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弟子居所里,林正感觉头晕眼花,他和焦遂两人,一人一坛的比着,足足喝了二十多坛。
这些酒,一部分是山下买来的,一部分是张载、焦遂等人在岐山上自己酿造的,比起一般的酒水度数高了二十多度,而且酿了不足半月,口感不算醇厚,但是胜在刺激,烈性。
毕竟一般的酒水,对于修炼之人而言,与清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难以喝醉,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千杯不醉”的水准。
岐山的自酿酒可叫林正好好受了一番罪,刚刚入口,那酒水宛如火焰在嘴里燃烧,那一股烈性的冲击,直入肺腑,一时间险些出丑,泪水都不禁渗了出来,而且这自酿酒的后劲不小。
踉踉跄跄被秦非扶回了居室里,足足休息了小半个时辰都没有恢复,即便用浩然气来抵消酒劲,都感觉够呛,眼冒金星,天旋地转的感觉迟迟没有散去,林正坐在床上,靠在墙边休息,双手不停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哇哇哇……”
最后林正还是没有忍住,在床边的便桶里呕吐起来,之前吃下的食物尽数吐了出来,一时间,酒气熏天,整个人十分难受。
居室外,因为林正还没有拿到弟子令牌,没有给房间设立禁制,谁都能随手打开,秦非再次回来了,这次他的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瓷瓶,放在林正的面前摇了摇,开口道。
“如何,感觉不好受吧,这是焦遂专门叫我给你的,他秘制的解酒丹,十分有效,每次他练功喝醉了,就会吃一枚解酒,跟焦遂这种酒鬼喝酒,那就是自讨苦吃,他练得醉仙之术,基本功就是喝酒。”
“不过你的表现还不错嘛,挺得人心,张载,苏晋对你的印象都不错,有他们的认可,以后你在我们论语楼那可吃的开,虽然大家关系不错,但岐山可是一个凭本事说话的地方,没有实力就没有发言权。”
一边说着,秦非一边给林正喂下了一枚解酒丹,那白色的丹药,看上去宛如糖丸,居然略有甜味,叫林正一阵诧异。
糖丸融化得很快了,深入了肺腑,一股清凉之意传来,用上头顶,林正整个人顿时都清醒几分,虽然身子还是依旧疲乏难受,但是程度已经减轻了不少。
“你的入门文师是何心隐先生,有什么不懂皆可询问,记得不要迟到,你刚刚拜师,会有固定的早课,不似我们这样自由。”
“卯时,记得去找何心隐文师上早课,千万不要迟到,何心隐文师虽然不似高柴楼主一样古板,但是辈分不小,需要尊重,而且他的九数之法极为厉害,学上两手,够你受用。”
“在我们岐山,越早出师越好,只有成为入室弟子,才能学到真正的本事,拥有下山历练的资格,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参加出师考核,时间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失败,只能一年之后再次申请。”
“所以第一次出师考核的选择时间十分重要,我们岐山最早的出师者,也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
嘱托林正数句,秦非转身离开,作为助教弟子,他也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能够成为助教,协助文师和楼主,是日后成为文师的途径之一,在拥有了一定资历和贡献后,儒家弟子都有资格参与学宫的日常事务处理。
休息了一阵,林正开始坐起运功修炼,在焦遂的解酒丹作用下,他的醉意已经清醒了大半,为了早日出师,可以下山历练,与林玉儿、莫牙等人见面,也为了一年半后的京城科举考试,他必须加快修炼进度,进入儒师境界,以拥有和天下才子逐鹿科举的资格。
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乃是大汉王朝的盛况,开始前的半年,京城都会热闹起来,九十州的青年俊杰都会纷纷赶来,齐聚一堂。
而且本朝文帝十分开明,锐意进取,甚至设立了特殊考场,海外和西域、蛮族等外族的人才都能各显其才,加入到大汉王朝的体系中。
加入岐山学宫,林正已经拥有了极好的跳板,每年的科举考试中,岐山的儒生总是最受重视的,会被考官们高看一眼,更加容易入榜,儒家的儒生始终是大汉王朝的依仗,堪称中流砥柱,而且他们宣扬的忠君爱国之道深为帝王家所喜。
