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驾驶舱内的宇航员也很快清醒了过来。 随后才和NASS基地进行了联系。 知道宇航员没死。 NASS负责人也算松了口气。 不过就算没死这些宇航员现在也被困在驾驶舱内了。 因为登陆艇爆炸了。 他们现在没有太空服了。 这些宇航员根本没有办法离开驾驶舱。 这可怎么办? …… 这个时候一些媒体也收到了这个消息(消息是苏翰放出来的)。 米联邦登月失败的消息。 一时之间成了全球的头版头条。 米联邦官家本来也在等消息。 但最后却等到这个让他吐血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这个消息还让媒体给知道了。 自然也是把他也是气得不行。 随即打电话把NASS负责人骂的狗血淋头。 并且要求他无论如何也必须把那些宇航员给安全的接回来。 如果那些宇航员死了。 那么可就丢人丢大了。 …… NASS负责人也是没办法了。 想要再发射一个登陆艇过去。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组织发射什么的一套下来起码要十来天。 那些宇航员根本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苏翰了。 因为龙翰科技在月球轨道每天都有大量的火箭起落。 更重要的是龙翰科技还有很多宇航员在月球上。 那么龙翰科技完全有实力给米联邦的航天员送去一些太空服。 NASS负责人的电话。 第一时间也打到了苏翰那。 苏翰知道后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他也开出了自己的价格。 一百亿米金。 这个价格差点把NASS的负责人气得吐血。 怎么说NASS也是常年经营航空航天领域。 自然知道龙翰科技的发射成本。 银龙火箭最多也就价值一个多亿米金,而且银龙火箭还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最多也就是一点燃料费。 虽然太空服并不便宜。 但五件也不会超过一个亿。 一个亿的成本要自己一百亿!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过苏翰的理由却是米联邦的降落点没有起降台。 银龙火箭降落在该区域要冒极大的风险。 所以没有足够的风险费。 他是不会让自己的火箭去冒险的。 其实倒也不是苏翰小气不舍得一枚火箭。 而是苏翰希望能从NASS身上榨更多的经费出来。 因为NASS每年的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 这些钱肯定要从相关计划当中挤出来。 少了这一百亿米金。 NASS的太空计划肯定要大受影响。 这才是苏翰想要看到的结果。 由于时间就是金钱。 NASS负责人又没办法做得了这一百亿的主。 只能打电话告诉米联邦官家。 官家虽然气得要死。 但也没办法。 没有这一百亿。 宇航员就回不来。 那么根本就没有脸出去见人了。 官家很快答应给一百亿。 不过这一百亿要从NASS接下来的预算中扣。 也正是这一百亿。 大大影响了米联邦接下来很多年的战略布局。 一百亿很快打到了龙翰科技的账上。 苏翰随后派出了火箭去接米联邦的宇航员。 银龙火箭降落到了米联邦登陆艇的坠落点。 十几台小白机器人下了火箭。 向着驾驶舱的位置跑去。 不过驾驶舱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下半截。 不能直接打开。 机器人们搭建了一个简易充气舱。 当充气舱内充满空气以后。 才打开了出入口。 将宇航服送了进去。 宇航员们穿好了宇航服。 可算是离开了驾驶舱。 几个宇航员也算是松了口气。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打算继续留在月球了。 纷纷进入了银龙火箭。 离开了月球。 返回了地球。 …… 虽然最后这批宇航员平安归来,但却让米联邦丢了大人。 由于不少人认为正是因为米联邦官家催的太紧。 才导致登陆月球前检查不够。 所以NASS对接下来任务也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 年末。 有一批前往木卫二的火箭成功发射。 这批火箭不但携带了十艘潜艇。 还采用了全新了离子火箭发动机。 该发动机拥有更大的推力可以将火箭推到每秒三百公里以上。 去了加速、减速,还有调整的时间。 新型火箭只需要三个月就能飞抵木星。 四个月内就能降落木卫二。 这个速度已经比之前快了很多倍。 当然这些新型火箭也只能使用在苏翰的秘密项目上。 至于其他项目还是使用传统的火箭。 主要是越慢越好。 …… 时间来到了二零三四年。 …… 华夏国的经济再次出现增长。 其实这个时候以华夏国的体量经济增长已经变得无比困难。 但随着巨龙反应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三个。 现在的华夏国就连供暖都使用的电能。 路面上几乎跑的全都是电动汽车。 整体电量是供大于求。 华夏国甚至已经尝试拆除全国大多数核裂变发电站。 打算把全国打造全球最绿色环保的国家。 由于龙翰科技现在生产的电量。 已经超过了国内的需求。 苏翰打算将多余的点卖给亚细亚东南地区。 虽然价格比国内要贵一倍以上。 但那也比这些国家自己发电要便宜的多。 面对如此诱惑。 绝大多数的亚西亚东南诸国根本没有办法拒绝。 因为你不买别人买。 别人的国家电费比你的国家便宜。 整个地区的先进生产能力肯定会出现转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由于华夏国的电费实在是太便宜了。 各国企业都将产能迁移到了华夏。 尤其是一直被高昂电费困扰的欧系联盟地区。 欧系联盟的电费高达几块钱。 而华夏才几毛钱。 近十倍的差距让这些企业没有选择。 本来欧系联盟各国之前还对ITER实验堆有所突破。 但这么多年下来所谓的突破遥遥无期。 一些欧系联盟国家甚至决定放弃ITER项目。 转而去购买巨龙反应堆。 由于欧系联盟太远没有办法从华夏输电过去。 那么在欧系联盟建设自己的电站也是必然的趋势。 苏翰直接开出了每个聚变堆的建设成本为五千亿。 这个价格虽然很贵。 但还在各国的承受范围当中。 不过另外一个条件。