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正色道:“此次安南虽然打下了,但是如何治理还是一个问题,不过这问题说简单虽不算简单,但说难其实也不难,你可知为什么吗?”
“为啥?”朱逸疑惑道。
朱元璋说道:“礼记檀弓下曰,师出必有名也。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必须要万民归心,万民归心以后,才能够得道多助。”
“治理安南也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我们师出有名,不仅国内的百姓会支持我们,哪怕是安南的百姓反抗的程度也不会太激烈。”
“有了百姓的支持,各项工作都好展开。”
朱逸哦了一声,若有所思。
而后,朱元璋顿了顿,看向朱逸问道:“大孙,这次你全权参与进对安南的讨伐,那你可有什么感悟?你可明白了战争应该是啥样的?”
“战争?”朱逸沉吟了一下,说道,“强大的吞并弱小的,弱肉强食。”
朱元璋笑了笑:“咱就知道你会是这种血性,因为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
朱逸有些疑惑:“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朱元璋看向朱逸,问道:“咱问你,你觉得咱皇帝打仗怎么样?”
朱逸毫不犹豫地说道:“强,十分地强!”
朱元璋笑道:“比蓝玉他们还强?”
朱逸肯定地点了点头:“比已故的中山王还强!”
事实上,这还真是朱逸的心里话,别人都说明朝的开国功臣当中,名将众多,其中尤以徐达和常遇春用兵如神。
可是在朱逸看来,他们用兵再神,也比不上朱元璋。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朱逸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能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地打出一个大明江山。
这种能力,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甚至可以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朱元璋也毫不为过。
或许有人说朱元璋能够打下大明江山,是因为蒙古人失了民心,所以朱元璋才能一呼百应。
但是陈友谅呢?
当年陈友谅何其强大,卧居江南,苏吴等富饶之地的百姓们,对陈友谅可谓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陈友谅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可结果呢?
最后还不是被朱元璋打得溃不成军?
鄱阳湖一战中,朱元璋所用到的战争智慧,哪怕是在此后的一千年里,都有无数的人在研究。
所以朱逸说朱元璋是元末明初最大的名将也毫不为过。
听到自己的孙儿如此夸赞自己,朱元璋的心里也是十分得意。
尽管这些话朱元璋平日里听的也很多,但是由朱逸说出来,朱元璋就是格外地感觉高兴。
不过他也没有膨胀,此次朱逸战胜而归,朱元璋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多教教他战争当中的一些道理。
“既然你觉得咱们皇帝这么厉害了,那为什么南疆外的那几个小国,不顺带着打下来呢?开疆拓土可是古往今来无数帝王的梦想。”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逸不由得一愣。
见朱逸一脸疑惑的样子,朱元璋也没有卖关子,解释道:“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
“你去打一个国家,你得有适当的理由。”
“哪怕这次,安南国趁着沐英死去以后,陈兵边境,咱陛下那自然是愤怒不已,按理说这种时候就应该直接打过去了,毕竟区区小国,趁着沐英发丧之日,有如此行径,不给他们点脸色瞧瞧,说不过去。”
“但是咱陛下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等到他们真的忍不住了,主动进攻大明了,才开始动手。”
“这时,咱就有理由了。哪怕他们只是踏入了大明领土半步,只是杀了一只鸡,可就是因为这只鸡,咱就是把他们给灭国了他们也理亏。”
“为啥?就是因为他们先犯边的,只要有了理由,就抓住这个理由不要松手,往死里弄别人。”
“否则,若是没有任何理由就去打别人,不光别国的百姓会恐惧你,自己国家的百姓也会觉得你是个战争狂。”
“而且这样一来,也不会让周围那些小国感觉到恐惧。”
“你读过秦史没?夫天下非弱小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这些势力,若是都联合了起来,即便是强大无比的秦国,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大秦灭了六国,陈胜吴广之流,不比六国尊贵,却可以推翻一个政权。”
“不要以为那些小国小,就瞧不起他们。咱要明白一个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否则再强大的帝国也总有溃败的一天。”
“按照这种思路,咱们再反过来看看,如果我们主动发动战争,那你打的就一定要有理有据,正大光明,只要有了理由,你怎么打都没问题。”
“如李世民之流,即便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也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污蔑其兄李建成,这是为什么?”
“李世民能够容纳魏征,可是却非要污蔑他的兄弟,就是因为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冠冕堂皇坐上皇位的理由,堵住这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否则的话,他的这场叛变,就是一个师出无名的典型。”
朱逸在一旁听着,心中有些感悟,以前一些不明白的道理,渐渐地也明白了。
当然,这时朱逸的脑海里想的不是玄武门之变,而是想的另外一场反叛。
靖难之役!
同样是反叛,朱棣在这一点上做得就比李世民要高明得多了。
在起兵之前,朱棣并没有说是朱允炆削藩才造反的。
而是抓住了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留下的一句话:“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
从始至终,他打的旗号都是“清君侧”。
强大如朱棣,造个反都得图个师出有名,否则谁能服你啊?
只要朱棣牢牢抓住“清君侧”这个核心,那么他最后才能开启靖难大劫。
这就是朱棣比李世民要高明的地方了。
所以在朱允炆的政权被覆灭以后,朱棣甚至都不用花费心思去黑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