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才周三,离周六还有好些天,黄大伯之前跟顾之易提起的制陶师傅一行到了马山生产队,顾之易作为老板,当然要到场现身的。
顾之易带着廖昌金一起去了马山生产队,见到了黄大伯的兄弟郭博星一行。
“郭师傅,欢迎欢迎,欢迎你们到马山来。”
“顾老板,久仰大名,今天总算是见到了。”
两边相互寒暄,入座之后,郭博星倒是给顾之易呈上了自己带来的礼物。
郭博星和黄大伯他们不一样,黄大伯算是顾之易几番相邀,还得靠着茶叶的吸引,才把他给招来的。
郭博星却是自己缺钱,想要谋条生路,找上了黄大伯,这才到得顾之易这边。
所以说,献上敲门砖,还是很有必要的。
制陶大师,送上的礼物自然是陶制品。
只见郭博星带来的三人里相对年轻一些的那个,呈上一个小木盒子。
盒子没刷漆,整个就是原木色,顾之易看了一眼,认出是沙木,很普通的木料。
顾之易打开木盒子,里头赫然是一匹陶马。
整匹马通体呈棕褐色,应该是用钦州当地的陶泥制成。马的外身通体光滑,反射着亮光,看起来更像是一尊金属制品。
“听闻顾老板家的小公子是马年出生的,特地烧制了一匹小陶马,一点小小敬意,还望顾老板别嫌弃。”
“怎么会,我很喜欢。”
顾之易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陶器,不像是队里队员们自己烧制的土陶器那么粗糙。
而且也不像是常见的紫砂陶器那样的质感,整匹马看起来都不像是陶制品,类似于紫檀木的颜色,却又不是木制品的那种感觉。
很奇妙,看起来和别的陶器都区别开了。
在此之前,顾之易是不知道钦州陶这个东西的,真的是属于听都没听说过。
为了迎接郭师傅一行,顾之易虚心向黄师傅请教过,也查过一些资料,这才发现钦州陶大有来头。
据史料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考民九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为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迄今民三十四年,已历一千二百一十四年,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
妥妥的千年古陶啊!
钦州陶之所以能名扬天下,除了真材实料外,还跟它的窑变之色有关。
它可以不施任何釉料,仅仅选用钦江两岸的红泥与白泥进行配比,制成泥料,经过成型、入窑火烧就可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颜色。
经窑变,刚出炉的钦州陶产品表层还会保留着朱色或紫红的原色。经打磨去表层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
1915年,钦州陶随华国第一次组团参加美帝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牌奖,这是华国制陶史上第一次代表国家获得的“世博奖冠”,华国名陶因而享誉世界。
郭博星师传钦州陶名家黎氏家族,手艺高超,在钦州当地很有名气。
这么有名气的大师怎么会落到要投奔兄弟的地步?对此,顾之易表示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