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度备战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着,魏江海和杜鹃两口子都是老师,在村里人眼里,老田家三个儿子都有出息,孩子们都有正式工作,可是对魏江海来说,这样固定的工作模式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就会挫伤年轻人的锐气,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魏江海心想,虽然当时心怀“救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一定要到最贫困的地方来,目前他已经做到了。离家多年来,他一直守在这个地方认认真真教书。可是一辈子在乡下工作,如果是他一个人,乡下干一辈子也无妨,可是现在有孩子、有杜鹃。为了能在将来给杜鹃和孩子更好的生活,魏江海一边努力的工作,一边看书继续备考,他要计划报考条件好点的城市当老师。有心人,天不负。通过一个月的集中备考,就在孩子快三个月的时候,他考上了条件比较好的Y市教师岗位。当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面对杜鹃的不解和还在襁褓中睡觉的儿子,他毅然下定决心离开“舒适区”。杜鹃一个人照顾不了孩子,魏江海只能临走前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看孩子。母亲一直要来,可魏江海想的母亲身体不好执意自己要带,就一直没让老人家来,这次他要离开,没办法了。辞职、入职手续办理完毕后,魏江海再次独自一人踏上了下一座陌生城市的火车,两个城市之间得坐25小时,临走时,他不舍的看看熟睡的儿子,再看看赌气把头扭向一侧的杜鹃,他提上行李,母亲跟在后面给他交代着一些琐碎的“注意事项”。为了不让自己难过,他始终没敢回头看母亲,等公交车的时候,他偷偷的转过头看母亲,只见母亲偏咬着嘴唇,锁着眉头,也在注视着他,魏江海赶紧转过头,他怕自己流泪。可是上了公交车,他还是没忍住留下了泪,于是头也没抬朝母亲站立的地方胡乱的摆了摆手。这个场景,像极了母亲曾经外出到工地打工时,他送母亲时的场景。到了学校报到后,又开始重新上演找房子,买被褥、锅碗瓢盆等等,等全部安排好后,一个礼拜已经过去了。前段时间打电话杜鹃一直不接,这次打电话,她接了。工作上,他始终记着大哥给他说的那句“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的话,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可当大哥说给他的时候,既有勉励,又有亲情。他始终不放松学习,工作上又肯吃苦,不费吹灰之力,他又成为了这所新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朋友和同事眼里,魏江海似乎总是那么幸运,想换单位就换单位,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待见,很快能站稳脚跟,不管到哪里干什么工作,都像是开了挂一样,不知不觉中他也成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机会终究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平时的磨炼、学习和积累,以及长期以来养成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习惯,魏江海又如何能有那么幸运呢?工作趋于稳定后,魏江海又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也许是魏江海心怀好奇心,也许是他想在忙碌的日子里稍作放纵,也许是离开了杜鹃和孩子,缺少了精神动力,魏江海开始跟随大多数年轻同事的步伐,下班后开始不思进取,用手机刷搞笑、美女类的短视频,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上厕所时必带手机。有一天,魏江海下决心要戒掉手机,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只要一闲下来,他必定还会去找手机。一天玩手机至少都在3个小时以上,说也奇怪,刷视频的时候总感觉在穿越时空隧道,压根感觉不到时间流失的那么快,等玩过了以后又懊悔自己浪费了时间。麻木战胜了意志力,魏江海陷入了短视频的泥沼里无法自拔。至到有一次他刷到了一条评论短视频为“新型鸦片”的短视频后,魏江海才心头一紧,他问自己:“我抛家舍子,来这里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刷短视频吗?”
