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敌人这一招,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如果将军继续行事,必将坐实将军刺杀何进的谣言,那时候,将军只怕再难掌控禁军。”
“如今,禁军之中,何近党羽已经蠢蠢欲动,随时可能造反,引起洛阳大乱,而那些清流一党,一定会兴风作浪,再造谣言,待勤王队伍一到,将军必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不只一世英名尽毁,更是难以在洛阳立足,还请将军早作决断。”
逢纪双手微拱,说道。
其余几位谋士,都微微点头,表示认可逢纪的话。
袁绍眉头紧锁。
这种事情,如果稍有不慎,自己便会万劫不复。
怎么办?
“那么,你们可有破局之法?”
他再次环顾四周,问道。
只见一人站了出来,正是许攸。
许攸是袁绍好友,同时,也是袁绍的幕僚。
“我有一法,可令将军安然度过危机,并且,还能保住将军位置。”
哦!
袁绍一听,不由大喜:“子远,快快讲来。”
许攸道:“将军可以退为进。首先,将军必须先稳定禁卫军,不再隐瞒何进的死讯,告诉他们,大将军并非死于你手。他们自然不会相信,所以,将军你必须辞去上军校尉的职务,放弃一些权利。”
"然后告诉他们,是宦官与太后一党,派人刺杀了大将军,你为了为大将军复仇,这才血洗了皇宫,并且,将军你们保证,一定会死命维护当今陛下和何太后。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平复禁卫军中的怨气。反而会得到何进嫡系的支持。"
“另一方面,为了破除谣言,你必须向皇上提起辞呈,说自己保护大将军不力,需要引退。这时候,再让袁家一些幕僚求请,如此一来,将军可趁势而退,为了不惹是非,请求镇守地方。”
“到时候,将军不止保全了名节,而且,还能远离京师,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招兵买马,招募贤良,趁势而起,成为一方诸侯,如果大汉乱起,将军可趁势而起,逐鹿天下,也未可知。”
听了许攸的话,袁绍不由眼前一亮。
“子远计谋高明,佩服,你们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见没有人反对,袁绍下了甲胄,朝禁卫军而来。
经过一翻的操作,禁军的怨气,终于平息。
并且,袁绍还获得了禁军的支持。
接着,袁绍又来到皇宫,向何皇后表示效忠。
何后听说大将军已死,自己孤立无援。
那些清流一党,又意图立陈留王为帝。
所以,她只能将筹码,压到了袁绍身上。
一切准备就绪,袁绍通知朝中大臣,在皇宫议事。
一时之间,百官临朝。
皇甫嵩,曹操,卢植,蔡邕等大臣,分立左右。
这一次,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扳倒袁绍。
三呼礼毕,只见袁绍上前一步:“陛下,太后,大将军被人刺杀而死,微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请求辞去一切职务,隐退庙堂,还请太后准允。”八壹中文網
什么?
袁绍话语一出,群臣皆是一惊。
他们早已经准备言辞,参袁绍一本,虽不致于置袁绍于死地,也能逼他狗急跳墙,身败名裂。
然而,这袁绍却突然来这一手。
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啊。
这袁绍,到底要做什么?
“你不能走!”
太后一时情急,直接说了出来:“袁将军,你对朝庭忠心耿耿,大将军之死,明眼人都知道,是何人所为。大将军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与宦官一党交恶,你诛杀宦官,已是为我兄长,大将军报了大仇,有功无罪。”
何后心头明白。
现在,除了袁绍,估计没有人肯保自己了。
一旦皇位失去,那么,自己孤立无援的情况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至少,袁绍为了名节,不敢废除皇帝,自己还能稳坐太后之位。
见太后要留袁绍,清流一党不由再一惊。
如果袁绍留在朝堂,那么,说不定又是一个何进。
自己等人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只见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卢植:“陛下,太后,如今,洛阳已经是满城风雨,传闻大将军,乃是死于袁将军之手,我等虽然不信,但人言可畏。微臣以为,暂时准允袁将军引退,不失为权宜之计。”
"是啊,太后,只要袁将军引退,谣言不攻而破,那些汇聚而来,想要勤王的队伍,也就没有了理由,自然会散去,如此一来,朝庭必然太平。"
……
众大臣一番言语,何后顿时没有了主张。
只见皇甫嵩上前道:“太后,准允袁将军引退,乃是明智之举,他日有如,太后还可将其诏回,若太后怕朝中无人,我等依然会尽心尽力,辅佐陛下。”
他这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
如今,大将军已死,自己等人,不会再要求换皇帝了。
何后虽然无大谋,却有小精明,岂能不明白皇甫嵩的意思。
如果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她才懒得管袁绍这种人呢。
自己最重要的是,平衡各方势力,如果袁绍一方势力过大,也不是好事。
“袁将军虽无错,但恐生民怨,不如这样吧,太后可将袁将军,官降一队,调离京师。渤海太守一职空缺,不如将袁将军,调至渤海,任太守一职,以平民怨。”这时候,袁家的门生趁机跳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