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把得失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期望自己位高权重,期望能拥有万贯家财,这样通常会备受名利折磨,轻者身心劳累,重者害人害己。生活中,很多人拥有金钱,但却没有快乐,他们对金钱垂涎欲滴,整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它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快乐而且身心劳累。四大吝啬鬼之一的严监生,都快死了,已经讲不出话来了,还是大瞪着两眼,直竖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像他这样的人,绞尽了脑汁,“辛苦”经营了一辈子,挣下了万贯的家财,本来是可以带着“成就感”心满意足地去了,可是他却死活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旁边的族人皆不明白严监生直竖的两根指头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他的小儿媳妇机灵,因为她发现严监生的两眼死死地瞪着桌旁的油灯。油灯里燃着两根灯草,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就是不满意燃着的两根灯草吗?按照着严家的规矩,本着“节俭”的原则,应该熄掉一根灯草才是。于是小儿媳妇赶紧跑过去熄掉了一根灯草。这招真是灵验,一根灯草刚熄,严监生就咽气了。世上类似于严监生这样临死了还被自己无尽的贪欲折磨着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为了名,为了利,整日处心积虑,乃至不择手段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得到了名利也许能给你短暂的满足和快乐,然而名利如浮云,你能够得到它,也会不留一丝痕迹地失去它。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尽量使自己的灵魂沉浸在轻松、自在的状态,这是最好不过的。严监生还只是小贪,胡长清之流却是大贪。胡长清,身居副省长之要职,却嫌副省长之名太过严肃,也想附庸风雅,来个青史留名。他觉得作为一个领导,到哪儿都少不了给人家题词,这可是留下墨宝、青史留名的好机会,于是他在这方面下起功夫来。社会上不少善于钻营溜须拍马之人摸透了胡长清的心思,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讨得胡副省长的“墨宝”之后赞不绝口,弄得胡长清飘飘然起来,还真以为自己除了当副省长之外还应该至少当个书法家协会副理事长才行。更为可笑的是,痴于虚名到了极点的胡长清,在锒铛入狱之后,得知自己罪大恶极,民愤极大,不久就要被枪毙,还跪在狱警面前,痛哭流涕地对狱警说他不想死,他愿意坐牢,在牢中他会给狱警们写书法,让狱警们拿着他的“墨宝”去卖个好价钱。瞧,贪得无厌的胡长清,死到临头了还在做梦。他不知道,自他犯事之日起,他以前所有留下的“墨宝”,早不知让别人扔到哪个垃圾堆里去了。可叹一个胡长清,好不容易当上了副省长,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自己无尽欲望的控制,要钱不怕多,要名嫌名小,最终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悲下场。人人都有名利之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个人要求富贵,必须得之有道,持之有度。就生活的价值而言,如果我们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没有虚度时光,心灵从容充实,则不管我们是贫是富皆可以满意了。富贵荣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我们看破了这一点,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不执著和贪恋,那么我们的心胸自然就会平静如水。有些人总是费尽心机地追逐金钱和地位,一旦愿望实现不了,便口出怨言,甚至生出不良之心,采用不义手段来为自己谋利,到头来还会因此害了自己,庄子曾说过:“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
这句话大意是说那些不追求官爵的人,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穷困潦倒、前途无望而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在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庄子主张“至誉无誉”。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他把荣誉看得很淡,他认为,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了什么。尽管庄子的“无欲”、“无誉”观有许多偏激之处,但是当我们为官爵所累、为金钱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的训喻中发掘一点值得借鉴的东西呢?其实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天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所以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平心静气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藏着许多欲求而不可得的小秘密,是否常常被这些或名或利的欲望搅得心烦意乱。心中有点小秘密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欲求,只不过有的人懂得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些或者正当或者不正当的欲求:正当的欲求,他会尽量去满足,实在凭自己的能力满足不了的,他也会平心静气地面对这样的事实;不正当的欲求,他会为此而感到内疚,感到惭愧,会在心底检讨自己,不会发展到为了这样的欲求而不择手段的地步。但也有人不会控制自己的名利之心,结果贻误了自己,毁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