思考良久后,他顿然醒悟,大有“一言惊醒梦中人”的感觉。魏江海重新审视自己后,重新制定短期目标计划,他想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他花了500元“重金”,通过网上查询、朋友推荐,一次性购买了《孔子》《刻意练习》《人生的21个好习惯》《我们仨》……等书籍18本,毕竟资金紧张,他买的书有正版的,也有盗版的。看着有些盗版书籍字迹不清、错页倒页时,他摇摇头,自我安慰的心中默念,我看的是书的内容,吸收的是文字的精神,不是为了图好看。生活条件就那样,他还能怎么安慰自己呢?《我们仨》一书中,母亲问女儿杨绛,如果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你觉得怎么样?杨绛说我觉得这个星期白过了。对照自己,他心里默念,幸好自己浪子回头继续开始读书学习了。看完《零边际成本社会》这本书后,魏江海觉得这本书很有冲击力,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教师、医生、律师等这类专业性人才很快会失业。因为他就是教师,所以倍感压力之大,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以为社会再怎么改变,“铁饭碗”是丢不了的,后来他看了《终身成长》,才明白所谓的“铁饭碗”只是那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永久性的概念。他担心丢掉“饭碗”,恰恰反映出自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他想练就成长型思维,那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呢?他又找到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原来人人争着抢着要干的“学习-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可能将要被改写,所谓的“金饭碗”“铁饭碗”稳定工作将会被“1+N”的多段式人生所替代,这对于魏江海来说,确实还是蛮新鲜的,他有点不敢相信,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空洞的理念性的假说就会变成事实。魏江海合上书,满脑子都是书中提到的大部分人将启动多段工作经历计划的观点。魏江海失落中带着几分兴奋,,他越想越激动,甚至那段时间,他都设计好了自己的“多段式人生”。有一次他心血来潮,看了《邱少云》《冯子才》的爱国红色电影时,心理受到深深的震撼,可是当他看这些红色电影的点击播放次数时,差点惊掉了下巴。《邱少云》电影自从2000年上映播放以来,8年来播放次数只不过几千次,可是他刷过的搞笑的另类短视频,分分钟播放量就能飙升到几十万。魏江海心想,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精神偶像,这个精神偶像绝不是直播间里的妙龄女子,绝不是搞笑视频里打情骂俏的男女组合,也绝不是没有水准到处“乱喷”的小“愤青”。我们的精神偶像应该是老子、孔子、王阳明,应该是岳飞、黄继光、张自忠,应该是长津湖战场上的冰雕连,应该是八百壮士,应该是程开甲、邓稼先、钱学森,应该是南仁东、钟南山、……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先干好本职工作,因为在单位,每个人就像微小的细胞,只有大家都能全速奔跑,才能推动发展的巨轮高速运转。利用空闲的时间,魏江海开始练习普通话、脱口秀、肢体语言,他想做红色文化的短视频,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在意识形态方面做点工作。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正门墙上有一封中英文对照的信,是当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校长詹姆斯写给美国总统的,他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用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完全覆盖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用军旗去统治他们更可靠……”有些人、有些国家阻止我们发展的贼心始终不改,如果我们青年一代还不明事理,在无用的事务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任由其发展下去,我们的国家就有可能又会遭到“围猎”。2.与子话别还记得孩子没出生前,魏江海和杜鹃还经常讨论更喜欢男孩还是女孩、男(女)孩分别怎么带的话题。真正到杜鹃被推进手术室,到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魏江海心里想的只要妻子和孩子都平安、健康,其他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孩子出生后,魏江海和杜鹃甚是欢喜,尤其第一次为人父母,几分羞涩,几分惊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魏江海一下班就主动回家带孩子,杜鹃休息的也还好,趁着魏江海带孩子,杜鹃抓紧时间做点饭,有时候是杜鹃带孩子,魏江海去做饭,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只是“你来一下”简单的一句话,不用多说,彼此就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虽然一家人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却很温馨,家里到处都是爱的味道。新的工作单位离家里远,魏江海考虑车票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后,决定还是原地呆着,所以平日里也不回家,到寒暑假的时候,他才买票回家。就在孩子10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听到这个消息后,魏江海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了,他迅速给学校领导打电话请假,可时间已过晚上12点,电话没打通,魏江海先买了火车票,然后又给学校领导编辑了信息。平日里他总是很享受这段车程,因为透过车窗看美景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可以看到如披着婚纱般的山顶,可以看到如穹顶般的草原,可以看到如珍珠般的牛羊,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河水,大自然馈赠的礼物看多了,瞬间就能让人心旷神怡、忘乎所以,每当看到美景的时候,他总是希望火车开的慢一点,再慢一点。可是这次他总是嫌火车跑的太慢,恨不得立马赶到儿子身边……经过漫长的20多个小时后,下午14时到达目的地,杜鹃和母亲都要照顾孩子,所以也没有人来接他,对于跑外面较多的魏江海来说,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下了火车又转汽车,又是一个小时,他才到了家。到家后他顾不得换鞋子,就直奔儿子走去,看着儿子头上的留置针,他心疼的差点哭了出来。母亲说:“现在主要是烧退不了,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
魏江海有些怪怨母亲地说:“为什么不早说呢?”
