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澄老爷子帝都人,艺名“汤瞎子”,由于生活贫困,汤金澄冬天无棉鞋穿,还曾冻掉了脚趾。
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平时言报社版)说,在天桥他与田瘸子搭了几年伙,平平常常,仅顾衣食而已。
自西单商场开办,他们赁了个场子做生意,生意大见起色,惜田瘸子染病致死,其间汤金澄一直给予照顾。
汤金澄先生曾拜百鸟张(张昆山)习口技,擅长摹仿飞禽走兽的鸣叫,还能学抖空竹声、磨刀人吹喇叭声等。
他的口技是以对口相声形式表演的,是口技与相声的结合,演来轻松活泼,不时穿插“包袱儿”。
一般人学鸟叫、学马打响鼻儿都用葱皮发音,很多人学口技都是从用葱皮开始。
但汤先生嘴里没有东西。他学蛐蛐儿叫学得好,吹哨、空竹、带哨儿的鸽子,这几项都好。
东瀛有一位全国驰名的口技表演家———猫八先生。猫八先生的口技就是老传统,而且有很大的发展,他不单学本国的动物声音,也学外国的动物声音。
这位东瀛的猫八先生也是不用任何道具,也不借助于麦克风,能够学出风声、雨声、笑声、闹声,以至鸟鸣、牛叫、虎啸、猿啼……。他的口技知识性很强,结构也好。
苏文峰脑子里还在想着师父和师叔跟自己谈的相声的十二门技艺,尤其是口技的技艺非常的实用,无论是单独表演,还是用于评书和相声中都有很多的地方能用到。
主流相声同行们的挑衅,在苏文峰看来都是无聊的,但是现在网上搞得是沸沸扬扬的。
如果不应战,那么就如同那位刘教授讲的一样,自己就是利用传统曲艺的噱头来挣钱的文化混子。
如果迎战那么这件事就会没完没了的,以后是不是主流的任何一位看你不爽了,就跑上来搞你一下,估计也是快速成名的机会。
苏文峰最后的迎战还是因为系统发布的任务,如果没有任务的奖励,苏文峰还真不一定接受挑战。
这个时候和文峰鼓曲社的其他演员对对活儿,唱唱曲子,写写作品他不香吗?
将这件事统统交给王硕去处理,苏文峰又投入到鼓曲社的日常排练中去,各个关键环节的把控,已经所有人的考核,在这种气氛中,每个人都飞速的成长着,你想想就连班主那么大能耐,每天还不忘练功,其他人还干不努力吗?老先生们每天看着他们在努力的练习,也非常的高兴,别说,还真有幸运的叫老先生单独传授技艺的。
最终王硕和尚晨晗方面达成了一致,在下周六下午待评书专场完毕后,举行他们两个人的单一对决,邀请的人员由尚晨晗方面确定,文峰鼓曲社只提供地方而已。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周六,苏文峰方面都没有进行宣传,只是单一的售卖下午评书专场的票价,倒是白敬臣和高山不遗余力的搞得满城风雨的。
尚晨晗经过了一次打击一直规劝这两位,但是效果不大,所以小小的粤桂楼周六来了大约十多位曲艺界的艺术家们,来给尚晨晗捧场。
很多购票的观众很是奇怪,这些人很多可是只有在电视上方能一见的人物啊。
周六的评书专场,汪雪颖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说,没有因为台下有这么多的同行而改变什么,就在她演出结束后,观众准备陆续离开时。
“什么声音?”一位观众问旁边的人。
“没有啊。”
“你听。。。”
大堂内逐渐的安静下来,但是有一种大家都没听过的声音响起来,这时有人听出来,小声的说:“这时过去打更敲得那个梆子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挷,挷!”打更人的棒子声混杂着脚下的布鞋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远去。
少顷,便听到后台的帘门处,醒木敲得了一下。
远远的听到深深的巷子里有狗叫的声音,这时某个房间内有女人惊觉起身的声音,她的丈夫喃喃的说着梦话。
这时有孩童惊醒的声音,哭闹起来。女人的丈夫也被吵醒了,不停的埋怨着。
那个妇女安抚着婴儿吃奶,婴儿嘴里含着妈妈的奶头还在轻轻的抽泣着,妇人轻轻的拍打着孩子嘴里哄着发出“呜呜”的声音。
突然又一个稍微大些的男孩也被吵醒了,在那里朦朦胧胧的喋喋不休的小声嘀咕着。
就在这个时候,女人拍打着婴儿的声音,嘴里哄着孩子发出“呜呜”的声音,婴儿嘴里含着乳头轻声啼哭的声音。
稍微大些的男孩儿朦胧刚刚醒来的声音,女人的丈夫大声叱责大儿子的声音,一时之间都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女人的丈夫鼾声响起了,女人拍打着孩子的哄睡的声音也就慢慢的停止了。
倾听者有轻微的老鼠跑来跑去的声音,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等有东西被撞倒了,女人在梦里面轻轻的咳嗽几声。
忽然深夜中有一个人大声的呼叫着:“着火了,着火了。”,女人的丈夫从睡梦中惊醒,赶紧起身大声的呼叫,那个妇人同时也起身大声的呼叫起来。两个孩子吓得大声的哭叫。
不一会儿就有千百个人大声的叫着,千百个孩子在那里哭泣,千百只狗也在叫着。
在这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大火燃烧爆出火花的声音,夜里山风呼呼吹过的声音,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声音传来;
其中还夹杂这千百人在那里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为了救人男人们的抢夺声音,人们向着火的房屋泼水的声音。
在这个时候能出现的声音,观众听着都在耳边,如同就在火灾现场。
台下就乱了起来,一位大妈直接起身往外就跑,她的同伴被惊醒了,忙把她拉住,问道,“你这是干嘛?”
“着火了,着火了。”
还在懵懂中的观众跟着也被带动,跟着这位大妈往外就跑,这就是盲从效应。
茶馆的服务生们也都沉浸在苏文峰的口技的绝技里面,没有反应过来。
待那位大妈都已经跑到了大栅栏的街上,才有人醒悟,赶紧追了出去,别在大街上喊,要不然非引起恐慌不可。
就在大妈被服务生请回粤桂楼后,在座的观众才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大妈才醒悟过来,这是口技,让在座的人更加的佩服,
苏文峰上台来,跟大家开着玩笑:“各位,不好意思。怎么样,没惊着吧,这是相声的基本功,叫做口技。大家都听过《鸡鸣狗盗之徒》的说法吧,但是您未必知道其中的故事和意思。”看到大家都没有反驳,苏文峰接着说着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鸡鸣狗盗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