明主还好,一旦是个昏庸皇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内阁制度的产生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阁臣对于权力的诉求。

历史上,内阁自从出现以后,想要获取更多权力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内阁成员不甘心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传声筒”,纷纷要求自己的权力。

明朝早期的几个皇帝都掌握着实权,自然不肯放松,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突然之间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沉迷于木匠瓦匠,就是喜欢炼药修仙。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而且明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宣宗时,更是出现了大臣章奏除由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秉笔太监照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批红的情况,宦官权力大大增强。

这就造成了明朝空前绝后的党派之争。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泱泱神明 锦衣春秋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大乾第一摄政王 大秦之开局获得王者系统 这个天国不太平 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1910大帝国:开局就造反123游 寒门首辅 权御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