母亲说:“看着孩子连续发高烧,我比你们谁都着急。我想杜鹃在跟前,谁知道她那边这几天都有重要工作任务,领导不给请假,你那边也忙,而且还离的远,我在家里又是用毛巾敷,又是给喝药,折腾了一天半,我看发烧还是停不下来,才给你打了电话。昨天我跟杜鹃已经去医院打了点滴,可是在医院,难免还要签字,我又不认识字,也不会写,这不没办法了,才给你打了电话么。”
听着母亲沙哑的嗓子,魏江海这才反应过来,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明显已经熬夜熬的上火了,自己怎么还能责怪母亲呢?转而他又和气的对母亲说:“对不起,妈,刚才是我着急了,你休息会儿,我来照顾吧。”
各娘生的各娘疼。魏江海心疼自己的儿子,母亲心疼魏江海。母亲说:“你坐车也累了,先去休息会儿,妈这把骨头硬,还能顶得住。”
母亲永远都是这样,只要自己倒不下,她便是这个家的一片天,什么时候都会给家人遮风挡雨。就这样,魏江海和母亲轮换着照顾儿子,好在打针时去医院,打完针可以回家,也不用住院,治疗了7天后,孩子才彻底退了烧。这次孩子发烧,更加拉开了魏江海和杜鹃之间的距离。7天的时间,两个人也很少说话,本来魏江海想晚上跟杜鹃聊聊,杜鹃却总是以孩子睡觉轻、自己上班早上为由,总是孩子一睡她就睡了。魏江海心想,杜鹃这次故意以学校工作忙为由让母亲叫他回来,也可能是她提前想好的。如果魏江海不去其他城市,家里的事可能现在就不会这么麻烦。照顾孩子的这几天,母亲也多少看出了小两口的“猫腻”,便试探性的跟魏江海和杜鹃商量。母亲说:“你二叔家有5个羊,4个都有羊奶,你堂弟家的孩子就在喝羊奶。如果...如果你们...呃...确实都很忙的话,我...我就把...呃...孩子带回老家去,你们看怎么样?”
杜鹃没出声,只是一个劲的给孩子喂奶。起初,魏江海也是一愣,很快他就明白了母亲的意图,他看杜鹃没说话,便顺着母亲的话说:“我想也好,老家爸爸和哥哥都是医生,如果孩子再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治疗。另外,家里人也比较多,照看起来还方便。”
杜鹃还是没表态。母亲和魏江海觉得这件事可能杜鹃还没来得及考虑,也就转移了话题聊起了其他的。魏江海这边眼看请假时间到了,他只能一再推迟,他很着急,可是杜鹃就是不开口,他便见缝插针的找杜鹃商量孩子带回老家的事,经过两天的认真讨论分析,最终大家统一了把孩子送回老家照顾的意见。毕竟是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要送走的当天,杜鹃到学校请了假,给孩子买了几大袋子衣服、奶粉和玩具,回来撂到沙发上,看了看在沙发上玩的孩子,水也没喝便急匆匆的走出了家门。杜鹃走了后,母亲倒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都是女人,不知道她走出这个门的时候,心里有多难受?”
被母亲一闹,魏江海也摸起了眼泪。母亲一直担心自己不识字,又很少出门,怕看不准车站下错了车,魏江海决定送母亲和儿子回家。火车上,魏江海除了睡觉外,就一直跟母亲、儿子呆在一起,陪母亲说说话,逗儿子玩,接热水、泡泡面,开水消毒、倒奶粉、倒开水、搅拌、凉水中降温,自己品尝温度合适后再递给儿子,儿子看到奶粉后,就开心的手舞足蹈,满脸堆满了笑容,笑着笑着就见一股清澈的口水顺着嘴角流了下来,母亲笑着给他擦去口水。魏江海倍加珍惜火车上这段难得的时光,他知道,这次跟母亲和儿子离别后,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重逢。母亲和魏江海担忧孩子在车上闷得慌可能会哭闹,还专门多备了湿巾和纸巾,实际上看来都是多余的。儿子好像很懂事的样子,路途两天多时间,一路上都没哭闹,喝完奶粉要么就跟大人一起玩,要么就乖乖的睡觉。为此,母亲还说,这孩子也挺怪的,居然没哭。就这样,魏江海将母亲和孩子送回了老家,为了不耽误行程,魏江海没出车站就又坐上了返程的火车。3.念子悠悠孩子走的时候才10个月,可是苦了杜鹃。怀胎十月,自己又带了十个月,儿子带回老家,她总觉得心里空空的,而且总是涨奶。涨奶又使得她更加思念儿子。那段时间杜鹃总是心烦气躁,魏江海打电话也是接听一次,不接听一次的,就是接听了也是简单的应付几句就挂了。结果不到一个星期时间,杜鹃就没回奶了。孩子回老家后,平时魏江海就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一切安好。过年的时候,魏江海利用寒假时间回家看儿子,杜鹃因为单位安排了工作任务,未能回家。父子离开两个多月了,可是当魏江海到家亲昵的去抱儿子时,他很快就扑了过来。母亲在一旁笑着说:“亲的永远假不了,好像能闻出来一样。”
魏江海依然很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白天陪儿子玩,晚上孩子睡着了,就陪父母拉拉家常,一阵子聊聊村上哪些孩子上了大学、在哪儿上班,一阵子聊聊三兄弟小时候的事,一阵子聊聊七大姑八大姨家发生的变化,一阵子聊聊村上去世的人、结婚的人、出生的人……回家二十多天,基本上每天都是说到半夜两三点,父亲最多说到一点就听到呼噜声了,母亲懂得魏江海的心思,每次都是魏江海提出睡觉时母亲才睡觉。美好的事物似乎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假期“余额”就不足了,魏江海亲了亲儿子,然后头也不回地快步走出家门口。他在前面走,这次送他的是父亲,但很快他就把父亲落在了后面,父亲一边走一边说:“这娃娃,跑这么快,我这行李都接不上。”