可是修炼了一阵,林正突然气闷起来,长叹一口气,坐在书桌前,开始练字书写,每逢心烦意乱之时,他都会如此,写着写着,总能从中找到宁静。
但是这一次,翻卷的心绪始终难平,他离开杭州文通县的林家已有半年的时间了,这一世,他从未离家如此之久,与其说想念家乡,不如说,林正在思念林母。
林正不是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在这个世界找不到归属感,与他而言,并无干系,天下之大,皆是归处,因为林母的存在,欠了前者不小的恩情,他才姑且把林家称之为家。
如今出来太久,林正难免有些愧疚,心中甚是矛盾,他想要完成不负新生的梦想,在这个世界闯荡出一番天地,建功立业,势必无法在林母身边尽孝,正如论语里仁篇所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没有双全之法。
摇摇头,林正将脑海中的胡思乱想抛开,只有出师之后,才有探亲的资格,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早日完成出师考核,带着林玉儿回家探亲,凭借他如今的举人和岐山学宫弟子的身份,足以笑傲文通县小小的林家。
翌日卯时,林正打开了房门,外面天色蒙蒙,似乎黎明破晓未久,一片昏沉,他走了出去,向着弟子学堂的方向而去。
当林正路过厨房时,里面一片安静,他不禁怀念起来,如果是刚刚上岐山时,在外院里,这个点,他和赵峰都正在忙碌中,可惜现在所有人都分开了,短短三个月,几人的变化都不小,实力的提升最为明显。
论语楼没有开火,因为岐山十三楼由于制度不同,厨房开火的时间各不相同,论语楼的弟子一天只吃两顿,没有早饭,而有的经楼,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
这规定就是希望弟子,可以提前适应以灵气来滋养身体,补充能量,长期食用五谷杂粮,飞禽走兽等,并不利于修炼,特别是贪吃之人。
因为五谷杂粮多有杂质,没有天地灵气滋养人,还需要耗费额外的能量来净化杂质,如果残留在身体的杂质太多,甚至会影响到修炼进度。
修炼者每突破一层境界,人体都会自我净化一次,精粹肉体,传闻达到了圣人境界,整个人就会返璞归真,可以成为先天之体,全身一尘不染,宛如刚刚出生的胎儿般干净。
在弟子学堂里,林正看见了端坐于蒲团之上的何心隐,他正在闭目养神,偌大的空间里,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一人,余下的其他蒲团都是空荡荡,显得十分寂寥。
“你来了,比我想象的还要早一点呀。”
感受到林正的气息,何心隐开口道,虽然两人的距离不远,但是他的声音十分悠扬深远,从房间的四面八方传来,气息绵长,那浑厚的浩然气可见一斑。
“何心隐文师,弟子林正前来求教。”
林正躬身行礼,站在对方的身后,一脸恭敬。
不多时,何心隐转身过来,看向了林正,他的年纪大约在四十上下,不过到了他们这般的年纪,已经很难单纯用外表来判断年龄。
修炼者在一个境界滞留得越久,年龄衰老的速度越快,当然,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功法来保持自身的肉体活力,维持年轻的状态,但是这般对于能量的消耗太大,阻碍修行,大多数人不会选择。
对于岐山之上的文师而言,大儒师境界和圣人境界就是一道坎,生与死的坎,想要从大儒师步入圣人境界,犹如跨越天堑一般,大儒师的寿命少则双甲之年(一百二岁),多则二百多年。
但是大儒师中,真正能够达到伪圣境界,寿终正寝之人寥寥可数,大多陨落于九重劫中,想要成为圣人,必须经历五小劫,三中劫,一大劫,才有达到圣人的资格。
孔圣建立儒家之后,亲手教导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数百年间,岐山儒家旗下门人遍布天下九十州,更远涉海外西域,拥有百万儒生门徒,但是能够达到圣人境界的也不过几人而已,只有圣人境界才算是超脱生死。
摆了摆衣袖,何心隐站了起来,目视林正,目光柔和,开口道:“每有新弟子加入,楼主都会派人做入学教导,本届只有你一人。”
“林正,你的弟子卷宗,我已经看过了,上面有公孙龙、甘蝇等六位文师客卿对于你的评价,你似乎颇为擅长剑术,书道也有不错的造诣,九数天赋尚可,奈何毫无基础,其他六艺平平,乐道则是一塌糊涂。”
闻言,林正一惊,想不到还有弟子卷宗这种东西,记录了他们平日修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