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拆西厢(1 / 1)

前文书已经介绍了,刘海波是个极度自负的人,他又非常的聪明,从他的朋友叫他出来喝酒时,姿态放的那么低,他就知道这里面有事。

坐在主位上的宋文,也打量着刘海波,虽然从文件上知道了一些刘海波的事情,但是见到本人后,还是有些感慨的。

怪不得,人家看不上他,宋文是有专业传承的,一些行内的隐晦他是知道的。

在这一点上,宋文比苏文峰可知道的多,苏文峰的前世今生都没有人给他讲述这些东西。

作为主流曲艺界年轻一辈的扛鼎人物,宋文的出马实在是看得起刘海波了。

介绍过后一阵寒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文给中间人一个眼神,那人又打开一瓶就给大家倒上。

“我说海波,你现在怎么混的这么惨,我可为你打抱不平,我在外地都看了你们的演出视频了,那里面可没你几个镜头。”

“要说,老马和老孙也是够可以的,你跟他们不敢说出生入死吧,也得说是立下汗马功劳吧。”

刘海波听到这,把心里的不痛快全都勾起来了,狠狠的把手里的酒喝光,重重的把杯子墩在桌上。

宋文接着使眼色,还得加把劲。

“再说,当初可是你把这些无业游民攒在一起搞得这个剧团,怎么我听说到现在剧团怎么姓苏了?”

刘海波抬起头,猩红的眼睛望着他的朋友,吓得对方连连后退,宋文知道火候到了。

“还是我跟刘先生谈一谈吧!”

宋文示意,那人也是明白,退出了包间,并把门牢牢的关上。

这个时候,刘海波的神情也恢复了。

“谈谈条件吧!”

宋文大是好奇,“刚才是...”

“那人我很清楚,嘴不好,没有把门的,今天的事儿当着他说,明天就传的到处都是,还是另外约时间吧。”

“好,痛快,您是明白人,我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明天我在曲协旁边的茶馆等您。上午9点,不见不散。”

“好嘞。”

就在刘海波和宋文见面的时候,粤贵楼内的几人也弄出了名堂。

“估计主流那边拉拢刘海波能为了什么?”

“无外乎盯着我们的本子,最多加上教坊村那边的教案。”

“也不对啊,我们的演出历来不禁止观众们录像上传网络,只要我们的本子,演出后立刻网络上就有了。”

“现在的问题,他肯定盯上文峰了,文林这边就是突破口。”

“总这么担心哪天咬你一口,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清除出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事情定下来了,明天做好准备,后天通知教坊村的学员都回粤贵楼。

苏文峰他们张网以待!

几天的时间过去了,教坊村的学员们都异常兴奋,他们从后台的排练中学到了很多,在结合老师们的教学,着实让他们增长不少。

每天晚上的演出更是他们不可多得的实践过程,上下场的台口都挤满了学员。

尤其是苏楠和东北来的几个孩子,更是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

【叮,背叛者任务完成】

【叮,任务奖励《拆西厢》已发放】

瞬间,《拆西厢》整段唱腔灌输到苏文峰的脑海里。

鱼儿上钩了!

苏文峰将消息告知了王硕和孙家栋,后续的动作由他们来完成,这下他们可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商演中了。

北展剧场是帝都著名的演出场所,共设有43排2763个座位。

直径62米的观演大厅是帝都客容量最大的专业演出剧场。

舞台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其中可升降乐池50平方米;后台共设有演员化妆间6间,可供200余人同时化妆使用。

北展剧场以举办大型芭蕾舞、交响乐、歌剧、舞剧、演唱会、相声及会议为主。

今天是文峰鼓曲社在北展演出的日子,要不然还得是专业的演出公司来操作,早在将北展定为演出场地的那天起,鼓曲社演出售票工作就展开了。

在专业团队的运作下,一天的时间,鼓曲社第一场商业演出的票就已经售罄。

这些极大的鼓舞了鼓曲社的演员和演出公司的员工们,他们绝对没想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真有人花那么多钱来听传统的曲艺。

晚上8点,演出开始,苏文峰带来鼓曲社的同仁们一同上台,给他们的衣食父母鞠躬。

苏文峰和孙文林在台前的桌旁站好,苏文峰先来了一段定场诗。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鸯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苏文峰自从得到《拆西厢》后,便决定在这次的商演中演唱,以后会时不时地推出一些新的小曲儿,也让观众们知道,传统曲艺里有太多太多好听的东西。

随着清脆的快板声,苏文峰朗声开唱:

【莺莺闷坐手儿托腮,叫声红娘你快过来。

你姑娘有件这个不明的事,一一从头你要细说明白。

你姑娘本是一个贞洁的女儿,擦胭脂抹粉我是总嫌不白。

张君瑞本是一位唐朝的客,咱娘们儿宋世三代女裙钗。

唐宋相隔倒有二百载,却为何编出这部西厢来?】

快板书和快板是不一样的,快板书会带着曲调儿,唱出来合辙押韵。

苏文峰唱的这一段《拆西厢》,其实是从京韵大鼓里改的,起源就是那一部《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

拆西厢,便是一个分说西厢记的故事,以崔莺莺与红娘作为主视角来叙事。

这头苏文峰已经唱到了小红娘给崔莺莺答疑解惑:

【老爷在朝把官做,官居一品是位列三台。

宋王爷开了那个文考场,天下举子们进了京来。

河南来了一位关公子,关汉卿千山万水进哪京来。

老爷贪赃受了贿,屈了人家的好文才。

三榜没把公子来中,回家闷坐在那小书斋。】

其实这不是事实,纯靠艺术加工,《西厢记》其实最早是唐代元稹写的话本小说,后来元代人将之改成了元杂剧。

才有了传唱千古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昆剧和京剧中都有这个故事的题材,最出名的几出唱段便与《西厢记》有关。

唱词中已经说明了张君瑞其实是唐朝人,而崔莺莺与红娘是宋朝人,更离谱的是在这一段里提到的科考不中,给人家闺女儿写同人文编谣言的关汉卿,那可是元朝人。

而且这一出戏也不是关汉卿写的,是王实甫写的!

这里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东北风云二十年兴安岭秘闻 仙医妙手 女扮男装后我成了五个反派的小团宠 战王令 从幽灵开始技能满点 我的女友是仙子 娱乐之怒喷评委全网求我写歌 离婚后成了古董富豪 都市医武至尊 入目似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