魏江海说:“不用了,我一个人可以。”
……回到学校后,母亲说:“你走了后,孩子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家里只要来个跟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就急的往人家怀里钻。”
电话这头的魏江海,一边哈哈哈地傻笑着,一边悄悄地抹着眼泪。第二次回老家见儿子又是过年时的暑假期。这一年,杜鹃回家了,魏江海又因为单位的事未能回家。这一年,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可是无论母亲和杜鹃怎么教,儿子就是把杜鹃叫“阿姨”。杜鹃回到单位后,给魏江海说:“我真搞不懂你是怎么想的?一家人分到三个地方,现在孩子都不叫妈妈,叫我阿姨,你所谓给家人的幸福生活,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杜鹃这么一说,魏江海心里更加难受了,他觉得对不起家人,他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当时选择错了?《易经》中讲“潜龙勿用”。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怎么走都是向上的。魏江海在学校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由于工作踏实认真、善于思考,经校领导推荐,很快引起了市委部门的关注,第二年4月份,市委部门借调魏江海去机关工作。在工作组织的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中,单位了解到魏江海两地分居的情况后,从关心关爱干部的角度出发,开始筹办杜鹃调动工作的事。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沟通协调,杜鹃调动的事跑办结束了。终于,魏江海和杜鹃结束了异地生活。11月份,这边安排妥当后,魏江海便又将母亲和儿子接到了身边。魏江海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时候,穿的胖乎乎的,脸蛋胖乎乎的,只是一直在农村,脸上多了两块天然的暗色“腮红”。儿子看见魏江海往他跟前走,刚开始还在认真的注视观察,当快到跟前时,便迅速钻到了母亲背后。母亲笑着说:“你还躲啥呀,那是你爸啊。”
魏江海笑着从母亲背后拽出儿子,大笑着说:“狗蛋,我是你爸啊!”
儿子刚开始挣扎了几下后,也许是觉得挣扎不开,也许又闻到了熟悉的“味道”,竟然不挣了,安静、细心的观察起来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男人。很快一家人就“混熟”了,只是儿子一直喊魏江海为爸爸,喊杜鹃为“阿姨”,持续了一个多礼拜,才慢慢改了过来。第二年,儿子也三岁半了,报名上了幼儿园。年底的时候,大哥又有了二胎,需要母亲照顾。母亲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魏江海明白母亲的意思。可是他跟杜鹃在这边举目无亲,工作又忙,无奈他只能又让母亲带着儿子回了老家。母亲带儿子回老家,魏江海是绝对放心的。只是他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儿子到了嫂子家,如果跟侄女打闹,母亲这个“判官”不好当;二是侄子出生不久,家人肯定更多的关爱在侄子身上,儿子心里多少会受到一些“刺激”。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后,儿子的一些行为变得很古怪。有一次,他有些落寞,就自己跑去捣鼓家里的一辆电动车,加速后直接冲到了大门上,大门的铁骨架都撞坏了,幸运的是儿子没出什么意外。又有一次,母亲照顾侄子,大哥给侄子买了一个儿童篮球,儿子抱上出去玩,篮球滚到了马路上,他跑过去捡,此时正好从后方驶来一辆汽车,只听一声闷响,篮球压爆了,所幸又躲过一劫。他夹着破篮球去找母亲,整个身子都在抖。快5岁时,儿子近两个月开始不接听魏江海和杜鹃的电话。母亲说:“他现在慢慢懂事了,每周五晚上他大伯和婶婶都会来老家看他们的孩子,虽然每次吃穿没少给他买,可是他还是经常说那又不是我亲爹亲妈。”
正当魏江海和杜鹃急的团团转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儿子给魏江海主动打了电话,魏江海又惊又喜,挂断电话后,还专门写了一篇日记。早上8点47分,电话响起,一看是儿子,有点惊喜。不知他从哪儿搞了块石头,兴奋的告诉我是一块化石,逗得我苦笑不得,化石哪有那么容易得到?不过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大人的思想认识,小孩子的天真,不要说一块形状好玩的石头,我们小的时候就玩泥巴都能玩一天,所以你的兴奋我是理解的。我要融入你的世界,就得跟着你的思路走,当我告诉你有一块真正的恐龙化石时,明显觉得你也很感兴趣,就等你来新疆了,爸爸给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化石。