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秋菊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用膳的魏倾安抬头瞧她一眼。
秋菊皱着眉头,脸色有些苍白道:“柔嫔,死在冷宫里了。”
她担忧的看了几眼魏倾安,“殿下,柔嫔突然死了,奴婢怕有人会用此事诋毁殿下名声。”
魏倾安毫无波澜,淡淡道:“那就看看谁有那个胆量好了,喊莫闲过来。”
“是。”
片刻,莫闲急匆匆的走进殿内。
他福身行礼,严肃的问道:“殿下,你找我?”
魏倾安放下手中筷子,寒梅拿过帕子递给她。
她轻轻擦拭着手,“其他人下去吧。”
“是。”
宫女们,一个个有序的离去,寒梅将殿门轻轻关上。
“你过来。”她冷声道。
殿内,魏倾安将一封信递给莫闲。
“拿着这封信,偷偷的塞进端妃的寝殿,别被发现。”
莫闲接过信,严肃的点头道:“是。”
魏倾安又领着他,走进了屏风后,桌上摆着一个精致的盒子。
她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许多银票。
她将盒子往莫闲的方向推去。
莫闲看到一盒子的银票,十分不解。
他抬头,眼眸带着不解看着魏倾安问道:“殿下,这是......”
“现在七月,再有一个多月宫里就要招新的太监和宫女进宫。”魏倾安抬手轻抚头上的簪子,“我们的人,太少了,你懂吗?”
莫闲眼眸紧缩,低下头道:“奴才懂的,殿下放心。”
魏倾安浅笑一声:“你先在宫外,选好人选,然后等我安排。七夕节过后,我们一起见见上次让你找的两兄弟。”
“是。”
魏倾安眼里划过一道精光,这一世让我把你们玩的团团转吧。
夜里,端妃满脸沉重的捏着一张信纸,坐在床边。
“是谁,是谁送来的信。”
赵嬷嬷站在一旁,小心翼翼问道:“娘娘,这信写了什么?”
端妃轻叹一口气,疲惫的闭上眼睛,将信递给一旁的赵嬷嬷。
赵嬷嬷拿过信,仔细瞧着,越往下看她的手越颤抖,眼瞳瞪的更大。
信从她的手中,缓缓的飘落在地。赵嬷嬷脸色微变,嘴角抽搐着。
“这......这这,是谁是谁。”
她低头抓住端妃的手,慌张的说:“娘娘,我们做事一直小心翼翼,怎么....怎么会有人知道呢。”
端妃另外一只手搭到了赵嬷嬷布满皱褶的双手,轻轻的拍着,安抚道:“嬷嬷,你别急,让我想想。”
她眼眸微眯,静静地沉思着。
突然,她冷笑一声,舒缓开紧皱的眉头:“嬷嬷,不管是谁,我瞧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赵嬷嬷抬头,浑浊的眼珠瞧着她。
端妃站起身,来回走动几步,回头含笑看着赵嬷嬷道:“这个人,知道我恨纯妃恨吏部尚书,也知道长公主及笄的事情是我弄的,也知道我想培养十皇子,但是这个人没有告发我,反而是写信告诉我,威胁我约我见面。那就证明,这个人想做的事情和我们一样,这个人想要我们跟他合作。”
“那娘娘的意思,我们没有危险,反而对我们有利。”赵嬷嬷略带迟疑的问道。
“等着,他一定会约我们的,到时候去瞧瞧。”
端妃低下眼眸,只要这个人不要妨碍我复仇,怎么样都可以。
翌日,天微微有些亮,朝臣已经在宫门外等待。
一轮红日在天边升起,天空一半晴一半被乌云笼罩,好似将有一场风暴来临。
吏部左侍郎沈昀,一大早便觉得心中不安,好似要发生什么大事。
宫门被打开,传来太监的声音:“行礼——”
沈昀连忙收回思绪,百官福身行礼。
“进殿——”
大家进入殿内。
快下朝时,皇上问道:“众爱卿,可还有事要奏。”
南清绝从文官队伍往前一站,弯腰行礼。
“臣有事要奏。”
“臣要上奏,吏部左侍郎沈昀,私占良田抢夺民女害人无数私下贩卖军火。”
沈昀浑身一抖,抬头怒瞪南清绝。
“国师,你不要血口喷人。”
他连忙跪下,慌慌张张道:“皇上,皇上微臣清清白白,皇上你要相信臣。”
皇上低头沉思着,片刻后,淡淡道:“清清白白,便问心无愧,也无需慌张。”
“是是是,臣问心无愧,请问国师是否有证据。”
南清绝嘴角微翘,冷笑道:“沈大人,在下从不做没把握的事。”
他拿出一沓书信,撇了一眼沈昀:“皇上,这是臣收集的证据。”
李德生连忙走下来,接过南清绝手中的证据,递给皇上。
皇上接过那些纸张,一个一个翻阅起来。
他的脸色越来越暗沉,一刻钟以后,他怒气冲冲将那些罪证丢到一旁。
抬眸,双眼带着寒光瞧着沈昀,默不作声。
沈昀吓得脸色发白,直冒冷汗。
他将头紧紧磕在地上,心中十分慌乱。
怎么回事,先是女儿被打入冷宫,现在南清绝为突然查我,不会是皇上要整他吧。他心中好像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十分焦急。
突然他心中一喜,吏部尚书林遵他一定会救自己,贩卖军火仔细查起来可是会牵连他的。
“沈昀,你没什么想说的吗?”
带着寒气的声音让他再一次颤抖起来,冷汗一滴一滴顺着他脸颊滑落,背后也因害怕而冷汗连连,衣服似乎要被湿透。
他张嘴声音都变得沙哑道:“皇上,臣不明白。”
“哦~”皇上眼一睁两道如刀的目光,让下面的大臣们不敢出一丝大气。
李德生将地上的书信捡起来,拿到沈昀面前。
“沈大人,你瞧瞧吧。”
沈昀小心翼翼的接过李德生手中的东西,他打开其中一个信,看到一半就害怕的掉落在地。
他瞪大双眼,内心的恐慌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心也像一只惊慌的兔子,七上八下地跳着。
南清绝淡淡道:“皇上,证据确凿应当将沈大人押入刑部好好盘查,贩卖军火不可能只有沈大人一人,不如顺藤摸瓜继续查。”
站在一旁的丞相赵墨盛复议道:“臣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