说着说着,你竟然对我说,你对不住我,我觉得既惊奇又淡然,惊奇的是你内心一直是爱爸爸妈妈的,虽然我们没在一起,但是能明显感受到你在成长的路上学会了反思,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对是错;淡然是因为你一直是一个懂事、自强的小孩,我也跟你妈妈说过,我们三人是因为工作原因才分开的,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你。因为不稳定,你连幼儿园都上了三个学校,其实,每转一个幼儿园,我都担心你能不能跟其他同学融合在一起,实事证明,我每次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管走到哪儿,你都能很好的与同学融合到一起。所以这次你能告诉我你没接我电话别让我生气时,我感觉很欣慰,希望你能把反思这件事一直坚持做下去,因为,每个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善于反思的习惯。不知道你还是否记得我当时给你的回答,我说:“不管你接不接我电话,我都不在乎,因为你接不接我电话,你都是我儿子,我都是爱你的,就像你时刻爱爸爸妈妈一样。”
孩子,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希望你以后也要做一个有爱的人,有大爱的人。随着你的慢慢长大,你就会发现,当你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我保证你能保持好心情一整天,这就是爱的力量。以前爸爸不理解你不想接我们电话的原因,现在随着爸爸每天坚持读书的缘故,我对你不接电话这件事也有了新的认识。最近我也在观察,我发现你尤其到周六、周日休息天的时候,就变的更不想理我们,我想,可能你看到你大伯家姐姐和弟弟都有爸爸、妈妈的爱,唯独你的爸爸妈妈不在,你心里也难受,所以你故意不想接我们电话,为了就是引起我们对你的关注。孩子,我注意到了,只是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亏欠的,等你慢慢长大,我想你可能也会明白,要想体现出自己的个人价值,就要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于从事哪种行业不紧要,关键要做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我是说给你听,也是说给我听,咱们一起共勉。……后来,杜鹃对魏江海说,不管多难,我们都要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在孩子的童年里,做父母的缺席已经太多了。如果只顾着忙事业,哪天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后悔都来不及。忙事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事业并非生活的全部。4.老家探亲魏江海躺床上,仔细的算了算,这些年忙着干工作,自己离开家乡已经12年了。前几年当老师还可以利用寒假回家过个年,后来结了婚,工作性质也变了,连续5年都没回过老家了。5年来,也不知道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魏江海琢磨了一段时间,计划在杜鹃暑假的时候,请假回老家探亲。一方面把儿子接到身边,另一方面回家上个祖坟,看看亲人,尤其是年龄大些的亲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奶奶、外婆和老丈人同岁,已经80岁了,两个姑奶奶和丈母娘70多岁,几个同宗族家里老人年龄最小的也都65岁了。正如家里的这些老人自己所说,现在上了年纪,吃一顿少一顿。他探亲看望老人,也是见一面少一面。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虽显悲凉,确为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单位了解完魏江海的情况后,很快准了15天假。7月份,魏江海和杜鹃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5年没回家,感觉需要做的事也很多。走之前,魏江海做了充分的回家攻略准备。首先他记录了老家15天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祭拜祖坟、探亲访友、与当地政府开展业务交流等工作。看似“浮生偷得半日闲”的老家探亲,实际安排的满满当当,这也是魏江海多年来积累的生活习惯。魏江海跟杜鹃买了火车硬座票,按很多同龄人想法,这么多年也没回去,是应该买张机票或卧铺“好好享受一下”,可是他们没有。这不是抠门,这是财富积累。多年没回家,从上火车开始魏江海就发现了很多变化。原来跑50多个小时的火车,现在时间惊人的压缩到了一半,铁路两旁能看到的城市、农村或是自然风光,都是面目一新,群众居住区环境卫生更加整洁了,树更多了,水更清了,好几处地方他还看到了山鸡、野兔和松鼠……才五年的时间,处处显现出了巨大变化。当然,变化不仅反应在火车的提速和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的显性变化上,还表现在车内坐车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所带行李的隐形变化上。魏江海想正是在世界上这个伟大政党的正确带领下,我们才赶上盛世年华,享受这天伦之乐。他心中不免升起对伟大祖国的感恩,对伟大人民的感恩。大哥、二哥都在老家工作,听魏江海要回老家探亲,甚是高兴,争着要去车站接他和杜鹃。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当属他们的宝贝儿子。二哥最终还是没争得过大哥,大哥赢得了本次接车任务。还没到站,大哥就又是打电话,又是发微信、发定位的开始不停的忙乎,生怕找不到,生怕多走路。因为还有侄子,母亲就在车上等。离开这么多年,魏江海还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大哥和儿子。儿子穿着一身红色的小西装,很远就看见他在大哥周围蹦蹦跳跳。母亲说,红色才显得更加喜庆。回老家的那条羊肠小道,早已变成了村村通的水泥路,路两边还栽种了柳树和松树。到了村上,更是花团锦簇,绿树葱茏,远远望去,村上的小二楼鳞次栉比,袅袅升起的炊烟,诠释着小村庄祥和的安逸生活。家里自来水已通到了厨房,魏江海抚摸着自来水水龙头,思绪万千,他永远再也不用到河坝去抬水了。厨房还是小时候的厨房,记录了他们兄弟三人从小到大时所有的欢声笑语,按理说,这间厨房都已经50多年了,早就该拆掉了,可是一方面这些年三个儿子娶妻生子,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另一方面老房子承载着一家人很多的记忆,就这样,半推半就一直到了现在。杜鹃看到儿子后,抱着儿子说:“以后咱们一家三口再也不分开了,好不好?”
这话既是说给孩子听的,又是说给魏江海和她自己听的,为人母的对她此刻的心情都能更加理解。杜鹃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的儿子,除了上厕所,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带着儿子。魏江海则按照他的出行计划,有条不紊的逐项开展,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老人。魏江海想的多年未见,每人给点钱,以表孝心。母亲建议说:“老人现在就是拿上钱也舍不得花,就又留给孙子了,倒不如买成衣服,就亏待不了自己,碰到村上人,顺便还能夸夸你。”
魏江海很同意母亲的观点,他倒不是希望通过老人的“宣传”得到村里人的认可,他就是希望切切实实的给老人一些应有的关怀,以弥补他多年来“忠孝不能两全”未能尽孝的缺憾。滴檐水滴的旧窝窝。这是母亲小时候经常教导他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你现在怎么对待你的长辈,今后你的子孙就会怎么对待你。这是母亲给兄弟三人从小系的第一粒纽扣,也培养了他们从小就是村上孩子学习孝顺父母的楷模。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刻到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人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忘本、忘根,他这次计划去扫墓,也是为了祭祖。于是,父亲、魏江海和儿子,拿着铁锨、带了香火和酒水,到祖坟扫墓。接下来,按计划见了几名大学同学,彼此了解了工作和生活情况。然后跟妻子去了娘家,两边的两人一个一个走了一遍。5年的时间,尽管平时经常打电话和微信视频,可是好像还是攒了一篮子的话,父亲也想“凑热闹”,可是平时习惯10点左右睡觉了,终于硬熬到了一点多,就已经听到鼾声四起。母亲和魏江海的声音,已经压低到了最低分贝,可还是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悠长而深邃。尤其走的那天,娘俩竟然一口气说到了天亮,其实,有些话母亲已经说了好几遍,魏江海依然故作新鲜。他明白,俩人说的什么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生之年还能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5.相亲相爱儿子是接回来后,可是母亲却适应不了了,毕竟儿子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接回来都快一个月了,有时候母亲打来电话,依然说着说着就开始抽泣了。感情这种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交给时间,一个字——熬。魏江海和杜鹃已经在一起8年了,熬过了七年之痒,魏江海总结了自己的爱情心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两口子过日子,吵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细细数来,这些年两人也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吵架。第一次争吵是在订婚后的五六天。结婚是件大事,对于两个小年轻来说,都有些焦虑。杜鹃作为女方,她担忧的是今后魏江海能不能对自己一直好下去,所以她会不定期的设定“障碍”。有一天,魏江海早早起来就收拾房子,还计划给杜鹃做好吃的,谁知杜鹃一起床就拉着脸。魏江海笑着迎上去说:“想吃什么?”
杜鹃却冷冰冰地说:“我点了外卖。”
魏江海讨了一脸无趣,说:“外卖对胃不好啊。”
杜鹃说:“那我就吃方便面。”
魏江海有点生气的说:“我做的饭不好么?你非要这样吃?”
杜鹃说:“是啊,我就是喜欢吃这些?怎么啦?”
魏江海说:“这才在一起多久,你就这样子,以后还怎么过?”
杜鹃说:“是啊,过不了就不要过啦,你现在就可以给我们家打电话,把你们家的聘礼要走啊!”
魏江海更加生气了,提高了嗓音:“我没想到你尽然是这样的人,亏我平时一直对你那么好。”
杜鹃心想,原来平时口口声声说的爱我都是假装出来的,他这总算是狐狸的尾巴露出来了,对我好难道不应该吗?我还没嫁过去他就这样对我,等我嫁过去还不知道遭什么罪呢?”
魏江海心想,没嫁过来都这么蛮不讲理,真正嫁过来还不把我给吃了,那时候我还有什么家庭地位呢?简直就是母老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争吵声一句比一句大……两人吵的越来越激烈,魏江海气不过,便放下打扫卫生的扫把冲过去,从杜鹃胳膊了推了一下,用力不大,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捅了马蜂窝”。谁知这一推,杜鹃的情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倾泄出来,她撕心裂肺的扑过来,既是打骂,又是哭闹的,魏江海差点都吓傻了。打闹了一阵,杜鹃拿起手机要走出家门,魏江海赶忙把她拉回来,自己却去单位宿舍住。如果真爱,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第二次大的吵架是在结婚前的一天,两人商量好了三金、婚宴、迎娶事宜,可是杜鹃回家后,姑姑给她出注意,按照娘家当地的习俗,迎娶女方的时候,要给压门钱,杜鹃说姑姑说的要最少装10到20元,魏江海说他们这边的习俗是红包里一般都是5元的,多一些的也就10到20元。就因为这个事,两个人又开始在电话里吵起来。挂了电话后,魏江海气急败坏的给母亲说他不娶杜鹃了,母亲说:“人家一个人要到我们家了,你还计较那么多干嘛?再说了我们把大钱都出了,这些都是小钱,没必要斗气。”
母亲看了看鼻孔还在喘粗气的魏江海,接着说:“你外婆以前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今天讲给你听听。你们都是读书人,知道1+1=2,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那就是1+1=1,你把一半的脾气收回去,杜鹃把一半的脾气收回去,这样才叫一个幸福的家。再说了,假如你是女儿,明天我要把你嫁出去,我跟你爸一样会担忧,没准啊,我跟你爸比人家还狠。”
魏江海开始认真琢磨母亲的话。第三次大的争吵是结婚后第三年,孩子出生满月不久的时候,杜鹃生完孩子多少有点抑郁,也有点敏感,由于魏江海有一次对杜鹃说话声音大了点,就被杜鹃定性为对她有意见。杜鹃心想,我为你生了孩子,再怎么说我也是有功劳的,你怎么能大声吼我?魏江海第一次当爹,突然间就要承担带娃的任务,褪去了孩子刚出生时当爹的欣喜,他还在角色转换期,说话有些随意,不是发脾气,他心里也觉得很委屈。两个人就因为这件事又开始大吵起来。吵归吵,闹归闹,日子还得照常过,不过此时的魏江海也成熟了很多,没有了母亲的“指点”,他只能自己当军师了。魏江海给杜鹃端了一杯水,笑着说:“消消气,都是我不好,惹你生气。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不惹你生气了。”
看杜鹃没反应,魏江海叹了口气接着说:“我想过了,在老家,父母兄弟就是我最亲的人,现在离家这么远,我们俩相依为伴,你不就是我最亲的人吗?我不想让我最亲的人受委屈,所以我郑重的向你道歉。”
结婚这几年来,杜鹃也少了少女时的娇惯,她看了看魏江海诚恳的认错态度,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赌气的说:“鬼才信你说的话。”
魏江海想只要杜鹃肯跟自己说话,就不会再生气了。他笑着靠在杜鹃肩头,两人眼光一起投向了身边熟睡的儿子,眼睛里全是幸福。这就是十多年的夫妻三次最厉害的吵架了。家里有吵闹不可怕,可怕的是互不让步。爱情的路上,有时候就得是盲人,有时候就得是聋人。6.升维思维一天,杜鹃下班回家,一边挂包和衣服,一边对魏江海说:“我们学校一名老师今天去世了,才32岁,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
魏江海明知世事难料,但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想起上四年级时,一名同学因车祸去世了;上高中时,一名同学因病去世了;上大学时,朋友李杰还不到60岁的父亲去世了……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魏江海既有对冥冥中无形力量的深深敬畏,也有对生命中随在随无的抗争不屈。《天道》电视剧中,王志文说:“人是自然界中两腿无毛的动物,人是不知道从哪儿发出的,有不知道去往何处的电子邮件”,他在想,生命的长短究竟是受控制的还是随机的?人的离世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人离世后究竟又去了哪里?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教导他,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一定善终吗?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明知道善良的人不一定就会有善终,那我们还有必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吗?《太上感应篇》有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魏江海想,毕竟善良是人性的基础,不管是否善终,都应该做个善良的人。魏江海心想,人在某种条件下跟宇宙天体是一样的。天体中不管是恒星还是行星,其吸引力大小跟天体的质量和密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要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也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单位“密度”,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做人不只是为了给别人看,更多的是要形成一股价值导向,让社会群体自觉的向往成为优秀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需要在肉体和灵魂两者之间长期打磨。人们总是希望有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不好的事情却避而远之,于是大家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买彩票,却很少有人思考哪天会有意外。谁都知道“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来”这句话,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思考的少,当灾难降临到自己的时候就显得惊慌失措,有些人会深感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魏江海觉得,一切都有定数,如果真正灾难降临,多想想那些一出生就身体残疾或精神障碍的人,至少我们曾经还健全过。人只要懂得满足,就不会被糟糕的生活抨击的无暇顾及、丑态百出,而是不管命运如何折腾,总是显现出一副处惊不变、气定神闲的模样。想想身边的这些人和事,魏江海给自己的人生假定了多种可能。“如果哪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那我还有哪些重要的事没做完?如果是明天离开,那我今天又要必须完成哪些事呢?如果要给这些事排个序,第一件事又该完成什么呢?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前,要给自己写个墓志铭,又该怎么评价自己呢?或者是我失去了一个胳膊、一条腿、一只眼睛、一个耳朵,又或是两个胳膊、两条腿、一双眼睛、两个耳朵,那么极限就是既有四肢的残缺又有七窍的残缺,就剩大脑还能运转……”起初,他想到陪伴自己多年的身体结构忽然间就没了,他止不住的打起了冷战,起了鸡皮疙瘩,可是他的思想实验还在进行着,就像爱因斯坦当时用思想完成广义相对论实验一样。魏江海开始关注海上航行者孤岛求生、部队特种兵降落在无人区、探险家应对洪水猛兽类的影视作品,这些独立的个体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且战斗力极强,就是因为他们每次的训练都是在极限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一次次的极限运动来不断挖掘人的潜质,提升人的潜力,最终让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他开始给自己酝酿疯狂游戏的训练计划,如果每个人真能把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来过,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依然是适用的,时间和空间照样会发生扭曲,当下的一天24小时,根据每个人的思想深度不同,可能会变成30小时,一年,甚至是一光年。而且这种事一直存在,只是少数人掌握了其规律。现实生活中的人总能找到带给我们强大精神力量的人,坚守“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信念的中国残联ZX张海迪,汶川地震中受灾失去腿却依然勇敢站出来走秀的女孩牛钰……在生活中就像一盏灯一样,照亮着我们前行。尼克·胡哲生来就没有四肢,可是他却学会了游泳、打球,还用自己不健全的脚拇指奏起了音乐,还成了演讲家,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用自己的头部做支撑点,撑起了整个躯干,是的,他站起来了。魏江海不仅心生敬畏,心想:“在与他人相比,肢体不健全的前提下,他又是怎么做到身残志坚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只要敢于面对、认真应对,终究会发出璀璨的光芒。就像我们玩电脑自带的扫雷游戏一样,先随机点开一片,再慢慢玩就赢了。《混乱》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是爬山算法,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能快速的找到最高点。简单说就是随机把你被抛在地上,然后你得用最快的速度冲到视野所及的最高峰,再不断重复,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最高峰;如果抛在了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大海上或沙漠上,不要着急,再抛一次。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爬山算法无疑是我们选择的最好算法,它告诉我们敢于在局部范围内做到最优后开始破圈,最优后再破圈。我们决定不了生命的长度,那就全力以赴提升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